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渐进曲”

2010-08-15 00:42刘友平
文教资料 2010年8期
关键词:章法语体说明文

刘友平

(溧阳市社渚初级中学,江苏 溧阳 213341)

很多学生怕写作文,不是面对作文题目无从下笔,就是写出的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不是作文题材雷同甚至千篇一律,就是平铺直叙,像记流水账。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一直是困扰广大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针对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作文如同种庄稼,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不能拔苗助长,必须循序渐进,按步骤由易而难、由浅入深。所谓“渐进曲”,就是把作文教学分成随笔、小作文和大作文三个部分,各部分进行不同侧重点的练习。我还将优秀的文章推荐到学校广播站、报纸、杂志等媒体,鼓励学生参加中学生作文比赛,师生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看着学生的一篇篇习作变成了铅字的文章,我无比自豪。

一、随笔立足写

初中生的写作水平要有提高,必须敢于去写,首先要解放思想,进行一种不打分的宽松练习。随笔就是这种练习的最好方法。学生每天花上十多分钟,写一段不拘一格的文字,实在写不出可以抄一段自己欣赏的文字。教师要不断引导鼓励学生,让他们把每天的随笔形成一种习惯,培养起一种兴趣,这样能使学生写作水平逐渐提高。

学生的思想问题解决了,接着要考虑的是写什么。要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就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发生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成为叙述的对象,如看一次电影或电视,读一本有趣的书,得到一份自己喜欢的礼物,买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留心自己身边人的举动,描摹他人的各自个性,等等,一切生活皆可入文。处处留心皆学问。有一次我让学生以“路途见闻”为题用十分钟写一篇随笔,检查时我发觉很多学生写出了一些令人惊讶的生活发现。一学生写道:听说大街要改造,今天走在这街上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一是早知要如此,当初为何不一步到位;二是扩建后的大街不知美丽到何种程度;三是如此大的工程,涉及这么广的范围,会出现什么麻烦……信手写来头头是道。由此可见,学生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身边就会有取之不尽的习作材料。

常听一些学生说:有些事情我也曾见过,听说过,甚至亲身经历过,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认真的观察和仔细的研究。鲁迅先生说,要“留心每种事情,多看看”。这里的“留心”、“多看看”就是留心和研究生活,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新事物。有一位学生写了一篇题为“小小竹叶船”的文章:

假日里,我和朋友去郊游,我们被山涧中汩汩奔流的泉水吸引住了,一个个欢呼雀跃。我童心大发,摘几片竹叶做成一只玲珑剔透的小船,放在水上。小船顺流而下,越过了几个陡坡,绕过了许多弯口,但在一片水势较缓的地方,它停了下来,绕着一块突出的石头旋转着、徘徊着,久久不肯离去。我以为它要搁浅了、停滞了,可是它终于又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扯着它的小帆向前冲去。它又停留了好几个地方,但每次都和第一次一样,抛开了它的眷恋,继续向前航行。小船碧绿的身影在我的视野里渐渐消失,我还望着远去的水流,默默地为它祈祷,愿它能到达其所及的彼岸。

我猛然领悟了这小小竹叶船的启示:不迷恋于一时的成功而在原地徘徊。是的,完成一个阶段的历程,距离应当到达的胜利——彼岸也许还很远很远,我们必须不懈地寻求,探路前行……

我将这篇文章在班上范读之后,学生欣喜异常,流露出一种茅塞顿开之情。原来如此。每天十多分钟写一段话,所写的内容尽管有限,但持之以恒,可使学生完成一个敢写—有写—能写的过程,同时也为完整的作文积累起丰富的素材。

二、小作文追求实

常听到同事感叹:学生的作文存有一种假、大、空的现象。写议论文,列举的事例大多是名人轶事或伟大人物的言行;写记叙文,往往想方设法去编大事件;写说明文,极力追求事物的完美,这样的作文让人看了的确不是滋味。针对这样的情况,对每周一作的小作文,我提出了以下要求。

1.着眼于现实,写身边的事。

很多学生认为,现在的学生生活面太窄,整天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读书—吃饭—睡觉三位一体,生活平平淡淡,接触的尽是日常小事,既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又没有许多曲折离奇的情节,这些材料都不典型。其实,许多生活小事只要精心选择,写到文章中去,它便会像金子一样耀眼。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就选材来说,也不过是摄取自己与父亲在南京车站离别时的情景,但那真挚的父子之情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所以说,只要留心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就会发现很多闪光点,这样实实在在的事能给人一种清新爽朗之感。

2.用真情,讲实话。

文贵有“情”,这情是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是发自肺腑的切身感受。有一位寄宿生在作文中记叙了这样一件事:一个星期天学校放假,由于家中有事,当天没有返校。星期一早上,父亲一大早就起床,冒着蒙蒙细雨骑车十多公里将他准时送到学校,然后父亲还将赶回去上班。在父亲将匆匆离去的时候,他对父亲说:爸爸,雨天路滑,小心点……他将这篇作文在班上宣读时,许多同学感同身受,眼中噙满泪花。

3.学会以小见大的手法。

教师辅导学生作文,特别是小作文,不能忽视引导学生学会从小中见大,从平凡中发掘不平凡。一次语文课上,我让学生列举班上的一些小事:好的、坏的一概不论,只管提来。对此学生的发言很踊跃。有学生说:自行车管理员工作负责,终年如一日,使班上的自行车管理在校评比中名列前茅;有学生说:某同学坚持自觉打扫教室,从不声张;有学生说:自习课总有几个人讲话声音太大,影响他人……而对这些事情,我让学生考虑,透过这些事情的表面,想想实质,由此就引出了雷锋精神,乐于助人,个人与集体,责任心,集体荣誉感,等等。所以说,凡事三思,收益匪浅,小中见大,就会更上一层楼。

三、大作文讲究格

不同文体有不同文体的格。议论文的基本格是起承转合;读后感的基本格是引议联结;记叙文的基本格是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说明文的基本格是抓特征,按次序。其他文体也都有各自的基本格,在使学生掌握基本格的基础上,再从拟题、章法、语体三方面进行格的强化训练。

1.因文设题,解题。

标题因文而异。我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那么透过这一“眼睛”,我们要能一眼就看到文章的体裁,这要做到因文设题。记叙文标题大多着眼于人物、事件、环境,用形象思维;议论文标题着眼于论题、论点、论据,用逻辑思维。诚如是,标题才会具有鲜明的文体特色,给人以鲜明的第一印象。所谓因文解题,就是根据文体要求去识题辨题,记叙文重“记”,议论文重“议”,说明文重“说”。

2.因文变法。

章法是指文章的谋篇布局,就是组织安排结构层次的法则。不同的文体表达主题的方法不一样,它要求采用的章法自然也不一样。议论文要求以立论鲜明、论证严密的章法去突出中心;记叙文要求以构思新颖、剪裁精当的章法表现主题;而说明文则要求以层次分明、条分缕析的章法说明事物。正因为文体决定章法,所以通过章法训练,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可提高学生因文变法的能力。

3.因文用语。

语体因文体而异。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求用语鲜明精当,力透纸背;记叙文以叙述为主,要求用语具体形象,生动感人;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求用语准确简明,语序分明。语体训练就是培养学生根据不同文体变换语体,使语言表达切合文体要求。

随笔、小作文、大作文三位一体,三者有机结合,循序渐进。实践证明,这一思路对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增强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有显著的效果。

作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急于求成。为此我将初中三年作为时间上的点线,分段实施。第一年重在打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对随笔要求只是去写,先动起笔来;小作文需学会观察和综合;大作文先弄懂各类文体的格式要求和规范。第二年重在养成习惯:对随笔要求在写了的基础上要尽量写好,趋向言之成文;小作文讲究自然;大作文则要求根据格式要求写像,不走样。第三年开始寻求突破:随笔要写精;小作文有创新;大作文要规范通畅。

猜你喜欢
章法语体说明文
说明文阅读专练
例证段的基本章法
让章法更好看的九个方法
助建脚手架 写作显章法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行书章法浅析(三) 章法创造完善字形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