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2010-08-15 00:42徐亚琼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24期
关键词:尿激酶冠脉溶栓

徐亚琼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在症状发作4 h内,近90%有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1],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病死率高,并发症多,早期溶栓治疗可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静脉溶栓做为有效的治疗方法。AMI在起病3~6 h内用再灌注疗法使闭塞的冠状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濒临坏死的心肌可能得以存活或坏死范围缩少。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40例,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40例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AMI的诊断标准,无溶栓禁忌证,符合静脉溶栓条件。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40~66岁。发病<3 h者22例,3~6 h者13例,>6 h者5例。表现为胸痛并伴有大汗或上腹疼痛、胸闷、心慌、晕厥、四肢无力等症状。严重者低血压、休克。梗死部位:前壁18例,前间壁11例,广泛前壁6例,下壁加后壁3例,下壁、后壁加右心室2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溶栓前检测溶栓前常规做18导联心电图,严格固定导联位置,检查血常规、凝血五项、心肌酶谱,应用多参数心电监护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变化,常规吸、嚼服阿司匹林300 mg。

1.2.2 溶栓方法药物采用注射用尿激酶,100~150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中静脉滴注,30 min滴完,UK滴完后12 h皮下注射肝素7 5 ml,每12 h 1次,持续3~5 d。溶栓过程密切注意变态反应、血压情况和心电变化。根据病情加用硝酸甘油,β-受体阻断剂,转换酶抑制剂及抗心律失常药。

1.2.3 观察方法 ①记录胸痛减轻程度及时问;②记录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并记录心电图;③12导联心电图:给药前及给药后2 h内每30 rain复查心电图1次,正后壁、右室梗死时加做V7-9及V3R-5R;④CK和CK-MB检测:起病后6、8、10、12、14、16、18、24 h 测定;⑤观察皮肤黏膜,消化道出血征象及时间。

1.3 溶栓成功指标 ①胸痛2 h内基本消失;②心电图抬高段于2 h内回降>50%;③2 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④血清肌酸磷酸激酶达峰值时间提前至发病后14 h内。具备上述4项中2项或2项以上者判定为血管再通,但第2与第3项组除外。

2 结果

40例符合冠脉再通者29例,再通率72.5%;其中8例发生皮肤黏膜、齿龈出血及穿刺部位出血,死亡3例,为冠脉未通者。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症之一,其主要发病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粥样斑块破裂、出血、血管腔内血栓形成,动脉内膜下出血或动脉持续性痉挛,使管腔迅速发生持久而完全的闭塞时,如该动脉与其他冠状动脉间侧支循环原先未充分建立,即可导致该动脉所供应的心肌严重持久缺血,1 h以上即致心肌坏死。同时,一些诱发因素可激活凝血瀑布反应,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冠脉管腔内血栓形成,造成冠脉闭塞,供血中断,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性坏死[2]。一旦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确立,应尽快使冠状动脉再通,恢复心肌再灌注。

尿激酶为内源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可直接对血栓表面的纤维酶原作用,激活纤溶酶原产生纤溶酶,可使纤维蛋白原、前凝血因子V和Ⅷ及纤维蛋白凝块降解,从而溶解冠脉内血栓[3,4]。静脉溶栓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有效的手段,已有研究证明溶栓治疗能有效地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5,6]。患者开始溶栓时间越早,溶栓的治疗效果越佳,死亡率越低,再通率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好。

治疗注意事项:①严格掌握AMI静脉溶栓的适应证和禁忌证;②一旦AMI诊断明确,尽快决定能否溶栓治疗,给治疗争取时间;③严密心电监测、观察有无再灌注心律失常,及时发现,及时对症处理;④严密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及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出血事件的发生。

总之,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具有安全有效、价格快捷、不良反应少的优点,采用尿激酶早期溶栓使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缩小心肌的梗死范围,降低AMI患者的病死率,适宜在临床上尤其是基层医院予以推广。

[1]邹吉丽.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62例.中国医药导报,2007,4(6):110.

[2]黄仁学.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6(9):67.

[3]杨宁.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4):107.

[4]刘子永,钟思干,李桂平.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治疗163例临床分析与探讨.河北医药,2006,28(5):361-362.

[5]钱钧.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87例疗效观察.中国现代医生,2007,45(31):35.

[6]刘健,于洪梅,郑彬.1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中国当代医药,2008,15(24):119.

猜你喜欢
尿激酶冠脉溶栓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