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建工作 构建和谐校园

2010-08-15 00:43王文章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12期
关键词:校园学校建设

王文章

(福建师范大学 人民武装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加强党建工作 构建和谐校园

王文章

(福建师范大学 人民武装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组成部分内部及各组成部分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理想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校园建设理念的提出是在和谐社会大背景下,对高校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方向的总体要求,目前我国高校在快速发展的背后还存在一些与和谐校园建设不相符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学校发展、学校管理和学校教育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去除这些不和谐因素有许多途径,本文试图将“以人为本”作为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理念的基础,将“科学发展”作为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理念的核心,探索党建工作的创新做法.

党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

1 和谐校园的建设

1.1 对和谐校园的理解

和谐校园是指高等学校的一种协调、平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学校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等.

高校作为整个社会体系和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支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重大的建设性作用.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把构建和谐校园作为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以建设和谐的高校校园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完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1.2 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要求一样,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校园.民主法治,就是学校要坚持依法治校、民主办学,以制管权、以制管事、以制管人,充分尊重和采纳学校广大教职工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公平正义,就是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处处体现公平,事事体现正义;诚信友爱,就是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学校组织机制健全,管理完善,学校秩序良好,师生员工安居乐业,学校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是生态环境好,人居环境佳,形成各种环境要素布局合理,并富有低碳理念的校园环境.

2 和谐校园建设和高校党建工作的关系

建设和谐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其中,高校党建工作对于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把和谐校园建设与高校党建工作结合起来,互促互补,对于新时期高校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也是加强高校党建工作与建设和谐校园的基本路径.

由于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所以党内和谐的关键在于党委领导班子的和谐,以党委的和谐带动党内和谐.通过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校园和谐;通过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工作分工,搞好协调指导,增强政治敏锐性,加强对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解决好影响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激励干部真抓实干,加强检查监督工作;通过持续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和各级干部构建和谐校园的实际工作能力.

建设和谐校园是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和谐校园建设,将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推动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的形成,促进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弘扬,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基础.和谐校园建设,将增强高校创新活力,保证学校安定有序,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谐校园建设,将促进高等学校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也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提供了难得机遇,搭建了广阔舞台.建设充满生机活力的和谐校园,将更好地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和高校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领广大师生推动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不断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管理学校事务、协调利益关系、维护校园稳定的能力;使党在高校的群众基础更加坚实,高校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师生关系更加密切.

3 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因素

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落到实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学校作为社会肌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要在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努力建设和谐校园.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领域.应当看到,当前学校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影响着校园和谐乃至社会和谐.大力建设和谐校园,既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首先,市场经济影响下,高校自身建设必然与和谐校园建设有冲突.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等方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质量问题更为突出;另一方面,教育投入不足,还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高校教学工作依然面临着精力投入不足、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教育基础设施和教师队伍的水平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人均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其次,学科发展不平衡也将影响和谐校园的建设.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重点学科与非重点学科、热门专业与非热门专业的不平衡发展.首先,基础学科建设薄弱.现在,某些高校将基础学科和众多应用学科人为地分离开来,而且在应用技术学科的不断冲击下,基础学科所处的地位越来越低,甚至常常被忽略.盲目追求重点热门学科建设,忽视基础学科的作用,是目前存在于我国许多高校的一大弊病.其次,学术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由于种种原因,高校教师队伍的断层现象十分严重.再次,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目前许多高校学科建设经费严重不足,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同加快高校发展的矛盾仍比较突出.

再次,学校自身建设还需要不断完善.构建和谐校园,最根本的是要实现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和谐.传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高校作为知识和技术的孵化器,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历史使命,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特别是教学、管理和服务三支队伍内部和队伍之间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经常由于利益协调不当影响学校整体发展,影响各部门运行效率,造成了严重的内耗,挫伤了教职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 加强党建工作,构建和谐校园

高校校园是以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核心,以师生的发展和学校事业的发展为目标,以校园为阵地,各种教育子系统及其要素间协调运转、整体优化,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学校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全体师生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校园.高校党组织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大力加强党组织能力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所在.

第一,发挥高校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以党的自身建设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抓牢学校根本任务、办人民满意的大学是党的先进性在高校的具体体现,是高校党员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既是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又是党赋予高校的神圣政治责任.要通过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使班子成员做到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认识一致,对党的教育方针和办学指导思想认识一致,对学校的历史、现状和发展目标认识一致.“旗帜鲜明地让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课堂、上讲台,占领思想阵地,引领校园文化.”把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目标,努力培养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人才.

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需要高校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实践中身体力行,努力落到实处,在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目标上做到有的放矢,必须跟学校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要适时在教职工和学生中开展思想教育活动,不断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师生员工的头脑,指导人才培养的实践,推进大学建设的中心工作.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常抓不懈,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把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和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作为领导班子谋划学校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第二,发挥高校党的组织保证作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建设和谐校园,是靠每一个个体的力量汇聚成集体力量.在这支力量中,共产党员发挥的是“火车头”和“风向标”的作用,要使每一名共产党员保持前进不竭的动力、把握前进的正确方向,就要建立健全适应和谐校园建设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的学习机制.例如,日常学习制度、中心组学习制度、干部、教师培训和轮训制度、党员电化教育制度、学历教育制度、专题培训制度、专业技术培训制度、外派学习交流制度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要利用高校这一得天独厚的教育阵地,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学习制度.要加强对学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促使党员干部加强学习.要坚持和完善对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情况的考核制度,切实把学习掌握理论特别是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作为评价和使用干部、聘用教师的重要依据.

第三,充分发挥高校党的思想引领作用,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平台推进和谐校园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担当着与时俱进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任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大理论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务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和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在多元文化中达成共识的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利益多元化不可避免地冲击着大学生的理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突出能够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一主线,突出一个为社会各个阶层广泛认可和接受、能够有效凝聚各个方面智慧和力量的共同理想来指引当代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共同推进高校党的建设与和谐校园的发展.

〔1〕李忠杰.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新体系[M].人民出版社,2006.

〔2〕杭晓平.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6.

〔3〕李君如.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新认识[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4〕郭志.和谐型党支部的建设[M].红旗出版社,2006.

G 637

A

1673-260X(2010)12-0192-02

猜你喜欢
校园学校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