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编制起草新时期湖南农村体育发展的战略思考

2010-08-15 00:43黄北翔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12期
关键词:体育设施农村体育

黄北翔,杨 锋

(湖南文理学院 体育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十二五规划”编制起草新时期湖南农村体育发展的战略思考

黄北翔,杨 锋

(湖南文理学院 体育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农村体育的发展,对于提高农民群众身体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要意义。要将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新农村建设中;健全湖南农村体育管理体制,建立农村体育发展保障机制;以传统特色体育项目为龙头,建立综合性、民族性、地方性的体育竞赛制度;整合农村学校体育资源,实施以农村学校体育为主导的区域体育协调战略,是目前多快好省地发展农村体育的捷径.

十二五规划;湖南;农村体育;战略

“农村”占有国土大部分面积,农村体育开展得如何反映了一个地区体育的普及程度“;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是体育文化与体育产业发展的经济基础;“农民”是群众体育发展主要人群,没有7亿农民的全民健身,就不能算作体育大国.

2010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三农”问题上他指出: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1].农村体育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民心工程、惠民工程.2010年1月,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强调:在建设体育强国的过程中,群众体育是最大的“基础性短板”……全国体育系统要继续加大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投入,推动全民健身工程、雪炭工程、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的建设[2].

农村体育作为群众体育的重要部分,其开展的好坏对于提高农民群众身体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中国中部内陆的农业大省湖南,截止到2009年末,全省户籍人口总数达到6900.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959.9万人,占57.39%,其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大农村乡镇和城镇社区体育发展力度,加强乡镇和城镇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建设一批示范性全民健身工程……”.2010年作为湖南省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实施最后一年及“十二五”规划编制起草的新时期,湖南由于地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三农”问题具有的典型性,湖南农村体育应该如何发展,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思考,这也对中西部诸省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普遍意义.

1 将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新农村建设中

体育设施是发展农村体育的物质基础,全民健身的根基.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从体育大省向体育强省发展奋斗的重要时期.没有全省3959.9万农民群众体育的发展,就没有全省体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在新的“五年”规划中,一定要将体育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十二五”规划中,要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要把农村体育纳入国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政府对事关农民身体健康和社会发展的体育事业要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全省上下各体育局及相关部门如工会、共青团、妇联、民政局、建设局、卫生局等要明确在农村体育发展中的职责,加强公共体育政策的制定落实以及过程监督化解的调控,将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各地市的发展规划.在乡镇政府这一层次同样需要规划建设的系统化[3].

当然,建设农民体育设施需要巨额资金投人,而体育是公益事业,不能给农民添负担.“怎么办?办体育的钱从哪里来?”作为全国首批体育先进县的湖南桃源县一名体育局副局长说,桃源就要着眼普惠公益,创新多元筹资机制,让各地通过“器材捐赠、镇村(企业)出地、村民出工、财政支持、社会赞助”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资金难题.充分依靠社会力量,拓宽经费来源[4].在目前的农村,社会办体育的力度还较小,但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办体育的潜力将增大,为此,应充分挖掘潜在的能量,广泛寻求乡镇企业、个体户和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等的帮助,扩大经费来源.对于投资办体育的社会团体和个人,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利益回报,以吸引更多的组织和个人来投资[5].

同时,相关人士建议,目前各地都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在实施新农村规划和建设时也将体育设施考虑进去的同时,将体育和文化等活动结合起来,在农村文化大院中建设篮球场、乒乓球台、健身路径等体育设施,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和额外投入,是推进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最好模式[6].

2 健全湖南农村体育管理体制,建立农村体育发展保障机制

人是管理诸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农民群众居住分散、作息时间各不相同,如果没有人组织,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就很难开展起来.目前的情况是,很多乡、村管理组织体育活动的专干几乎为零,更毋论管理水平的高低了.沅江市南嘴镇党委一位副书记说:“我镇政府从来就没有什么专管群众体育的干部,没那个概念”.没有体育专干及管理水平较低已成为限制乡、村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没有相应的组织者,影响了上下联系,农村体育活动便成了盲点.全省70.6%的被访者回答所在乡或村是否有体育组织时,答案为“不清楚”或者“没有”.现有农村体育组织的类型,以“基层和村委组织”为主.这些体育组织大多尚无固定的活动点和负责人、缺乏完善的组织规章制度.

所以,农村体育顺利开展的关键还有赖于健全的体育管理体制.各地有关农村体育工作经验表明,“放任自流”或“救火队”式的应急管理均严重影响农村体育的发展[7].首先应该强化政府职能,提高领导认识.发展群众体育事业是各级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为搞好体育工作,政府成立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农民体育协会以及老年人体协等,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参与领导;建立文体站(或体育办)等机构,配备文体(体育)专干;保证一定的体育事业经费和基本建设经费,保证农村体育管理的日常化和农村体育赛事的制度化.[5]如珠江三角洲地区乡镇基本都有镇体委(与文化事业单位合并后,形成上归文化站或中心管,实质上体委仍独立挂牌,单独开展工作),体委在镇政府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编制也在镇政府,这种机构使乡镇体育工作有镇政府直接领导、参与和支持,有专人负责、积极开展农村体育活动有较好的成效.上面我们也分析到,我省农村体育的管理模式走体育与文化结合的路子也是切实可行的.大多数乡镇在没有独立的体育组织和专职体育干部的情况下,文化站站长担当起体育组织、领导的责任,实际上这也是体育文化活动的性质决定的,又是农村机构改革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我省各乡镇还应大力发展农村体育社会团体,通过体育社团来进行农村体育的日常指导与辅助管理,走社会办体育的道路[7].

3 以传统特色体育项目为龙头,建立综合性、民族性、地方性的体育竞赛制度

在农村地区开展体育活动,不能搞一刀切,要注意掌握因时、因地、因入制宜的原则,采取小型、分散、多样、简便易行的形式,为广大农民群众所喜爱.政府应注意结合本地实际,发掘有地方特色和传统优势的体育文化活动,舞龙,舞狮,武术、龙舟、民间举重(举石担、石锁和执子岩),拔河、荡秋千、踢毽子等是湖南农民的传统健身项目,以这些群众基础好的项目为龙头,一定能有力地推动农村的健身活动.湖南农村自然景观独特,民俗文化多样,其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可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和优势来开发,而不必局限在竞技项目上.例如:利用风土人情搞体育旅游;利用少数民族风情和文化,搞民族特色体育竞赛;利用地理环境搞极限运动和新兴运动项目;利用不同的生产方式特点搞各种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特色劳动竞赛;利用不同地域的物产搞体育文化交流等[8].

竞赛具有带动群众体育工作的作用,具有引导或指导、规范群众体育活动方向的作用.因此,在不断改善我省农村体育场地设施条件的同时,体育活动和比赛特别是我省传统特色体育项目的比赛应形成制度,每年举行多次较大规模的活动和比赛,以扩大体育影响.可以保持农村体育活力,保证农民体育活动的有序展开.竞赛不仅是促进普及、提高和检验群众性体育工作开展情况的好办法,也是扩大和提高地方知名度,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及体育设施建设的最佳途径[8].

省各体育主管部门都应该通过各种不同途径和办法,来办好各类竞赛、表演活动.省、市体育局等主管部门应在组织上、措施上完善相关制度,并大力引进、介绍、推荐和普及这些活动,鼓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开展活动,可以先从经济较富裕的乡镇和有体育传统习惯的乡镇抓起,滚动发展.为及时发现推荐典型,除组织参加国家开展的评比外,省、市、县各级都要持续开展体育先进乡镇评比表彰活动,组织召开农村体育现场会,把优秀典型推向全县、全市乃至全省,把农村乡镇体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5].以促进湖南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

4 整合农村学校体育资源,实施以农村学校体育为主导的区域体育协调战略

有关调查表明:各地普遍存在的缺少体育场地器材设备和缺少指导力量是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问题.目前,国家正处于“十二五规划”编制草案的新时期,国家暂时不能也不可能拿出巨额资金,给广大乡村进行硬件投入,虽然我省8940 0个行政村中只有12%的乡镇有体育场馆,6.7%的村有体育健身场所,但这些农村体育馆和体育场所90%以上是集中在农村学校的.因而,我省农村中、小学的这些“硬件力量”,就显得十分必要.同时,自“九五”以来,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希望工程的实施,我国有数百万农村民办教师经过培训和资格认定重新上岗,农村师资水平有了较大提高[9],这些师资可成为加快我省农村体育发展的指导“软件力量”,可见,借助已较为普及的中、小学的软硬件力量,让农村学校资源在开展农民体育活动中发挥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因而,农村学校体育是发展农村体育以“强”补“弱”的关键平台.农村体育建设必须实现学校体育优先发展,并实施以农村学校体育为主导的区域体育协调战略[7].同时,学校是农村青少年接触和接受体育教育的主要场所,农村学校体育可以直接改变农村人口的体育价值观念,进而提高体育人口比重.在农村体育资源非常匾乏的情况下,学校体育与农村体育双向结合不仅仅是人力、物力的相互有效利用,使农村体育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得以解决,而且对体育文化、知识的传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9].

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表明,农村教育系统是拥有体育场地最多的一个系统,同时,各个学校又都有体育教师,他们又具备辅导农民体育锻炼的技能.可见,延伸学校的功能,让学校资源在开展农民体育活动中发挥作用,是目前多快好省地发展农村体育的捷径[7].

〔1〕新华网.温家宝: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3/05/content_13102094.htm,2010-03-05/2010-04-02.

〔2〕华澳新空网.全国体育局长会议落幕,统一思想向体育强国迈进[EB/OL].http://zhuanti.sports.cn/10tyjz/news/2010-01-27/1960814.html,2010-01-27/2010-04-02.

〔3〕尹世伟.我国农村体育公平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4〕王骏勇,孙彬.农村体育快速发展农村面貌持续改观[N].东方城乡报,2008-08-26.

〔5〕王静.应大力推动农村体育发展[N].中国体育报,2008-03-18.

〔6〕赵仁伟.扭转农村体育事业落后局面需多措并举[N].东方城乡报,2009-02-10.

〔7〕黄爱峰.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体育发展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6):18-19.

〔8〕李丹.四川省农村体育现状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1):44-45.

〔9〕赵晓红,李会增,张献辉,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的发展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5):21-22.

G811.4

A

1673-260X(2010)12-0095-02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09YBA116)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体育设施农村体育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比亚迪集团扶贫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我们的“体育梦”
住宅小区体育设施规划与建设研究
中原经济区农村体育设施专项资金的审计思考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