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等学校大学生民族宗教现状调查
——以赤峰学院为例

2010-08-15 00:43斯日古楞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12期
关键词:信教宗教信仰赤峰

斯日古楞

(赤峰学院 数学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民族地区高等学校大学生民族宗教现状调查
——以赤峰学院为例

斯日古楞

(赤峰学院 数学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本文采用问卷法对赤峰学院100名大学生进行宗教调查.其中蒙古族占大多数,另有汉族、回族、满族等.通过调查了解了学生对宗教信仰、民族政治、民族发展等方面的认识.

民族地区;大学生;民族宗教现状

赤峰学院是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组建的一所多科性的本科普通高等学校.是赤峰地区唯一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是一所典型的民族地区典型的普通高等学校.本次调查是从学院随即抽取的100个学生为代表,蒙古族较多,其他为汉族、回族、满族等民族.学生来自内蒙古、辽宁等地.

1 宗教信仰方面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少数民族大学生信仰宗教一半以上是上学以前就已经有了,有宗教信仰的10人中,上小学以前就已经有宗教信仰的10人,小学至上大学以前有宗教信仰的10人,上大学以后开始有宗教信仰的0人.信教原因复杂,但受父母影响信教的最多,因为父母是信教者而信仰宗教的有10人,因为周围亲戚朋友影响而信仰宗教的有0人,为了弥补思想空虚而信仰宗教的有0人,由于其它原因而信仰宗教的有0人.被调查者中有近一半以上的学生宗教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一半以上有宗教信仰的同学在对宗教信仰是否重要的看法上选择了一般.总体上说,信仰宗教的学生,主要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主要是来自一些全民族信教的少数民族学生,受家庭和生活环境影响的结果.大多数信教学生对宗教的理解不深,87%以上的信教学生对本人信仰的宗教不清楚或仅知道一些教规.

调查中我们看到大学生对当前我国的宗教政策总体上是认可的,在对我国宗教政策的看法上,有29人认为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已经落到实处,有53人认为还有待于进一步落实,有5人认为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没有落到实处.同时也反映出,在宗教问题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尤其是很多人对我国的宗教政策了解不够深入,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对于宗教世界观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对立,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不能参加宗教活动的政策,有7人感到很满意,有21人感到满意,有31人感到不满意,有28人感到无所谓,对于这项规定不满意的人较多,主要原因还是对政策的具体内容不够了解.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一个原则,也是我们的党纪.但是,在信教比较普遍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我们的政策是要把党员信教同参加某些纯属民族风俗活动区别开来,对于信仰宗教的少数民族共产党员是要区别情况慎重对待的.可见,大学生对政策的掌握还有一定的差距.对此我们发现,对于一些宗教现象持理解和无所谓的人较多,可见在大学生中,宗教意识还是相对淡薄的.

2 民族政策方面

大学生对我国的民族政策总体上都给予了认可,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对政策缺乏深入了解.认为民族政策落实的很好的有16人,一般的有65人,不好的有7人.对《民族区域自治法》有13人了解,有55人只知道有这样的法,但具体内容不了解,有20人完全不了解.有9人对我国的“兴边富民”政策了解,有41人听说过,有38人不了解.有12人认为我国的民族问题严重,有60人认为一般,有16人认为不严重.针对以开发资源为重点来增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实力以科学技术支援和人才培训为主的对口支援政策,有5人很了解,有38人有所了解,有44人不了解;对这一政策很满意的有48人,一般满意的有38人,不满意的有2人.对少数民族夫妻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9人认为真正实现了民族平等,15人认为事实上是民族不平等的一种表现,63人认为有利于繁荣少数民族经济文化,抢救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

为了解决民族地方的人才缺乏问题,国家在毕业生就业分配方面实施了一些特殊政策,如:尽可能的安排来自边远民族地区的毕业生回民族地区工作,在民族地区以“定向招生”形式招收的学生,施行“定向分配”就业等.在对这些政策感到很满意的有6人,满意的有37人,不满意的有23人,无所谓的有22人.在不满意的23人中有16人为汉族,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有了较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与一些非少数民族地区差距缩小.对于升学和就业压力较大的大学生来说,一些非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对民族地区的学生以“定向招生”形式招收,施行“定向分配”就业的政策羡慕的同时,对政策有不满想法也就很正常了.有13人认为自己真正享受到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赋予的权利,有37人认为部分享受了,有30人认为没有(仅有3位是少数民族).对现在国家已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民族干部,有没有必要再派大批的汉族干部去支援民族地区这一问题有61人认为有必要,有23人认为要根据具体情况,认为有些地方有必要,有2人认为没有必要.可见,对于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是受绝大多数人欢迎的.

3 民族发展方面

从问卷来看民族发展问题很受关注,持各种观点的人都有.但要求发展的呼声很高,对民族地区的教育、医疗、卫生等各方面的发展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现状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人占了90%以上,5人对少数民族的教育状况满意,40人基本满意,42人不满意.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条件有6人满意,有43人部分满意,有39人表示不满意.对于加快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的问题上70%的同学认为很有必要.19人认为全球化给少数民族文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机遇更大,28人认为挑战更大,41人认为机遇与挑战各占一半.有5人认为中国的西部开发政策收效甚微.对少数民族同学在高考中的照顾政策、研究生招生考试对应届本科毕业生降分录取是否对民族发展有帮助的调查中,回答“有”的人数为35人,回答“可能”的人数为39人,回答“没有”的人数为14人.对于这一政策认为公平的人有32人,不公平的人有24人,不好说的人有27人,无所谓的人有4人.对改革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应遵循的原则中,有14人认为对不利于民族发展的风俗习惯,必须改革,有42人认为对风俗习惯的改革,必须尊重本民族的意愿,但遇到特殊情况的,得用行政命令或者其它办法,强迫改革,有32人认为凡是有利于民族发展的风俗习惯,应当继续保持.对东西部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认为是历史原因的人数为29,认为是政策原因的人数为22人,认为是自然条件造成的人数为34人.目前,少数民族大学生获取信息的素质相对薄弱,认为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信息素质较差的人数为30人,认为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未引起足够重视的人数为32人,认为可获得信息的硬件设施尚不健全的人数为26人.对中国的西部开发与历史上美国对其西部地区的开发的看法上,38人认为美国成功的开发了西部地区,我们可以借鉴其成功的经验,相信中国的西部开发一定能够成功,有43人认为美国西部面临太平洋,有优越的地理条件,中国西部多临内陆地区,我们可以获得一定的效果,但不可能像美国那样使得西部地区变得欣欣向荣.可见,大学生对民族地区发展期望很高,对改变民族地区落后面貌愿望强烈,对现阶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有一定的了解.总体上来说,大学生对民族地区的发展还是有信心的.

4 民族关系方面

调查中发现,在民族交往中虽然有文化、心理、语言、宗教的方方面面的困难,但并不影响我国各民族的和谐相处.都希望能在交往中共同发展.认为同其他民族交流过程中心理障碍是最大的障碍的人有9人,语言障碍是最大的障碍的人有18人,宗教障碍是最大的障碍的人有28人,文化障碍是最大的障碍的人有33人.与其他民族的交往是由于工作需要的人有6人,由于经济利益需要的人有1人,由于在同一社区居住而交往的人有22人,由于朋友关系而交往的人有50人,其他原因的人有8人.作为少数民族,你是否愿意同其他少数民族通婚这一问题中,回答“愿意”的有25人,“视情况而定”的有41人,“不愿意”的有10人.对于不愿意的原因,由于父母的意愿而不同意的有1人,由于不同的宗教信仰而不同意的有4人,由于不同的生活习惯而不同意的有4人,由于其它原因而不同意的有1人.少数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出来的带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但在现代化进程中,民族文化受到很大冲击,认为对民族文化的生态保护很有必要的为61人,有必要但必要性不大的有23人,认为没有必要的有2人.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等感兴趣的有51人,有点感兴趣的有31人,不感兴趣的有6人.可见,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已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西部现代化进程加快,少数民族文化受到冲击,认为历史潮流不可避免的有22人,认为尽量避免受到冲击的有15人,认为要争取“双赢”的人有50人.可见大学生对于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有足够认识的,历史潮流不可避免,绝大多数人愿意迎接挑战,争取“双赢”.

5 其它方面

在我国凡属少数民族习惯的假日,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斟酌该民族的习惯,确定放假日期.对这一政策感到很满意的有14人,满意的50人,不满意的3人,无所谓的19人.对我国颁布的《反分裂国家法》58人认为有利于打击分裂分子的嚣张气焰,对国际上支持分裂势力的国家也是一个有力的回击,24人认为有利有弊,增强了分裂势力的敏感度,对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制造了口实,有8人认为没有什么感觉,离我的生活比较遥远.对地方民族主义38人认为存在,而且很普遍,64人认为比较少,5人认为不存在,11人不知道.对民族学这门学科了解的有14人,不了解的38人.对我国有几个民族自治州的问题88人中18人回答正确.少数民族及其社会发展的动态经常关注的27人,不大关注的57人,不关注的4人经常留意国家各种关于少数民族的政策规定的变化与发展的14人,不经常关注的66人,从不关注的6人.总体来说,大学生对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是满意的,对一些民族、宗教知识是了解的,但不够深入,有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对一些基本的民族、宗教政策,理论知识,还需要加大普及力度,尤其是在大学生里更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G 641

A

1673-260X(2010)12-0174-02

猜你喜欢
信教宗教信仰赤峰
赤峰学院学生书法作品
赤峰学院教师书法作品
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学校教育支持系统视角下信教大学生的理性回归
“因病信教”:中国农民的宗教心理及其发展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西佛东渐宗教信仰对六朝人面纹瓦当的影响
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
当代中青年宗教信仰问题一瞥——从上海M佛友QQ群调研谈起
《谷魂》与傣族的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