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爱如茉莉》案例比较与分析

2010-08-15 00:42纪明江
文教资料 2010年8期
关键词:茉莉板书细节

纪明江

(句容市华阳镇第四小学,江苏 句容 212400)

有效的课堂之所以有效,关键在于让学生有所得。不管什么方法,不管什么手段,不管什么形式,只要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手段都围绕着同一个目标,实实在在地以学生为本,使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活跃思维,提高素质,这就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有效的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构建的,这里需要教师的课堂智慧、深厚涵养与孜孜探求的心灵。在看了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和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郭学萍两位执教的 《爱如茉莉》课堂实录后,我感受颇多。

案例背景:

《爱如茉莉》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学期教材,作者用散文诗般的语言,描述了父母间温柔、细腻的感情,如一脉涓涓细流,在你心里流动;如一缕淡淡花香,驻足你的心房。文章中,没有感人肺腑的爱情表白,没有卿卿我我的浪漫举动,作者只是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了一些感人至深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妈妈住院了,却不忘嘱咐“我”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爸爸吃;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便直奔医院;我按照爸爸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爸爸紧握着妈妈的手,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妈妈怕惊动爸爸不敢翻身,连手脚都麻木了……这些传神的细节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如茉莉般淡淡的温情、浓浓的爱。

片断一:

课前准备,薛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茉莉

平淡无奇 洁白纯净 缕缕幽香

袅袅清香 弥 漫 诗 意

师:同学们课前读过这篇文章吗?读过的请举手。

生全部举手。

师:好,都读过了,我请一位同学读一读。一生读。

师:你读得很准确,还有谁读得更好?

一生再读(把“缕缕清香”“袅袅清香”读得很有韵味)。

师:哎呀,你读得真好,把词语的感情都读出来了。

师:一齐读一读。

师(指板书“茉莉”):你心目中的茉莉是什么样的?

生1:我心目中的茉莉是洁白无暇的。

师:好,谁能说两句话?

生2:我心目中的茉莉的花瓣是柔滑的,像婴儿的皮肤。

生3:我心目中的茉莉清香幽运,令我心旷神怡。

师:这个同学很会用词,很会学习。

生4:茉莉花在我心目中是纯净无比的花,我感觉到一股清香扑鼻而来。

师:是的,在生活当中,有一种感情总让人感动、回味,有一种爱就如茉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爱如茉莉》这篇课文。(师在“茉莉”前添上“爱如”)

片断二:

郭老师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师:同学们,先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一起读——爱。

生:爱。

师:爱,是一个温暖的字,如三月的春风,能融化寒冷的冰雪。让我们一起轻声地读——爱。

生:(轻轻地读)爱。

师:爱,是一个博大的字,如高山流水,江河飞瀑。让我们一起大声地读——爱。

生:(大声地读)爱。

师:爱,是一个深情的字,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蕴涵着心与心彼此的感动。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爱。

生:(深情地读)爱。

师:每个人对“爱”的感悟、理解都不一样,每个人都试图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满意的答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爱”的文章,题目就是——爱如茉莉。(将课题补充完整)

[比较与分析]: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导入,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薛老师的导入很特别,他从读词到谈“茉莉”导入新课,看似拉家常似的交谈,却蕴含了语文课标的新理念,即师生的平等关系在课堂中的确立,并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认知规律,即从词到句的读说和理解。同时也让学生获得了初读茉莉的感受,那一束束花儿在你心中悄然绽放,它们洁白纯净、幽香缕缕,虽然平淡无奇,却充满诗意。而郭老师则抓住了中国人内敛、含蓄,不善于说“爱”的特点,创设了一个宽松的氛围,从“爱”字入手,让学生从生动言语中感受爱,从不同层次读“爱”中体验爱,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情绪给揪住,进入学习的语境中,也能够较大胆地随着老师的抒情而说出爱。两位老师都紧紧围绕课题,导入新课,虽然切入点不一样,但是他们都力求导出情趣、导出重点、导出新意,起到思维定向、内容定旨、情感定调的作用,实现了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最优化。

片断三:

薛老师:阅读这篇文章,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用心去读,用心去悟。这种爱蕴含在课文的细节描写中,所以首先在阅读时要关注细节。(边说边板书)

关注细节: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

感受语言: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

师:同学们,语言还有温度啊,字词含在语言中,从字词当中我们还会体验到温暖。(板书)

语言有温度

字词知温暖

师:同学们在读的时候,可轻声读。关注一些字、词、句,用笔划下来,可以在旁边简要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片断四:

郭老师:患难见真情,轻轻的被爱触动,爱流淌在每一个细节当中,知道什么是细节吗?

生;就是一个环节,细小的环节。

师:可以是一段感人的话语,一个温柔的动作,一个恬静的微笑,一幅温馨的画面。请大家自读课文的6—17小节,划出使你感动的细节,用“____”画出来。

生自读(配乐:班德瑞)。

[比较与分析]:

爱是什么?爱是一堆细节。阅读的本色是什么?应该是对每一个细节的处理。薛老师的话看似平常,仔细体会,意味深长。“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正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感受力,能够从课文语言中体会“冷暖”的情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教师板书这两句话本身也是语文的文化意味的体现。语文课上哪怕一个细小的地方都应该是充满语文气息的。薛老师引导学生从细节处来体会字词的冷暖,给学生具体的方法,让语文的最终目的和要求落实在具体的学习行为上。在这一片断中,郭老师同样也关注了“细节”,紧紧抓住了阅读预习这根“筋”,把准了教学预设这条“脉”,用她那动情的语言传递着文化气息,为下面成功的讨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形之下,薛老师的教学方法更具指导性、针对性,因为他开门见山地突破了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关”,即阅读中应该阅读什么,关注什么,解决什么的问题。这样长期训练,学生就可以真正学到语文,并且具备自己的学习方法。总而言之,两位老师的课堂有异曲同工之妙,能让人产生“英雄所见略同”之感。

片断五:

薛老师:课文最后一句,齐读一下,有没有谁关注过这句话?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要用两个“爱如茉莉”。

生:全文以茉莉贯穿全文。

(师和生共同理清全文线索)

师:你感觉最后结尾有什么样的味道?

生:他们互相扶持,互相关心。

师:为什么结尾没用“爱要扶持、爱要关心”?

生:这样写含蓄。

师:对,中国人表达爱很含蓄的,所以不能直接说“我爱你”(众笑),(师板书)所以真爱如茉莉,平平淡淡、真真切切。

师:如果让你写,爱如______。你会写吗?

生认真写,师巡视。

全班交流。

生1:爱如一杯香茗,品一口,沁人心田。

生2:爱如春风,让人永远温暖。

生3:爱如红玫瑰,让人心醉。

师:你以后一定要这样去表达爱。

(众笑)

……

师:生活中处处都有真爱,也需要付出真爱,希望同学们好好体会,下课。

片断六:

郭老师:“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如果请你给这段话加标点,你怎样加?

生1:我会加上感叹号。

师:那你读一读。

生1:(读得心潮澎湃)。

生2:(很深情地说)我觉得结尾加上省略号更合适。

师:(被怔住未作答)。

生2:(声情并茂地通过朗读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她读得那样投入,那么专注,真有余音绕梁之感。此时,听课老师和学生由衷的掌声惊醒了我,我真为之惊叹。)

[比较与分析]:

新课程倡导拓展延伸,对放飞学生想象,弘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源于课文又高于课文,有利于学生读书思考,品析词句,实现迁移,发展语言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薛老师这个环节的安排,体现了这一点。对于同样一句话的处理,郭老师则通过标点的玩味来让学生体验情感,让他们的“爱”得以升华,她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一个标点就有着作者的温度,更何况那些灵动的文字呢?这样水到渠成,真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的确,文字是简单的,然而文字里的思想可能是相当丰富的。一句话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因人而异,但是只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那就是有效的教学方法。

综观两位名师的课堂,没有眼花缭乱的多媒体,可谓简简单单,却实实在在,充满张力。“去尽浮华皆是真。”他们精妙的预设,恰到好处的点拨,干净诙谐的语言,亲切的鼓励,以及个人儒雅的气质,使课堂弥漫了茉莉的清香。名家之所以“名”,名在有效;有效的课堂之所以有效,关键在于让学生有所得,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就是它施展的场所,我们应让课堂少一点热闹,多一点热度;少一点花哨,多一些效率,真正把语文学科的特性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茉莉板书细节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茉莉雨
茉莉雨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细节取胜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