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高校大学生健康心态的对策与思考

2010-08-15 00:43赵婵娟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12期
关键词:心态心理健康心理

赵婵娟

(吉林化工学院 学生工作部,吉林 吉林 132022)

塑造高校大学生健康心态的对策与思考

赵婵娟

(吉林化工学院 学生工作部,吉林 吉林 132022)

本文由心态对大学生的影响入手,阐述了当前大学生不良心态的表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塑造大学生健康心态的对策与思考.

大学生;健康心态;对策与思考

心态即心理态度,它是人的心理对各种信息刺激做出反应的趋向.与态度的成分构成一样,心态由认知、情感和行动三部分构成,对人的思维、行为具有导向和支配的作用.

1 心态对大学生的影响

心理学家归纳健康的心态主要表现为理解、有勇气、宽容、尊重、自信、承认自我六个方面.心态对大学生的行为及发展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心态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现代生理学、心理学和医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心态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影响.由于当前大学生焦虑、烦恼、抑郁、恐惧、敏感等不良心态没有得到及时调节,导致大学生常见的高血压、偏头痛、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月经失调、神经性皮炎等身体疾病和神经衰弱、焦虑症、强迫症、人格障碍等心理疾病,不仅影响了身心健康,而且影响学习和生活质量.反之良好的心态有利于身心疾病的恢复.

1.2 心态影响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确立和人格的完善

心态健康的大学生能客观评价自我并悦纳自我,知道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因而能有效地从纷繁的环境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认识,顺利确立自己的需要结构、价值观和奋斗目标.这种需要、价值观与目标作为心理的重要决定因素,支配人们对事物的看法、想法和行动,也使个体人格得到统一发展.

1.3 心态影响大学生成才和成功

心态健康的大学生胸怀宽阔、生活态度积极乐观、有顽强的意志品质和积极调控情绪的能力.这使他们乐于行动,对待学习、工作和活动有兴趣,思路开阔,注意力集中,富有创造性,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在于他人交往时会表现出乐观、热情、自尊、自信等,能宽容和接受他人,易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

2 大学生不良心态表现

当代大学生存在不良心态或心理问题的比例较高,他们心情压抑,精神痛苦,行为上消极逃避,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甚至影响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必须加以重视.当前大学生不良心态的主要表现:

2.1 人生目标失落导致迷茫、空虚

任何有意义的行动一定要有目标,并且方向正确.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的任何一个学习阶段,学习的目标都是升学.许多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后会由于学习的压力和动力的突然缺失产生茫然感、不安全感,他们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没有做过多过细的规划,自身定位不清晰,没有确立合理的奋斗目标.面对就业、考研、出国,不同的发展目标需要不同的知识积累和实践准备,面对众多选择必须由自己来做决定的局面不知所措,结果不是被动地等待,就是随波逐流,整天无所事事,用恋爱、网络、社会活动等填补自己心理的空虚,因此而荒废学业的学生并不少见.

2.2 价值观念冲突导致矛盾、功利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带来了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变得难以选择,内心世界充满了诸多方面的矛盾和困惑.如很多大学生注重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推崇开拓进取、造福人类等积极的人生价值观,他们渴望事业成功、人生辉煌,但总是急功近利,不想付出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成本,缺乏坚韧的意志和刻苦努力的奋斗精神,不甘做平凡小事,疏于基本训练等等,致使他们处于一种欲有所作为却难有所为的矛盾、困惑之中.他们崇尚先公后私、先义后利、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总是努力寻找结合点,希望“社会与个人利益并重”,“事业和利益兼得”.一旦“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不少大学生便会“大私无公”、见利忘义,表现为价值追求短期化、实用化、功利化.

2.3 自我意识失衡导致自私、自卑、自负

进入大学以后,随着学习、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心理意识的发展,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出现分化,“主体我”和“客体我”,“理想我”和“现实我”之间的种种矛盾开始出现,加之自我调控能力较弱,很多大学生不能客观认识自我.

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大学生通常只注重个人价值的追求和实现,而忽视其社会意义.甚至为了使自己崭露头角,想方设法地不让其他同学超过自己.往往有好处就上,有困难就让,有错误就推.

自卑:在心理学上又称为自我否定,有自卑感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学识、体貌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对自我有厌恶之情,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缺乏自信,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行为畏缩、瞻前顾后、多愁善感、担心不被人尊重,并且自尊心极强.

自负:过分自信的大学生往往无根据地高估自己的能力,产生骄傲情绪,结果认识问题往往带有一定的偏激和固执,听不进他人的意见,一意孤行;评价他人往往求全责备;观察社会易于简单化;行动目标往往力不能及.

2.4 现实压力过重导致焦虑、恐惧

大学生是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且自我成才欲望强烈,但其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适应能力较差,致使大学生在学习、前途、人际交往、恋爱等方面常遇到很多问题,使得焦虑和恐惧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的发生率偏高.被焦虑和恐惧所困扰的大学生常出现烦躁不安、思维受阻、行动不灵活、身体不舒服、失眠等现象.

2.5 挫折承受能力较差导致逃避、脆弱

大学生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独立性不够,受不了委屈,意志力也比较薄弱.大学生往往认为,挫折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认为大学生活应是丰富多彩的,大学学习应是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应是和谐的,未来应是光明的,对于实际到来的挫折缺乏思想认识和心理准备.

2.6 过于追求完美导致沮丧、抑郁

这类学生不管对人还是对事,都高标准、严要求,力争尽善尽美,即便做得非常出色,仍然不能满意,总是处于沮丧和抑郁中,体会不到快乐和幸福.他们害怕失败和犯错误,给自己设定较高目标,并努力达到,一旦未达到便自我批判和否定.对完美的过分关注,使他们很少能看到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哪怕一点点错误,他都会认为自己是个纯粹的失败者.

2.7 情绪管理能力缺乏导致心绪不稳

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很多大学生经常感到莫名的焦虑、烦恼和不安.大学生面对不良的情绪波动时,有时不能主动地寻找引起情绪波动的原因,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导致情绪起伏较大,带有明显的两级化特征:胜利时得意忘形,挫折时垂头丧气;欢喜

时花草皆笑,悲伤时草木流泪.

3 塑造大学生健康心态的对策与思考

3.1 整合社会、家庭和学校力量,创造形成大学生健康心态的环境

社会: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关心、支持大学生健康心态的养成.可以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倡导加强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宣传教育工作.相关部门通过立法和制定政策,将健康心态作为评价人才的标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创造条件,如建立体验基地、心理素质训练营等.

家庭:家庭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成长环境,让孩子生活在轻松、愉快、温馨、舒畅的氛围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注重父母与子女间的沟通交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多给孩子在学习、生活方面的锻炼.尊重孩子的选择,对孩子的期望要恰当.

学校:高校应加强校区硬件、软件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人成才的环境.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加强教室、图书馆、寝室、运动场等硬件建设,为学生提供一个明亮整洁、舒适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诸如校园文化环境、校风教风学风、学校人性化管理制度、学科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等软件建设,给学生营造一个宁静优雅、厚德笃学、砺志创新的成人成才的心理环境,消除客观因素对学生心态的不良影响.

3.2 运用心理学原理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生规划辅导

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使人对社会、对人生持正确的认识,并采取适当的态度和行为,站得高、看得远,并正确地体察和分析客观事物,做到冷静而稳妥地处理事情,同时胸怀开阔,保持乐观的态度,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是维护和保持健康心态的最根本的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用心理学原理促进大学生将所学政治理论内化,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对被教育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进行研究,掌握被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思想状况,及时抓住其思想和行为的苗头,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其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接受科学的思想政治观念,并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成为自己心态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3.3 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心不能只放在少部分“问题”学生身上,更要注重对大多数健康、正常的学生进行心理学的科学指导,如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活动月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切实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摸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对大学生的心态跟踪监测机制,动态把握大学生心态状况,遵循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及时指导和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行为习惯.在教育方法的选择上要强调体验性、参与性、情景性,如心理情景剧、心理活动课、心理拓展训练等,选择学生共同关心的事情,如家庭、学习、人际交往等问题,通过学生的参与和教师的引导,在保证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同时,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内心体验,使其体会其中的道理,将心理健康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中,让自己解决问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得到切实提升,塑造健康心态.

3.4 大学生积极地自我调节

大学生要主动运用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和体验积极地进行自我调节.对待自我要多视角地、客观地的认识和评价.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与他人和自己的比较、社会实践活动、自我教育和反思等客观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缺点,同时要客观对待别人的长处和优点.这样才能有效调控自我,汲取和学习别人的优点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参与社会的积极性,协调自己与他人的交往,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对待不良心态的困扰应学会合理的释放,如改换认知角度、宣泄、积极自我暗示、转移和升华、自我放松等,大学生释放情绪的对象可以是父母、老师、同学,也可以是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因此大学生要建构多维度的社会支持系统,学会与家长、老师、同学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关心、信任他人,掌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和技巧.

〔1〕高校教材编委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7(9).

〔2〕苏健涵.浅议大学生阳光心态培育[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9(12).

〔3〕章国平.当代大学生心态的历史流变[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7(6).

G 444

A

1673-260X(2010)12-0154-02

猜你喜欢
心态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心理感受
还是“看掐架”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