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体育生活方式的差异研究

2010-08-15 00:43曹素芳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12期
关键词:住宅区体育设施人口

曹素芳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福建 龙岩 364021)

城市居民体育生活方式的差异研究

曹素芳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福建 龙岩 364021)

文章通过对龙岩市城市居民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数据把人群分成体育人口与非体育人口;并对比分析两类人群的体育生活方式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两类人群的体育生活方式差异主要体现并不是在人们的活动主体与活动形式等因素,而主要是客观的社会条件的因素特别是人群的学历、住宅区类型与经济收入及消费水平等.

体育人口;体育生活方式;全面健身

1 前言

健康的体质需要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苗大培老师体育生活方式的提出为体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所谓体育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下,社会中的个人、群体或全体成员为一定价值观所制导的满足多层次需要的全部体育活动的稳定形式和行为特征.”“体育生活方式理论的建立是对生活方式理论的补充和完善,填补了生活方式理论在体育领域的空白,为生活方式理论的研究开拓了新的空间.体育生活方式理论所具有的综合性和多层次性属性,使它在理解现代社会对体育多种需求方面有着更广阔的视野是对现代体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并对社会体育具指导意义.”[1]2000年我国16岁以上的体育人口达到18.3%,比1996年的15.5%增长了2.8个百分点.如果将7岁至15岁的在校学生和武装力量作为当然体育人口统计在内,我国的体育人口占可统计的7至70岁总人口的33.9%,比1996年提高了2.5%.[2]在龙岩市随着经济的发展,竞技体育的腾飞,群众体育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据邱应龙等人在《龙岩市社区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的调查中提出:目前龙岩市城镇居民中,有54.12%的人每周参加1次或1次以上的体育活动,有11.52%的居民不参加体育活动,有36.35%的人不间断的参与体育活动;同时登山、球类、游泳是龙岩市城镇居民进行体育锻炼时选择的主要活动项目;锻炼地点主要集中在公园、广场,并以家居为中心,就近为原则;锻炼的形式主要是以“小范围”的形式进行.[3]

近几年在各类期刊上,社区体育、居民健身、体育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是一大热点,但在对不同类人群在体育生活方式和倾向上差异对比的研究却很少.文章通过了解不同类人群之间生活方式的差异,并根据苗大培老师提出的体育生活方式的相关理论,从体育活动的主体、客体与参与形式等纬度方面对不同人群进行对比分析,在于加强对不同类人群对体育需求的了解;问题的研究对体育人口在增长,及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龙岩市普通城市居民为主要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期刊网有关居民生活方式、体育人群等方面的相关文章.

2.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有关居民,了解相关人群的特点,获取他们对有关的问题的见解与看法.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02份,其中有效问卷270份,有效回收率77%.

2.2.3 数理统计法

对获取的有关数据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龙岩市城市居民的体育人群差异现状

在本次调查中,居民的体育活动次数达到每周3次和3次以上的占有21.1%,活动时间达到30分钟以上占47.2%,而同时符合上述两项条件且活动强度在中等以上的只有41人,占总人数的15.2%.根据1997年规定的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标准(即每周参加体育活动不低于3次,每次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具有与自身体质和所从事的体育项目相适应的中等或中等以上负荷强度者),龙岩市居民中的体育人口为15.2%,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2 不同体育人群体育生活方式的差异

3.2.1 体育活动主体的差异

3.2.1.1 体育价值观的差异

在对体育的看法上,两类人群看法基本相同,两类人都认为体育在人类的生活中存在着比较重要的作用,皮而逊卡方双侧检验得出P=0.323≥0.05,两者之间无差异.

3.2.1.2 体育需要的差异

在本研究中,主要通过对居民在体育活动项目的需求,和居民对体育活动设施的需求这两个方面来体现居民的体育需求.调查结果所示,两类居民在体育活动项目需求上不存在差异性,排列前三的都为散步、跑步,小球,大球.而在对体育设施的需求倾向上两类人群同样具有高度的统一性,需求选项的前三项都是:羽毛球场列首位,游泳池列第二,健身房列第三.

3.2.2 体育活动的条件差异

3.2.2.1 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是指体育活动可以利用的自然条件包括所有自然地理环境;制约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人工自然条件主要是指各类体育活动设施.[1]特别是住宅区的体育设施的配备.对体育人口中认为体育设施的配备会对小区造成影响的调查,认为“住宅区配备体育设施,有利于居民方便参与体育运动”排在首位,占25.6%;认为“住宅区配备体育设施,会使住宅区显得更加漂亮”的居民排在其次,占22.5%;认为“住宅区配备体育设施会使房价上升”的居民占21.7%;而认为“住宅区配备体育设施,运动人多,产生垃圾太多”、“住宅区配备体育设施,会产生过多的噪音,不利于居民的休息”、“住宅区配备体育设施,参与运动的人员太杂,不利于管理”的居民依次排在3-6位,比例分别是:10.9%、10.1%、9.3%.从影响因素的倾向看,体育人口这类人群倾向于在住宅区配套建设体育设施.在对非体育人口人群因体育设施的配备对住宅区产生影响的调查中,居民的第一选择是“住宅区配备体育设施会使房价上升”,占21.3%;其次的选择是“住宅区配备体育设施,参与运动的人员太杂,不利于管理”,占18.0%;第三选择才是“住宅区配备体育设施,有利于居民方便参与体育运动”,占17.1%.相对比体育人口,非体育人口考虑住宅区体育设施配备的问题时首先考虑的是价钱,其次是安全感,而方便参与体育活动排在后.

3.2.2.2 社会条件

同自然条件相同,在制约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社会条件因素的宏观社会条件上,两者不存在着差异,但在自身的微观因素上,两者存在着差异.例如在学历程度上,体育人口的学历程度倾向于高学历趋势,大学及以上学历占了62.7%;而相对非体育人口,高中及以下学历占了67.6%.在皮而逊卡方双侧检验得出P=0.002≤0.01,两者呈显著性差异.同样在住宅类型上,体育人口中,住宅类型属于“商品房”和“集资房”的占68.6%,而非体育人口中,占的百分比为52.5%,皮而逊卡方双侧检验得出P=0.033≤0.05,两者存在着差异.在体育消费上,两者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体育人口的体育消费更加集中在“购买器材”和“购买运动服装”上,两者占了46.8%;而非体育人口的体育消费则显得更加分散:购买器材、购买运动服装、观看比赛、购买彩票、购买运动饮料等.在消费金额上,皮而逊卡方双侧检验得出P=0.003≤0.01,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在对居民的体育消费可接受程度水平的调查中,38.5%的居民认为体育设施的收费在1~2元/次能够接受,而有42.6%的居民认为收费在3~5元/次能够接受.可见绝大多数居民的体育消费可接受水平偏低,这与龙岩体育产业水平发展较低,经济发展水平和体育消费意识较低有关系.

3.2.3 体育活动形式的差异

在参与体育活动项目上如前面所蔬体育人群选择列前四位的分别是散步、跑步,小球,大球,游泳.除了散步、跑步的比例较高外,其余三项的比例都在百分之十几,比较平均.而非体育人群选择的频数高度集中在散步、跑步,小球上,而其它的选项的比例都没有超过百分之十的.在体育活动的场所的选择上同样的出现了相同的情况,调查所示:体育人群的体育活动场所较为分散,有在公共体育场馆、公园、郊外、家中和在单位体育设施;而非体育类人群的体育活动场所却高度的集中在公园和家中.

3.3 结果分析

通过上述的调查进行对比分析,不同类的人群在体育生活方式上,主要存在几方面的差异:

首先在体育活动的主体上,两类人群不但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而且在体育需求上具有高度的统一,虽说不同类人群在对住宅区因体育设施的配备产生影响的调查中表现出了各自的看法,但并不影响居民对住宅区体育设施的需求;

其次在社会条件上,两类人群无论是在学历、住宅地,还是在体育消费的金额上,都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

最后在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场地设施方面上两类人群具有一定的差异,但都具有相同的体育活动倾向;并且在谈到影响参与体育锻炼因素时,无论是体育人群还是非体育人群,在选择主观因素时第一选择都是“没有兴趣”,客观因素都是选择“没有时间”.

4 结论

两类人群的体育生活方式差异主要体现并不是在人们的活动主体与活动形式等因素方面上,而主要是客观的社会条件因素特别是参与人群的学历、住宅区类型与经济收入及消费水平等方面.特别是住宅区,不同住宅区之间体育设施差距显著,同时在对非体育人口向体育人口发展的影响上同样显著,同时两类人群在对体育设施的种类需求上又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所以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居民的文化水平;加强住宅区体育设施的投入,政府加强对体育健身活动的宣传及对参与者的引导,加强居民对体育健身活动的认识,引导居民养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对促进非体育人口向体育人口的发展,推广全民健身活动,增强全民体质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1〕苗大培.论体育生活方式[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3):6-8.

〔2〕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N].2001.

〔3〕邱应龙,等.龙岩市社区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3(9):23-30.

G 814

A

1673-260X(2010)12-0111-02

猜你喜欢
住宅区体育设施人口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比亚迪集团扶贫
高密度电法在新建住宅区地下溶洞勘查中的应用
无限追踪⑧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城市住宅区园林景观创新设计思路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住宅区景观设计及施工的品质管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