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阈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举措
——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之四

2010-08-15 00:43郑国军孙成山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12期
关键词:视阈诚信大学生

郑国军,孙成山

(1.赤峰学院 办公室;2.赤峰学院 学生处,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和谐社会视阈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举措
——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之四

郑国军1,孙成山2

(1.赤峰学院 办公室;2.赤峰学院 学生处,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本文从和谐社会视阈的角度探索了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主体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实践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认为创新诚信教育理念是和谐社会视阈下增强诚信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完善诚信制度是和谐社会视阈下提高诚信教育实效性的根本保障;营造诚信教育氛围是和谐社会视阈下大学生养成诚信品质的基本保证.

大学生;诚信教育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诚信教育的构成部分.大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社会深刻转型、思想日益多元、技术不断变革、各种社会心理问题不断涌现的宏观形势,深入研究和把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对于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诚信教育,增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系性,促进大学生自身和谐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和谐社会视阈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原则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根据诚信的内涵和要求,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树立诚信意识,养成诚信行为习惯的活动过程.因此,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理念是党和政府进行社会经济改革与发展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价值理念,是把社会管理推向民主法治管理的重要标志和体现.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基本权利,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本”是以人的发展作为基础和动力的,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展开的.诚信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在本质上是尊重人的价值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生动反映.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使大学生的个体地位和人格尊严与价值得到尊重,才能使其具备社会所需要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始终以关注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指向和终极追求,才能有助于大学生对诚信教育的理解和体会,才能有助于大学生自我培养诚信意识,才有助于把诚信教育视点从单纯的关注道德规范转移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来.

第二,坚持主体性原则.教育是符合学生的内在需要的活动,只有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认同接受,才能使其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意义.学生对诚信理念与价值的理解与消化,是一个由被动接受教育逐渐向主动接受教育乃至自我教育、自我体验、自我反省的过程.因此,在高等学校诚信教育过程中,既要突出教师的“导”的作用,更要突出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和引导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诚信教育活动,帮助他们把外在的诚信教育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需要.

第三,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教育对象是有不同的个体组成,每个个体都各具有个性、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的特殊性.因此,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个体差异出发,从他们的实际诚信品质出发,理性分析和把握当代大学生面对的学习、择业等各种压力和意识、意志、情感、心理环境等各种障碍,以及大学生冲动、敏感、反复、可塑等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诚信教育,才能把切合他们品质发展水平和需要的诚信要求转化为他们自身诚信品质发展的要求.

第四,坚持实践性原则.诚信品质的养成必须在实践中习得,并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和升华.诚信教育的关键和落脚点是落实到每个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学习诚信品质养成的内容,更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观察和认识社会,学会诚信待人、诚信做人、诚信做事.因此,诚信教育实践活动从细微入手,务求实效,不流于形式,不仅要在校园内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还要贴近生活,走向社会,大力增强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和诚信行为习惯的养成与锤炼.

第五,坚持系统性原则.诚信教育坚持系统性原则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广义上的诚信教育,就是诚信教育不仅包括学校诚信教育,而且还包括家庭诚信教育和社会诚信教育,诚信教育还渗入到社会的一切领域、行业、组织或团体,是一个庞大的社会性的系统工程.二是狭义上的诚信教育,就是诚信教育要渗透体现在学校的各个教育活动中,做到校园中时时、处处、事事显“诚信”,让学生生活在诚信的氛围中自觉接受、体认、弘扬诚信品质.[1]

2 和谐社会视阈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举措

一个人的诚信信念越坚定,在他的内心深处焕发出的驱动力就越强大、越持久,就越能够在前进的路途中彰显诚信信念的巨大支撑作用,就越能凝聚起克服各种困难、执著追求、奋斗进取的精神动力.诚信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大学生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和分析问题,养成大学生这种恪守诚信品质的信念与动力.因此,在和谐社会视阈下,从文化育人的角度将诚信教育与诚信教育的目标结合起来,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

2.1 创新诚信教育理念是和谐社会视阈下增强诚信教育实效性的关键

诚信教育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是整个公民道德教育的基础.诚信教育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创新诚信教育理念对提高诚信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创新诚信教育理念,首先要树立大教育观,突破以教育论教育、以道德谈道德的空洞说教的教育理念.在诚信教育中,以主体人格塑造为目标,激发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能力,把教育视点从关注道德规范本身转移到人的全面发展上来,既要注意把诚信教育和规则意识结合起来,还要注意把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结合起来.诚信与规则相结合是社会公德的反映,诚信与创新相结合是社会责任的反映,也是增强诚信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所在.其次要坚持诚信教育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同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在教育过程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渗透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加强诚信教育方面的主渠道作用.[2]把诚信教育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五爱教育、集体主义、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为人民服务教育结合起来,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本要求.再次、坚持诚信教育同自我修身教育相结合.大力开展自律、自立、自警、自醒等自我修身教育,使大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把诚信内化为人格品质.第四、坚持学校教育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诚信教育“必须从现实中起步,诚信品质的养成,必须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如果课堂教育和现实教育两者是处在一种矛盾和对立的立场上,那么,人格分裂的虚伪性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3]因此,开展诚信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校内,还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提高和扩大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相互影响力和辐射力以及诚信教育的社会效益.第五、坚持诚信教育同诚信维权教育相结合.诚信是一个法学范畴,在法律范围内讲诚信问题总是把诚信和履行契约、合同联系在一起的.就是说人们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诚实、守信,以善意的方式行使权力、履行合同.在我国大力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大学生走向社会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都与合同密切相关,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要讲诚信,时时恪守诚信,还要做一名诚信维权的践行者.第六、坚持诚信教育同学风校风建设相结合.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学风和校风建设,影响到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优良的学风和校风对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诚信品质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第七、坚持诚信教育同榜样的“模塑作用”[4]相结合.诚信教育一方面要弘扬诚信典范,充分发挥榜样对受教育者的“模塑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惩治不诚信行为,从正反两方面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助学贷款诚信的内涵和现实价值,把自身的诚信品质外化为助学贷款或社会所需要的诚信行为.

2.2 完善诚信制度是和谐社会视阈下提高诚信教育实效性的根本保障

制度是秩序形成的重要基础和约束力的主要途径.加快建立和健全社会、学校内部的信用体系,应以规范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来支撑.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监督、管理和保障个人或集体资信活动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挥社会征信体系功能,完善信用管理体制,可以为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为高等学校加强诚信机制建设,主动对接社会征信体系,实现信息共享,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诚信行为提供了有力支撑.第一、要建立学生诚信评价体系.形成学习诚信、经济诚信、生活诚信、择业诚信四大评价标准,对学生在考试作弊、不按时还贷、不履行就业合同等方面具体行为进行量化考核和跟踪测评,并作为学生评优、评先、入党、申请助学贷款、评定奖学金等的依据之一.[5]第二、要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大学生诚信档案是学校对大学生加强诚信教育和从根本上解决诚信缺失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基本内容应包括诚信承诺书、个人资料、信用记录、特别记录、家庭状况、品行说明、学习效果、健康状况、经济状况、个人意见、学校意见等.诚信承诺书、信用记录和特别记录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承诺书”体现了诚信教育的目标.“信用记录”是大学生诚信档案的重点内容,主要考察、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国家助学贷款还贷情况、学杂费交费情况、违反校规校纪情况、勤工助学情况、相关责任义务履行情况及承诺履行情况.[6]第三、就是建立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对大学生的诚信情况实施奖优惩劣,并将大学生的诚信情况作为评比三好学生、推荐优秀团员入党等的重要标准,对于考试作弊等不诚信行为给予严肃的纪律处分,使诚信学生受到肯定和鼓励,失信学生受到谴责和惩罚.第四、建立有效的舆论监督机制,如建立公示制度、申诉制度、听证制度和举报奖励制度.在制度层面不应只停留在让学生“应当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上,还应把制度约束和行为引导有机地统一起来,促进良好的诚信观念和校风学风的形成.还要通过规章制度的强制性和导向性要求,采取各种有力的措施,杜绝考试作弊现象,选择一些有条件的班级,实行无人监考制度,积极营造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的氛围.[7]第五、建立健全理论研究创新机制.大力加强助学贷款理论、助学贷款诚信理论和诚信教育理论的深入研究,完善和创新理论体系,进一步提升理论品质,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2.3 营造诚信教育氛围是和谐社会视阈下大学生养成诚信品质的基本保证

诚信环境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要创建一个“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可耻”的社会氛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对助学贷款系统而言,政府要以助学贷款的开展等为有效载体,在营造加强诚信教育、弘扬诚信文化的氛围中发挥主导作用,大力推动社会诚信建设.商业银行要在推动行业诚信文化和行业信用制度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诚信品德对子女影响很大,要为子女诚信品性的养成创造良好的家庭道德环境.高校有良好的育人环境和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将学生诚信理念的树立和诚信行为的养成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到学校倡导和尊重的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中.具体而言:第一,在教书育人中注重诚信教育.教书育人是教师工作之本.“教书”是指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学生的职能;“育人”是指教师通过课上课下的教学和教育活动,通过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进行一些显性的或潜在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诚信是素质养成及成才做事的基础和前提,教书育人一定要抓住诚信教育这个根,时时事事处处突出诚信教育.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时时事事讲诚信,给学生做诚实守信的榜样.其次、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课堂教学随时要注重诚信教育,充分发挥其强大的育人功能.第三、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活动,充分依靠教师、依靠学生和学生组织,使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中受到教益.第二,在管理中强化诚信教育.诚信是社会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强制性.如果人们违背了诚信规则,不仅要受到谴责,而且要受到惩罚,特别是在利益关系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因此,在管理育人中,管理主体要诚实守信、率先垂范,一方面要强化诚信教育,建立健全诚信制度和诚信教育制度.要把诚信的具体规定列入有关的制度中去,让大学生都知道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不能让投机钻营者得逞,更不能让诚实守信者吃亏.另一方面还要建立诚信考评体系和相应的诚信档案,在同社会信用制度协调一致的基础上,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惩戒力度.第三,在服务中渗透诚信教育.服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服务一般指后勤服务工作.广义服务则泛指为师生的学习、生活、教学、科研等提供精神保障和物质技术支持的一切工作,它具有相互性和交叉性的特点.由于服务性工作涉及的大多是利益关系,诚信就显得更为敏感和重要,这就要求服务主体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事事处处守信用、重承诺、践约定,实行优质服务,才会取信于服务对象.诚信无小事,就其诚信服务本身而言就是最好的诚信教育内容.高校后勤社会化后,服务主体发生了较大变化,学生的生活范围扩大了,诚信教育也要适时调整策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诚信的链条不断延长和加固.第四,在环境建设中体现诚信教育.环境建设要彰显学校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和舆论氛围的育人功能.一是学校的办学理念要以弘扬诚信理念为根本,它是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北京师范大学把“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作为办学理念,体现了以爱国为核心,以诚信为根本,以创新为动力,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的的人本精神.二是校园环境建设要体现诚信教育.在校园环境建设上,精心规划,设置诚信教育专栏,在教室、寝室和公共场所适当设置诚信格言、警句牌,在校园网上设置诚信教育网站,努力营造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教益.三是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舆论环境.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校报、网络等媒体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摆事实讲道理,驳斥错误的看法和言论,帮助大学生分清是非,提高思想认识.第五,在学生自我教育中强调诚信教育.当代大学生虽然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自立意识和自主意识,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同现实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为缩小这种差距,在学生自我教育中,一是要引导学生、学生干部及学生自育组织充分认识诚信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要引导学生干部、学生自育组织和学生党、团员以身作则,做诚实守信的模范,动员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把诚信认知转化为诚信情感,内化为诚信品质.三是引导大学生建立诚信自律制度和相应的考评体系,这种自育组织作用的发挥也是使诚信教育坚持久远并卓有成效的重要一环.

〔1〕姜沈利,等.实属诚信原则的文化价值与诚信教育原则[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7):85.

〔2〕朱琳.高校“两课”教学中诚信教育实践环节之思考.长春大学学报,2008,3(2):61.

〔3〕刘亚兰.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5):32.

〔4〕苏畅.我国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大连海事大学,2006(3):37.

〔5〕〔7〕熊礼杭.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性研究.教育与职业,2006(35).

〔6〕彭新立.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G 655

A

1673-260X(2010)12-0185-03

本论文系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助学贷款制度变迁与诚信保障体系构建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NJ10234:

猜你喜欢
视阈诚信大学生
使用与满足视阈下解谜推理类综艺节目的创新路径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大学生之歌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文化认同视阈下的海外统战工作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
接受美学视阈下的《螺丝在拧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