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我国农民终身教育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2010-08-15 00:42湖南农业大学学生工作处湖南长沙410128
文教资料 2010年17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农民体系

(湖南农业大学 学生工作处,湖南 长沙 410128)

林丽娅

农民终身教育的主体是农民,针对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如何改变农民教育意识和农民自身接受教育意识,构建适合农民的终身教育体系,是一项艰巨、庞大、复杂的系统教育工程,需要认真探索和实践。

一、建立农民终身教育保障机制

构建农民终身教育体系是一个理念问题,首先要解决两个根本性问题:一是政府、社会要转变农民教育观;二是要使农民自主转变,形成接受教育和自我学习的意识。构建农民终身教育体系同时也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化教育工程,对于农民终身教育来说,各级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程度高低是农民终身教育能否实施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一是要做到设立专门的负责机构,协调指导终身教育工作的开展;二是要开展广泛的理论研究,运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的运作;三是要确保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培训就业制度,才能保证农民的学习兴趣;四是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拓宽经费筹措渠道,为农民终身教育的实施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二、加强农民终身教育法制建设

当今,人们深刻认识到:“任何重要理念的推动,均必须通过立法的途径,成为行动合法化的主要依据。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自不例外。”[1]农民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在目前人们教育观念还未完全转变的情况下不可能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必须依靠法律法规的强制与规范。因此,要使农民终身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我们就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或政策上的保障,通过立法形式对社会和个人在终身教育方面的活动进行规制,已成为制约农民终身教育体系成功构建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在现有条件下,制定农民终身教育法律法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制定国家“终身教育法”,以便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来规约和指导农村终身教育的开展;其二,修订补充现行的法律法规,渗透和补充农民终身教育方面的内容;其三,尝试建立地方性农民终身教育法规,这样有利于促进条件具备的地区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民终身教育体系,也有利于提供经验和借鉴,以避免其他地区走弯路和不必要的浪费;其四,严格执法,大力宣传、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加强监督,有效避免乱用、滥用法律法规的不良行为,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

三、解决农民终身教育师资问题

1.完善农村开展终身教育的阵地。

当前可以利用农村普通中小学教育设施比较完备的优势,鼓励学校向农村社会开放,提高学校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使农村中小学成为农村社区教育的中心,实现农村社会对学校教育资源的共享。要加快农村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农村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的建设,扩大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存量,并以此建立起包括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农村社区终身教育,从而逐步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农村社区终身教育网络。此外,还要在农村设立阅览室、阅报栏、宣传栏、活动室、青少年教育基地、全民健身点等设施,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建立展览馆、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设施。

2.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人力资源,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是构建和维持农民终身教育体系的基本保证。为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近几年来,教育部实施了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和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并坚持向农村教师倾斜;启动了农村中学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为农村贫困地区中学培养具有教育硕士学位的教师。对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以下对策:(1)坚持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科学原则,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稳定农村教师队伍;(2)不断补充新鲜血液,这就要求在高等院校特别是高等农业院校逐步开设农村职业教育专业,为农村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培养专业师资队伍;(3)加强现有农村教师的在职培训,提高农村教师的思想素质、学历层次和业务能力,让专业教师及时了解本学科、本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同时所有专业教师要具备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要下到生产工作的第一线,提高解决生产实际的能力;(4)通过挖掘乡土人才,将农村的行家里手变成农民终身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5)改革农村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制定更加适合农民终身教育特点的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和标准;(6)加强农村社区师资力量,建设一支以兼职为主、专兼结合的由企事业单位专家、退休干部教师、当地能工巧匠等组成的农村社区教师队伍。

3.加快推进农民教育信息化进程。

加强农民教育信息化建设要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网络教育系统。终身教育要求突破学习者对教师和教育机构的依附,使学习者终生都能不拘形式地学习、受教育,而以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为依托的现代远程教育则达到了终身教育的这种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逐渐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尤其要不断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程序,建立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社会成员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3]。现代远程教育具有大规模、大容量、快捷便利、实时交互、成本低、不受时空限制,以及开放性、公益性、先进性等特点。面对中国农民数量大、分布广、教育培训任务繁重的现实,根据“大国办大教育”、“穷国办大教育”的现实特点,要构建和完善农民终身教育必须大力发展农民远程教育。当前应当做好以下工作:(1)各级政府应成立农民教育信息领导小组,高度重视农民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2)加快农民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农民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民网络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同时体现本土化、经济型特点,注意提高现有设施的利用效率;(3)加强农民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形成多层次、多功能、交互式的农民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卫星网、VCD等远程教育手段和农村“大喇叭”、科技培训直通车、科技书屋、手机短信服务、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大规模、大范围开展农民教育培训;(4)加大农民教育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力度,扩大培养的规模,提高培养的质量;(5)大力提高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为实施农村终身教育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4.加强学术研究,编写各类适用教材资料。

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农民终身教育会议或研讨会,树立典型,总结指导并加以推广,扩大社会影响。要鼓励学术组织、民间团体加强研究,可创办专门的农民终身教育研究杂志,进行专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还要培养更多的学者研究农民终身教育,探讨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培养一批专门从事农民终身教育的研究者和实践者。

实施农民终身教育,必须有适合农民需求的各类书籍资料。当前必须组织各类专家、学者、有理论素养的实际工作者,运用农民生活化的语言,撰写、编辑大量知识含量高、趣味性强、通俗易懂、真正实用的农民教材读物。

四、设计农民终身教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创建有利于农民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激励机制。

构建农民终身教育体系必须高度重视软环境建设,即创建适于农民终身教育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自觉接受终身教育且成绩优秀的农民除了给予荣誉称号、立功、嘉奖等精神鼓励外,还必须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包括减免培训费用等。

2.制定农民终身教育体系评价监控机制。

为使农民终身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政府有关部门要成立考评小组,定期对各县、各乡镇、各村开展农民终身教育的成果进行考评,树立典型。考核内容可以包括:(1)组织领导体系,包括是否有统一的管理机构,是否有明确的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是否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办公经费,等等;(2)教育的设施和内容,包括是否提供完善的教育设施和充足的学习内容;(3)教育载体建设,包括是否有教育教学计划并对社会公布,是否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学习制度,等等。

3.建立农民终身教育认证制度。

认证是一种社会认可,是一种社会评价。资格认证主要是针对农民在生产生活情境中经由各种教育、培训、研修、工作、劳动乃至闲暇途径而学习或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进行确认。在国外,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和组织还根据不同的入学程度、学制和培养的目标,发给不同的各类型的证书。英国对农民教育培训有17种证书;法国有4种证书,如园艺证书、奶牛证书、农场管理证书等;意大利的证书有技术工人证书、技术能手证书等。总之,各种规格的学历证书适应不同的用人部门的需要,可以量材录用。严格的考试和认证制度实施,为农民终身教育培训提供了统一的可操作的目标,也为监督评估农民终身教育提供了统一的标准。

[1]胡梦鲸.终身教育典范的发展实践[M].台北:师大书苑股份有限公司,1997:138.

[2]谭铁军.构建我国农村终身教育体系的意义、难点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4,(11):38-40.

[3]唐美健.农业广播电视是农民终身教育的有效途径[J].职教论坛,1999,(12):14-15.

[4]黄建如.适时调整高等教育结构以应社会发展之需——东南亚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经验[J].外国教育研究,2002.7,(7),VOL29.

[5][越南]黎文美著.廖玉凤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21世纪中国——东盟关系的新发展[J].广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4),VOL27.

[6]马子辉.云南高等教育向东南亚发展问题及对策[J].云南教育,2003,(21).

[7]薛天祥,侯定凯.高等教育发展的两种模式——东盟各国的比较研究[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5,(4).

[8]张宝昆.关于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资料[Z].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10-01.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农民体系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饸饹面“贷”富农民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国外终身教育模式借鉴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