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养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2010-08-15 00:43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传统体育文化

李 畅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体育系,广东 广州 510520)

论养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李 畅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体育系,广东 广州 510520)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健康的身体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传统养生文化的发展能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养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参考。

养生文化;和谐;契合;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重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中国传统的养生文化中就包含着一种与社会发展相契合的和谐观与整体的健康观,它注重从形体、精神和道德等方面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达到健康、和谐的目的。另外,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各种压力的增大,休闲健身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传统养生技术在动静与呼吸之间,使生命处于一种闲雅、自由、放松的状态,可以说是现代人最理想的休闲健身方式。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对于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愉悦身心,倡导健康、乐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作用。养生文化还处处体现了和谐理念,对加快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 养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养生的内容丰富,且有不同的思想派别之分,以儒、道、佛、医家为代表的中国养生文化,奠定了中国传统养生思想的基础构架。养生文化是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它主张以有意识的身体运动来保养生命,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生命观、健康观以及体育价值观,又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养生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即以调阴阳、和气血、保精神为原则,运用调神、导引吐纳、四时调摄、食养、药养、节欲、辟谷等多种方法,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在养生手段上就是通过多种具体的医疗体育健身活动怡情调心、摄养生命、增进健康、防治疾病,使青春常在,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益寿延年的目的。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未拘泥于一法一术,而是以自身修持实践为基础,以适应自然规律、重视精神调养、注意形体锻炼与谨和五味为原则,形成了多种养生方法,如:调神养生、导引养生、食饵养生、熏治养生、四季养生等。它具有自己的传统风格和文化特色,它的基本内涵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通过调形、调息、调意的运动表现形式,形成的一系列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体系,对人们的身心修养和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养生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契合点

2.1 养生文化中“和”的理念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不同于西方的健身文化。在我国传统养生文化里,古人很注重“和”的理念,他们认为人是天地的产物,保持与天地的和谐一致,是保持人体健康的基本前提。养生中所指的“和”,包含三层含义:其一是人与天和,即人必须保持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人的行为举止等,都要与天地变化同步,其中首要的是要符合阴阳二气运行所遵循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总规律;其二是人与人和,指人必须注意保持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其三是人与己和,是指保持人体自身内环境的和谐。古人认为人只有保持自身内部的和谐,才能实现阴阳平衡,促进健康长寿[2]。从养生文化和的理念可以看出,我国养生文化十分注重人的内在修养,从而达到和谐的目的。这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相同,在和谐社会中最主要的便是人的和谐,因为社会的发展与繁荣,首先是要从人的立场出发,社会的和谐必须从人自身的和谐开始,并以人的和谐为其最终归宿。发展养生文化,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2.2 现代社会需要养生文化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休闲的时代已经到来,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那种追求比赛胜负的强烈刺激和狂热氛围的西方竞技运动,而是需要更多方位与层面的身心体验和娱乐休闲为主的健身活动。人类体育文化娱乐观与健康观的更新,使得健身体育活动逐渐蓬勃兴盛。社会各界对体育的娱乐、健身活动的需求更为迫切,规模日趋广阔。运动健身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内容,人们日趋重视形体与精神相统一的健康观念,而这正与身心兼修的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相契合。发展养生文化,不仅可以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健身文化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还可以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维护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尤其是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如太极拳、气功、五禽戏、八段锦等民族形式的运动养生技术,在我国几千年文化的滋润、培养和规范中成长,蕴含着浓郁的文化色彩,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现象。我们应从中吸取精髓,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

3 养生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3.1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自然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首先是作为有生命的个体而存在,人类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是人的生命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生活为人们提供了无数便利条件的同时,也使人们远离了自然,影响了人的全面发展。中国道家养生文化的一个重要思想便是崇尚自然,崇尚自然的直接实践,便是走入自然的怀抱。正如陶渊明“偏放于田园”,这种走入自然的行为恰恰是最理想的休闲。道家养生认为,只有在纯真的自然面前,人们才能寻找纯真的“自我”。道家养生所提出的亲近自然、贴近山水,是一种在更高层次上向自然的回归。这种回归,是人们从人性的角度对自然的体悟和认同,借助“自然”对“自我”的医治和拯救,成为人们养生休闲的一种手段。人体回归其自然状态,尽情享受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快乐,使人真正成为自然的人,消除工作紧张疲劳,恢复其体力和智力(以及情感),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2 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是由人与人所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人与人按照一定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一个社会是否和谐,最主要的就是组成社会的人与人之间是否和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程度,决定着社会的质量,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我国传统养生文化向来很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儒家为代表的一派主张稳定社会秩序、严格社会伦理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人际冲突。儒家提倡的“大同”社会就是希望达到一种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社会。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由于注重个人的内在修养,不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排他性、对抗性和竞争。它只是人们进行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一种自我保健、运动方式,它不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因此,更容易增强人与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友谊,使人与人之间更加和睦和融洽,使人们彼此之间更能沟通、理解、信任、尊重、包容和接纳,从而使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

3.3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养生文化作为我国传承几千年的保健文化,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发展,全面发展的人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没有个人的身心一体的和谐发展,建设社会和谐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具有健康的身体;二是具有健康的心理;三是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现代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家庭生活更加现代化,这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精神时常处于紧张状态,因此,现代人们更需要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协调发展。而养生文化中“内外兼修”的保健思想,恰好符合了人们的健康需求。它强调对人全面的锻炼,外练形体,内练精气神,内外兼修,促进身体健康。其次,传统养生文化中儒家的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道家自然恬淡、少私寡欲的生活情趣以及佛家的平常心等,可以使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寻求一种和谐的方式,从而调节人的精神和情感,使人们形成健康的心理。最后,养生文化中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可以使得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提高人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3.4 提高人们文化素质 促进我国文化建设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渊博的知识和健壮的体魄是衡量现代人高素质的主要标准之一。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以独特的运动方式,丰富的文化内涵,充实着人们的生活。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可以促使人内在精、气、神的和谐统一,实践过程中要求“神形一致”、“刚柔相济”,更是由此调整了人的情感。另外,养生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古典美学的熏染,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可以促使人们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发展养生文化,使人们在追求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品尝生命在于动静的真谛,亲身感悟养生文化内涵,体现个体的生命价值,更重要的是体验这种文化现象,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修养。因此,发展养生文化,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修养,促进我国的文化建设,加快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4 小结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本身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精湛巧妙的技艺以及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能够适应不同时代社会的需求。因此,我们应大力发展养生文化,加强政府的主导力度,加大养生文化的宣传力度,为养生文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使之能够更好地为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服务。同时,发展养生文化,也有利于我国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以及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维护。

[1] 罗时铭.中华养生学[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2] 谭华.体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3] 沈晔.关于体育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之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06.

[4] 包安霞.论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D].重庆:重庆大学,2007.

[5] 王敬浩,周爱光.运动养生技术类型建构[J].体育科学, 2009,29(5):76-82.

[6] 张一龙.论休闲时代背景下传统养生文化的价值[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4):29-31.

[7] 田标,唐永干.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新解”[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21(3):7-10.

[8] 张斌.论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现代社会效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4):140-141.

[9] 王凤,张斌.论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社会效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9):113-115.

[10] 冯胜刚.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与现代生活[J].体育学刊, 1998,(2):41-42.

(责任编辑、校对:孙海祥)

Function of Traditional Health Culture in Building the Harmonious Society

LI Chang

(Guangdong Justice Police Vocational College, Guangzhou 510520, China)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should be based on the people and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people. And healthy body is a foundation for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ma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health culture could not only satisfy the people's health needs, but als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With documentation and logical analysis approaches,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function of traditional health culture in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in order to provid a reference for the building of harmonious society.

traditional health culture; harmonious; fit; function

2009-12-16

李畅(1975-),男,河南南阳人,硕士,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体育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学。

G804.32

A

1009-9115(2010)05-0115-03

猜你喜欢
传统体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