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意外”演绎精彩

2010-08-15 00:42问玉青
文教资料 2010年8期
关键词:阿炳意外机智

问玉青

(镇江市桃园中心小学,江苏 镇江 212000)

在新课改中,教师充分准备、精心预设的教学过程在实施时被学生“破坏”或“打乱”的情况时有发生,有鉴于此,是不是可以将这些“意外”作为鲜活的课程资源加以利用?如果能够这样,你或许会欣喜地发现,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学中动态生成的一种宝贵资源。教学实践屡屡证明,当我们“邂逅”课堂中的“意外”时,只要教师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利用自身的教学机智,就会让“意外”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功效,成就课堂的一份份精彩。

一、案例描述

我正教学《二泉映月》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以“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为线索,联系上下文说说阿炳积淀已久的情怀有哪些。学生联系上下文,寻词引句,侃侃而谈,从阿炳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美景的热爱谈到对贫困窘迫的生活的无助、被疾病折磨的哀怨,又谈到他的坚强不屈,对命运的抗争,最后谈到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课正随着我精心设计的教案进行着。忽然,一个学生站了起来问:“老师,我有一个不明白的地方,为什么阿炳一定要把自己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茫茫月夜呢?”

我沉默了数秒后说:“同学们,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值得我们思考,有没有同学能告诉他为什么呢?”

学生愣了一会儿,有的从书上去找答案,有的思索起来。接着,大家七嘴八舌说了起来,有的说,因为阿炳生活困顿,又身患眼疾,他没有亲朋好友,只能将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茫茫月夜。有的说,因为惠山的月夜是很美的,如课文所述“月光如银”、“月光似水,静影沉璧”、“月光照水,水波映月”等,我想阿炳一定是觉得这月夜太美了,情不自禁就倾吐起来,就像我们看见美丽的东西要情不自禁赞美一样。还有的说,月亮是光明的象征,夜虽然是黑的,但因为有了月亮,月夜也亮起来了,阿炳向“黑暗中的光明”倾诉对光明的向往,很合适。……

听了学生的回答,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对学生的精彩回答进行了表扬,然后播放《二泉映月》,让学生欣赏,进一步去体会乐曲表达的思想感情。

因为这是学生自己理解的,他们很有成就感,学得也特别带劲,情感的体验十分到位,真没有想到几秒钟的抉择,竟给课堂带来如此的精彩。

二、反思和分析

(一)善于捕捉,有效利用资源。

新的课程观超越了“教材是唯一课程资源”的狭隘观念,确立了教师即课程、学生即课程、教学环境即课程等新的观念。因此,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教教材”、“教教案”的过程,而是一个创新和开发的过程。课堂教学越来越关注利用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教学资源作为学习材料,使课堂成为一个动态和生成的过程。在本节课中,我就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把问题又抛给学生,让其他的学生进一步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各种见解,去体会乐曲表达的思想感情,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产生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于是,学生没有顾虑,尽情发挥,想到什么说什么。而我也享受了与学生平等对话所带来的自由轻松的人文体验,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

“问题从学生中来,在学生中解决”,这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对于许多生成性问题,教师可及时引导,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

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能加以引导,使其向纵深发展。在这样的时候,学生感到的不只是自己的积极思维得到了尊重,更重要的是思维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感到了自己的思维成果在课堂上的价值,从而不断产生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的愿望。当学生的思维伴着激情自由驰骋时,谁也无法想象在课堂上将出现多么令人惊奇的创见,此时,学生才能突破思维的习惯,灵感将在课堂上无处不在。学生富有创造性的见解更可以进一步使教师得到某些启发,修改先前不全面、不完善的认识,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步步深入,富有活力。师生互相激发,教学相长,使创造的激情充满每个人的心灵。

因此,面对课堂中的“意外”,教师应以新的科学理念,突破以往的条条框框,打破思维定势,努力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尤其是真实的课堂情境中动态生成的宝贵资源,出色完成教学任务。

(二)妥善处理,锤炼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是一首流动的诗,随时都会有不确定的因素带来新的生成音符,可能是外界因素的干扰,可能是教师的失误,可能是师生或生生的矛盾,也可能是教师对学生的估计不足,等等。这个时候离不开教学机智。灵动的教学机智,会奏出精彩的乐章;生硬的教学操作,则可能会制作出“杂音”乃至“噪音”。教学机智,就是教师具有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未曾预见的偶然因素的灵活、及时、妥善的处理,使教学活动朝既定的教学目标前进的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智慧。它源于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也是教学艺术的一种临场表现。

然而,有时教师却由于一些主观和客观的原因,面对意外信心不足,顾虑较多,要么担心无法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要么担心自己的知识面不够宽或者自己的能力驾驭不了整个课堂,因而不敢正视这些“意外”,常常通过“回避”的方法,使本应精彩的课堂变得暗淡无光。这样做不但使学生的好奇心下降,更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原本勤于思考的学生变得懒惰。其实,正是课堂中出现这些意外,说明我们的学生是有个性的,是会思考的;正是这些意外,才经常使我们的课堂能够耳目一新;正是这些意外,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了教学相长的过程。只要我们提高及时应对的教学机智,充分利用生成的资源,“意外”将积淀成我们教育生涯中一份珍贵的幸福记忆。

(三)以人为本,实现以学定教。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当“意外生成”翩然而至时,教师只有“以学生发展为本”,立足全体,放眼发展,充分利用这一宝贵教学资源,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才能充满灵感的火花、生命的活力。

这节课上的“意外”,加深了我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解,也使我对如何在教育过程中真正实践这一理念有了新的感悟。在教学中,课前预设教学也好,课堂生成也好,两者都要统一到“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个基点上,并将这一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因此,面对课堂中的“意外”,教师要做到“以学定教”。以学定教,应当是我们教学视野里最重要的思想。从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兴趣爱好出发,顺应学生的需要,就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他们,这样的教学才能迸发出应有的活力。

语文课是教师生命流淌的地方,学生生命创生的地方。它是鲜活的,充盈的,是具有生命活力的。只要我们善待“意外”,便会让课堂中的意外演绎出精彩。

(2008年该文获镇江市案例评比一等奖)

猜你喜欢
阿炳意外机智
机智闯关
张帮主
机智的斑马线
瞎子阿炳
菲律宾年底“意外”加入亚投行
“意外”服药被轻判李宗伟“五一”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