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思考

2010-08-15 00:43安凤妹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馆员学科图书馆

安凤妹

(华北煤炭医学院 科研处,河北 唐山 063000)

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思考

安凤妹

(华北煤炭医学院 科研处,河北 唐山 063000)

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总结了当前学科馆员开展的主要工作,提出了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并指出了学科馆员工作的发展方向。

学科馆员制度;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

学科馆员制度是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界探讨的一个热点话题,被高校图书馆视为改变传统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和发展方向。国内很多高校图书馆根据工作实际,进行了学科馆员制度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改进和提高,更有一些问题让业界感到困惑甚至迷茫[1]。

1 学科馆员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1.1 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人类正在步入一个新的时代,即知识经济时代,国与国的竞争、组织与组织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知识创新能力[2]。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高校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科研压力越来越大,科研的深度不断提高,图书馆传统上所提供的服务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科研和教学人员的需要,而必须提供针对性的、更符合用户个性化需要的服务,即知识化服务。

1.2 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需要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作为高校信息保障中心的地位已经被大大地削弱,教师和科研人员不用到图书馆来而通过网络就可以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和信息,学生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也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图书馆如果不改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的话,在高校中的地位会进一步下降,会影响到全体馆员的切身利益,甚至将来也许会影响到高校图书馆的生存。

1.3 图书馆已经具备了开展学科化服务的条件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新进人员的层次在不断提高,拥有硕士学位的人员在逐渐增多。学历高、有较好专业背景人员的加入,既使得开展针对性的学科化服务具有了可能性,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学科化的服务给高层次人才提供用武之地,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归属感。

2 当前学科馆员开展的主要工作

当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开展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3]。

2.1 传递学科信息

学科馆员到对口单位获取相关教学和科研人员等服务对象的信息,包括姓名、职称、年龄、所在教研室、所教授课程、研究方向、电话和E_mail等。学科馆员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根据服务对象的专业背景把用户需要的相关信息如新书通报、培训讲座通知等发送过去。有些高校图书馆还编制了学科信息简报,对各个学科的学术信息进行及时梳理,以纸质版或电子版的形式提供给用户。

2.2 开展用户培训

针对高校教师对数据库资源及其使用方法不太了解的现实,许多高校的学科馆员都把用户培训作为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有些高校还开展了门到门的用户培训,只要用户需要,学科馆员就根据他们的时间到教研室授课,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中外文数据库、电子图书等馆藏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用户培训是一种“授人以渔”的做法,切实提高了用户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了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普遍欢迎。

2.3 定题服务,跟踪服务

学科馆员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仟务,在做好信息传递、用户培训的任务之外,国内一些实力较强的高校图书馆还通过主动了解对口院系的科研课题,协助教师进行相关课题的文献检索,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定题服务和决策参考咨询服务;当对口院系有建立分馆或资料室需求的时候,学科馆员协助对口院系工作并提供藏书建设方面的咨询和指导[2]。

3 开展学科馆员工作应该解决的重点问题

结合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工作开展以来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在建立和实施的过程中,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 恰当的定位是前提

对学科馆员的定位是我国高校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前提[4]。在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学科馆员究竟能扮演什么角色,能做到什么程度,是否能“嵌入”科研工作中?笔者觉得对学科馆员不宜定位太高,特别在科研工作中,因为科研工作主要是人的隐性知识发挥作用,研究人员的经验、灵感、技术、诀窍等起着主要和关键的作用。学科馆员在某一研究上不可能达到研究者的深度,因此不可能具有相关的隐性知识。学科馆员工作和图书馆传统工作的功能没有本质的区别,仍然起着信息中介的作用。学科馆员能做的,一是提高用户独立检索信息的能力,二是在用户需要的时候,能帮助用户尽量减少在信息检索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科研和教学工作中,用户是绝对的主体,学科馆员只能起一定的辅助作用,想“嵌入”是十分困难的,特别是国内高校图书馆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还十分缺乏,更应该慎谈“嵌入”,而应该从一些基础的工作抓起,如改变以往被动的服务方式,为用户提供主动的服务;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进行资源建设,而不是从自己工作方便的角度考虑。所谓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太高的定位可能使学科馆员在工作时无所适从,对学科化服务失去信心,而较低的定位有利于我们做好基础工作,在将来条件具备时再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

3.2 提高工作责任心

一般情况下,高校管理层对图书馆的工作没有硬性的指标或措施的要求。开展学科馆员工作是高校图书馆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的自觉行为,往往不是由于校方的任务或要求,这体现了高校图书馆心系学校生存、发展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这种责任心对开展学科馆员工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图书馆管理层有了这种责任心,才会自加压力,建立和实施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有了这种责任心,才能主动地下到系部去,为教学科研人员提供无偿服务,甘于为他人做嫁衣,而不会由于部分用户的不理解而退缩。其实这也是全体高校图书馆人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因为学科馆员工作是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地位和影响,同时也不断提高学科馆员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有效手段,有利于高校图书馆和全体人员的长远发展。

3.3 队伍建设是关键

学科馆员开展的是学科化的服务,馆员的素质决定了服务的水平,因此要从提高学科馆员队伍的素质上不断下功夫。为加强学科馆员队伍建设,一是要有意识地引进与本校专业相关的硕士毕业生,到馆后再送他们外出培训图书情报专业知识;二是可以开展馆内培训,请馆内资深的馆员讲课,学科馆员进行学习;三是压担子,让学科馆员多参与检索、查新、文检教学和信息咨询等工作,不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四是加强学科馆员的量化考核管理。除了以上措施提高学科馆员的业务能力外,还应注重通过思想工作提高他们的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再有就是还需要给他们传授待人接物以及与人交往的礼节和技巧。南开、清华大学就是通过队伍建设促进学科馆员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6]。

3.4 科学研究是基础

学科馆员工作是一项新生事物,对各高校图书馆来说可资借鉴的经验还不多,因此加强研究很重要,而且科研工作可以进一步促进人员素质的提高。各高校应该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结合本馆的实际,通过加强研究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学科馆员工作的水平,为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确实有帮助的服务。研究成果的取得,可以增强馆员工作的成就感和职业自豪感,有利于图书馆馆员队伍的稳定和图书馆事业的长远发展。

4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工作的发展方向

国内高校学科馆员制度经过近10年的尝试和探索,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的服务水平还不高,为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的高价值服务还比较少。如何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更高水平的学科化服务,在更高的层次上得到用户的认可,是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工作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

4.1 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定位

当前对学科馆员的工作,在馆员中仍有一些人不太理解,成为学科馆员工作进一步发展、深化的重要思想障碍,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馆员的教育,使大家认清形势: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作为高校文献信息保障中心的地位已经被极大地边缘化,如果图书馆不自加压力,积极改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的话,在高校中的地位会进一步下降,甚至有被取代的危险,因此开展学科馆员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图书馆事业和馆员自身在着想,而不是在“没事找事”。当前高校竞争的核心是师资水平的竞争,为教学和科研人员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根本,而所提供的服务应该从低层次的信息服务向高层次的知识服务发展,学科馆员工作就是知识化服务的较好方式。只有具备了以上认识,馆员的工作才能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工作的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4.2 改变服务方式,打造学科服务平台

以往学科馆员开展服务,以亲自到系部去进行宣传推荐的方式为主,既浪费学科馆员的时间和精力,也会打扰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工作,还要看一部分不理解人员的脸色,效果不是太好,而且学科馆员工作形不成成果,不好量化考核。今后学科馆员服务的发展趋势是基于网络,即开发学科馆员服务网页,作为为用户服务的统一平台,由学科馆员按专业搜集用户需要的信息,汇总成知识库放在网页上供用户浏览或检索,也可以把相关信息直接推送到用户的电子信箱中,既可以使学科馆员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本专业信息的搜集整理上,也可以形成可见和能进行评价的数据库成果,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4.3 以学科馆员工作带动图书馆整体工作和馆员自身的不断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竞争的日益激烈,高校图书馆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高水平、学科化的针对性服务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而高学历人才的大量加入,如何使他们留得下、有事做、做成事、有成就,也是摆在高校图书馆面前的同样无法回避的课题。笔者认为,学科馆员工作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好办法,而且可以做到“一箭双雕”:通过在学科馆员工作上不断加大投入,可以切实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保持图书馆在高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通过以学科馆员工作统领各岗位工作、各岗位人员为学科馆员提供本岗位学科信息的工作体系,既可以使学科馆员和其他各岗位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不断得到提高,还可以形成各种可见的成果,从而提高馆员的成就感,增强对职业和单位的归属感,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在我国的发展仍处于一个比较低的层次,受到当前认识、人员和设备等条件的制约,我们所面临的困难是阶段性的。学科馆员制度是今后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高校图书馆积极开展学科馆员工作,不仅是为用户服务的需要,更是图书馆事业发展和馆员自身价值实现的需要。

[1] 张艳.学科馆员制度试行的思考和建议——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6):82-84.

[2] 李华伟,董小英,左美云.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2:1-6.

[3] 张华宝,周明.广东省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论坛,2008,28(5):29-31.

[4] 范翠玲,何宗玉,张仕君.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比较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5):82-85.

[5] 何晓萍,朱珺.适应事业发展需要推广学科馆员制度[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7):78-80.

[6] 张英敏.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历程与前瞻[J].情报科学,2008,26(5):792-794.

[7] 柯平,唐承秀.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工作创新——兼谈南开大学图书馆开展学科馆员工作的经验[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6):42-45.

(责任编辑、校对:任海生)

The System of Subject Librarians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AN Feng-mei

(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North China Coal Medic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University library discipline-specific librarian system is an inevitable tren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university library the necessity of establishing the subject librarian system, summarizes the main job of subject librarian, puts forward the key problems necessary to solve, and points out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work of subject librarian.

the subject librarian system; university library; discipline-service

G251; G258.6

A

1009-9115(2010)05-0158-03

2010-5-31

安凤妹(1957-),女,河北玉田人,华北煤炭医学院科研处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馆员学科图书馆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