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探析

2010-08-15 00:42
文教资料 2010年8期
关键词:智力学院大学生

苏 静

(太原科技大学 华科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1)

近年来高校在校人数迅速增长,2009年全国高等院校毕业生突破600万,其中独立学院学生占了近一半的比例。作为由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是普通高等学校与企业结合的产物,具有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为一体的优势,适应了当代经济迅猛发展的需要。但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入学门槛低,学生的各个方面能力,尤其是自我管理能力较弱,也就导致一部分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在大学期间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毕业后又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这些都令学生家长和社会怛忧。

一、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的原因

自我管理能力就是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反省、自我修正、自我安排、自我调整、自我补充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它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最根本的还是与后天的培养有关,它可以由后天的多种因素综合影响而形成,特别是家长、老师和社会环境对它的影响非常大,并与人的思想意识、道德水准等相关。独立学院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的因素。

首先,学习是学生在学校的基本活动,也是表现学习自我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大部分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基础差,与普通高校(一本、二本)学生相比,独立学院(三本)有两个特点:一是其生源主要是二本线以下、专科线以上的学生,其分数与“二本”学生的录取分数平均相差50—60分,有的甚至相差近百分;二是其学生异质性强,学生之间的高考成绩相差较大,基础参差不齐。这就反映了独立学院的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上是比较弱的,因为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佳,不是因为智力方面与其他学生存在差异,而是不能很好地分配自己的时间,控制自己的情绪。

其次,如上一点所说,独立学院学生部分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现象。对自己放松要求,不能较好的利用宝贵的课余时间,是独立学院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1]据对山西某独立学院的调查显示,有大约30%的学生课余时间不知道该干什么,经常把课余时间用在上网、玩游戏、逛街、聚会和谈恋爱上,并且沉迷于此。课上不认真听讲,课后花的功夫又少,因此导致许多学生的基础课不及格,有的甚至重修几次也没通过。基础课没学好,导致专业课成绩也不理想,进而对专业失去兴趣。

(二)学校教育管理方面的因素。

在教育方面,一方面,独立学院过度沿用母体学校教学模式,忽视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针。独立学院办学大都借助母体学校的师资和各种办学条件,这虽然是独立学院办学的优势,但也成为独立学院发展的一大瓶颈。许多来自母体学校的教师习惯了给二本学生、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上课,他们往往忽略了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自我管理能力差的特点,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另一方面,教师对三本学生 “天生”的歧视抑制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大部分学习基础较差,自我管理能力较弱,自我放松,上课容易左顾右盼,有的学生甚至用手机聊天、打游戏、听歌来打发时间。所以很多教师觉得这些学生无可救药,有的视而不见,有的用鄙视的眼神、挖苦的言语批评学生,使学生对学习和学校都失去归属感,更谈不上在学校的帮助下培养各方面的能力了。

管理方面,辅导员、班主任忙于日常事务。2005年教育部颁发的文件规定: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置,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有一定的专职辅导员。同时每个班级都要配备一名兼职的班主任。但大部分独立学院依附母校,无法独立聘任辅导员,造成一名辅导员负责三四百名学生的局面,导致学生无法接受细致的辅导和关注。学生社团活动虽然总体搞得有声有色,但科技创新的氛围不浓。而且老师们总是认为独立学院的学生相对自由散漫,不太“听话”,不好管理。

这种始终处于比较阴影下的独立学院的,很难使学生对学校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同时也对学生环境适应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有害无益。

(三)社会环境的因素。

就自身家庭来说,大部分独立学院学生的家长对其期望值较低。他们当中有些是从小学习成绩不理想,有些是中学阶段成绩呈下坡趋势,让父母操透了心,家长对他们在学业方面取得太大的成就不抱期望。更有甚者,一些学生有不良嗜好和不良习惯,父母只期望其在学校不出大事,能拿到毕业证即可。而且,独立学院大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部分学生或直系亲属拥有自己的企业或是有门路能为其在毕业后安排工作,因此也不关心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再加上当前有些单位用人唯亲、用人唯钱、用人唯权、用人唯利,不良的就业秩序,极大地曲解了学生对整个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严重影响着独立学院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就业观。用人机制的不健全,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的不完善,间接导致有的学生来学校就是为了“一纸文凭”,而不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不追求真才实学。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大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在中学时期就比较弱,进入大学后,又始终处于一种比较阴影下的教学与管理之中,这就使学生很难对学校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同时也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有害无益。

二、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对策探析

自我管理能力是大学生得以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我们经常看到,自我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在学习方面表现得比较自觉,在生活方面表现得比较合理,在言行方面表现出的典型特征就是注重分寸,注重合理,有较强的后果意识,他们能够用正确的标准去衡量和约束自己,是非辨别能力强,在动机和效果方面与众不同,给人的感觉是比较成熟、稳重,但又不属于那种自我封闭、沉默寡言、谨小慎微、不合群的孤独“老年型”学生。这样的学生只要教师培养方法恰当,引导科学,他们在班集体里很容易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成为学生工作中的得力干将,成为班集体良好风气的影响者。那么如何提升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就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引导学生积极悦纳自我,应对社会。

悦纳自我,是对自我本来面目的肯定、认可。一个人是以积极的态度认可自我,形成自尊,还是以消极的态度拒绝自我,形成自卑,决定了其是否能够悦纳自己。培养学生积极悦纳自我,首先,要引导其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这是促使其产生自尊感、克服自卑感的关键。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自身的优、缺点,对缺点进行客观分析,做到扬长避短;教育其正确对待失败与挫折,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同时,在教学和日常管理中,教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感,即使在批评甚至处罚学生时,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用实际行动教育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尊重他人。

教育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对一个人的积极评价会使他信心百倍,勇往直前,创造奇迹。在学生的眼中,教师是十分特殊的“他人”,学生心中有种自然的“崇师情结”。学生如果能从老师那里得到一份鼓励、一份肯定,那就是收到一份最有价值的礼物。如果说学生的潜力是一座“金库”,那么自信心就是打开这座“金库”的钥匙,老师就是钥匙上的一个刻齿,决定着能否打开 “金库之门”。[2]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院长蒲果泉博士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从本质上讲,没有所谓‘一流、二流、三流’的学生,只有‘一流、二流、三流’的教育观和教育者”。激发学生的主观性,要求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与管理工作,及时发现他们所取得的进步,适当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他们所犯的错误,批评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对事不对人,不能拿他们与一本、二本的学生相比,只批评缺点,揪着错误不放,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在某些有分歧的事情上,要相信学生,在学校的日常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只要不是原则性的事情,就要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组织或按他们的方式来完成,以此来吸引和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增强他们对学校和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逐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和需求层次,成为具有高成就动机、强就业能力的大学生。

(二)改革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方法,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在学校教育方面,教师是主导,教师的教学意识和理念是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和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有力保障。独立学院生源的整体水平决定了独立学院的目标是建立应用型大学,将学生培养成适合企业、公司的技术型人才。因此,独立学院首先要加大专业教师的投入力度,努力创建由专业老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组成的学习梯队,提升教师“因材施教”的能力。同时,要加大对专业教师教育理念和意识的培养,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独立学院在加强教学改革力度的同时,还应当强化大学生自我培养意识,充分发挥管理人员和学生社团的作用。学生社团应根据专业设置和学生兴趣爱好的需要来建设,它们是学生自己的重要组织,具有联系广、凝聚力强、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特点,对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良好的日常习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社团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讲座、研讨会、交流会,开拓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但是,如何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作用,需要我们学生管理工作者悉心分析学生的思想,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尊重和重视他们,使他们能够体现自我价值。利用大学生社团的作用使沟通渠道畅通,增进学生管理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和理解,达到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增加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个人成就感,将个人目标和大学培养目标完美地统一起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习更主动、生活更积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三)建立科学教育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科学管理。

独立学院的办学性质决定了其不能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优差学生评价的唯一标准,在教育中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减少考试分数在评价学生综合素质重的比重,增加课外自学所获得的其它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比重。独立学院应积极树立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的衡量观念,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社会上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和舆论,为建立“重真才实学”的社会用人机制奠定基础。同时独立学院也要不断促进学风、校风、舍风建设,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强化大学生自我培养意识,充分发挥管理人员和学生社团的作用。

我国目前的高考分数主要测验了学生的语言文字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但作为当代世界教育理论基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除上述两种智力之外,人的智力还包括:音乐节奏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作智力、交流交往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以及直觉、灵感、创造能力等。而更多的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智力除了智商之外,还包括情商、财商等。心理学家认为这些智力又相互作用和影响,往往呈此强彼弱,此弱彼强的状态。“三本”学生数理逻辑等能力稍弱。根据此强彼弱、此弱彼强的原理,“三本”学生在其他智力领域往往更强。因此,社会各界对于独立学院大学生也应当给予肯定和尊重。

三、结语

独立学院大学生是大学生中既普通又特殊的群体,这些学生在面对学习、生活时,出现的困惑和不解比一般大学生要更多一些。独立学院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深化教学和管理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其社会竞争力,才能最终使这些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

[1]吴根州.民办高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刍议[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6,(4).

[2]杨智勇,刑亮.独立学院学生自信心培养方法论[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

[3]李明武.独立学院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J].现代教育.2006,(22).

猜你喜欢
智力学院大学生
初等教育学院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智力闯关
学院掠影
欢乐智力谷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