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毕业生就业服务与管理中的误区

2010-08-15 00:43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12期
关键词:特困生毕业生服务

李 瑛

(湖南省株洲市教育局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管理中心,湖南 株洲 412007)

刍议毕业生就业服务与管理中的误区

李 瑛

(湖南省株洲市教育局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管理中心,湖南 株洲 412007)

在毕业生就业服务与管理中,存在几个很严重的误区和悖论,不走出误区和摒弃悖论,不仅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还与毕业生就业服务与管理的宗旨和原则背道而驰.在强调人性化管理、增强毕业生自身的“造血功能”的同时,我们这些服务者还要端正认识,“走出去、走进去”,事必躬行.

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误区;悖论

大中专毕业生是国家培养的专业和专门人才,是国民经济建设中的生力军,同时也是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新成长劳动力的重要来源.规范系统地搞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对于人才的储备、开发和增强国民经济建设实力,促进社会平安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家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和上级部门的相关要求,各级人才服务中心在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对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工作多少都做出了一些调整和改革.在全国也涌现出一些毕业生就业服务和管理的先进单位和模范个人.但是,从事该工作一些时间下来,笔者认为,其中存在一些严重的误区,在此提出来,与有关人士商榷.

1 管理就是仅仅把资料放进档案柜?——人性化的管理就该是一种延续,不是简单地装进档案袋、锁在档案箱,应该是跟踪服务,直至完成使命

一直以来,有些错误思想甚嚣尘上,就以为对毕业生的服务和管理就是“收收资料收收钱”而已,其实不然.笔者首先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建立起对毕业生管理的人性化体系来.

第一,设立有专人管理的毕业生档案室.对多年以来尚未办理就业手续的毕业生档案和其他人才流动档案进行系统的编号立卷归档管理.

第二,对尚未办理就业手续的历届和应届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即:出生年月、性别、政治面貌、家庭住址、联系电话、毕业学校、毕业时间、学习专业、学历、毕业证号、就业登记证号等状况)分学历、专业、毕业时间进行详细地造册登记,为各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提供方便,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益,同时也可以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第三,对毕业生的党组织管理、落户问题及办理程序进一步界定承办管理职责.一是党组织关系转接:毕业生持学校党组织介绍信到市委组织部报到,并由组织部将其组织关系转到户籍所在地或工作单位的党总支管理,并由该组织办理党员转正及相关手续.二是落户:毕业生持报到证、户口迁移证到就业中心登记后,再根据其实际情况派往生源地派出所或工作单位的集体户口所在地派出所.

第四,建立健全《毕业生尚未就业证明》、《毕业生集体户口落户申请》、《推荐毕业生就业统计表》、《不同行业性质单位接收毕业生情况统计表》、《毕业生放行登记册》、《办理失业证情况统计表》、《毕业生档案登记》及《毕业生档案传递通知单》等各类台帐,为毕业生择业就业提供简便、快捷的办理程序,同时对毕业生就业动态、人才储备状况的掌握提供重要依据.

对毕业生就业服务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才能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才能上一个新台阶.

2 拉几条横幅、搞几场讲座就等于指导?——在夹缝中生存的毕业生,他们的扶持需要靠自身的“造血功能”来维持

除了通过专家讲座、典型事迹报告、政策咨询、网络课件播放等方式来进行就业指导外,免费提供各类就业指导服务和政策宣传也是必须的.当然,还应该做到如下几点来增强毕业生自身的“造血功能”,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首先,借助相关技术手段和工具,对大学生进行个人素质综合测评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长,引导大学生理性定位、科学调整,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竞争需求.

其次是技能培训,围绕市场需求举办各类技能培训,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技能,增强就业市场竞争力.

再者就是提供一些见习实习机会.通过毕业生就业联盟成员单位和各级实习基地,有组织地开展见习、实习活动,引导高校毕业生参与实践锻炼,实现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更好地适应专业岗位需求,更快更好地实现就业.

另外,做好市场推荐工作.不定期举办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公益性专场招聘会,在各就业信息网、人才网、劳动和社会保障网开辟专区,及时发布高校毕业生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在各人才交流场所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设置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服务专区,提供专业岗位信息匹配等重点推荐服务.

最后就是进行创业扶持.提供免费创业如GYB、SYB培训、项目指导和后续服务,自主创业的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提供政府贴息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免缴相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3 坐在空调房里就能搞好服务和管理?——不走出去了解市场,不走进去了解毕业生,“官本位”的意识在这里尤其要被唾弃

过去的市场已不是现在的市场,过去的思想也不是现在的思想,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偷菜”是绝对做不好毕业生就业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哪里有市场,哪里有人才需求,现在的学生就业过程中又有什么样的需求和存在什么样的问题等等,都是我们作为服务人员必须了解的.

许多毕业生称就业压力大,主要来自就业岗位面向自己专业的太少.就业问题是同学们迟早要面对的,让学生多一些机会去参观人才招聘会可以进一步地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信息,以及市场上的专业需求.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让毕业生们了解只有一专多能的毕业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企业虽然注重毕业生的专业知识,但最看重的却是他们的综合素质.对于毕业生应该具有的品质,各企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许多企业认为踏实稳定型人才是他们所需要的.刚毕业的大学生稳定性一般不高,经常跳槽,这样是不可取的.毕业生应该保持稳定的心态,找准一个企业,扎扎实实做好每一步工作.有的企业认为再学习型人才最为可贵,因为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其实在工作中应用的并不多,因此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就会得到企业的青睐.很多企业都指出,希望招收敬业心强,性格平和的人才.相关负责人强调,热爱工作,而且能深入到工作中去,这是毕业生所应有的素质.

对于这些信息我们要及时传达给毕业生,同时也要走进学生中间去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不足之处.

当被问及毕业生的欠缺之处时,很多企业都给了很坦诚的答案——大学生实践经验不足,做事容易眼高手低,不甘于从基层做起,经常心浮气躁,难以静下心来.当前的就业形式依然严峻,希望所有应往届毕业生都能把握好市场的走向,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争取在应聘中脱颖而出.

4 还有一种悖论,帮扶等于溺爱?——商界的“大浪淘沙”理论不能简单地适用于毕业生就业领域

我们倡导特困帮扶政策,对城镇特困职工家庭、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及零就业家庭的毕业生,实行结对帮扶,确保当年度实现就业.对因患病等原因短期无法就业或就业后生活仍有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参照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给予临时救助.

那么特困生的范围条件是什么?特困生是指符合城乡低保、零就业家庭、农村贫困家庭等特殊情况的普通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具体认定标准,按照省级教育厅、财政厅相关政策、意见执行.具体措施,笔者做如下建议:

第一是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第二是多渠道提供岗位援助.对城市绿化、保洁、保安、交通协管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等提供的公益性岗位,优先用于解决特困生就业.通过“双向选择”方式招聘毕业生的国有企业,拿出一定岗位专门用于招聘特困生;凡接收应届毕业生10人以上未接收特困生的,由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按照专业对口或相近的原则实行首次就业安置.通过公开招考方式录用(招聘)毕业生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同等条件下优先录(聘)用特困生.“三支一扶”计划、“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大学生志愿服务计划等,同等条件下优先招募特困生.生源所在市(区)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要向持有就业服务卡的特困生,提供不少于2次的推荐机会.特困生在就业服务卡有效期内2次不接受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推荐安排的,不再享受相关推荐政策.第三是组织就业实习.各学校加强就业实习基地建设,扩大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的地域范围和数量,积极组织特困生到企业参加实习,提高特困生的职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第四是鼓励用人单位吸纳特困生就业.对已在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并被企业吸纳的特困生,符合有关规定条件的,可按此次印发的文件规定标准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第五是鼓励特困生自主创业.自主创业的特困生从事个体经营的,按规定享受相应的费用减免政策.有创业愿望的,鼓励参加创业培训,符合规定条件的可持《失业证》落实培训补贴.对以灵活就业形式实现就业、办理失业登记并参加社会保险的特困生,符合文件规定条件的,按文件规定标准落实社会保险补贴.第六是加强特困生就业培训.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至少要组织1次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特困生的就业竞争力、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未就业的特困生可凭《失业证》,按规定享受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第七是强化特困生就业服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双向选择活动,重点推荐特困生就业.要采取联合办公等形式,及时办理特困生登记认定和失业登记等手续,为特困生提供“一条龙”服务.第八是实行特困生择业服务“一卡通”.特困生在全市范围择业过程中,参加各类招聘考选活动、办理户口迁移和人事代理、查询就业信息等,凭就业服务卡和身份证一律免收入场费、报名费、手续费、工本费等相关费用.

各级、各部门、各高校要充分认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将高校毕业生纳入统一的就业再就业工作体系,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就业服务卡”各项服务内容落实到位.各级人事、劳动部门、各高校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部门协调合作,完善服务体系,严格督查考核,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各高校在校生及广大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应积极参与服务活动,努力提升就业技能,理性认识市场定位,积极争取政府就业政策扶持,更快更好地实现就业,努力创造优秀业绩回报社会、服务大众.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广大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和建设教育强省战略的实施,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社会和谐与稳定.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与管理工作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1〕晏莉.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浅析[J].时代文学,2008(12).

〔2〕李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现状分析[J].素质教育论坛,2008(4).

〔3〕王燕.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质量的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08(3).

〔4〕付沙,肖叶枝.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与对策探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7(9).

G 646

A

1673-260X(2010)12-0196-02

猜你喜欢
特困生毕业生服务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最“叛逆”的毕业生
108名特困生有了“代理妈妈”
临床医学专业特困生就业心理评定结果的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