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应对措施

2010-08-15 00:43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1期
关键词:内审审计工作人员

王 江

(惠州学院 财务处,广东 惠州 516007)

高校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应对措施

王 江

(惠州学院 财务处,广东 惠州 516007)

我国现行的高校内部审计由于职权有限、业务复杂和独立性较弱等原因产生审计风险,为防范与降低审计风险,应从加强内部审计权威性、完善审计制度、提高内审人员综合素质、合理安排工作计划等方面做出努力.

高校;内部审计;审计风险;应对措施

审计工作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等院校内部审计作为我国审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高校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高校内部审计的作用是为学校的发展和改革服务,促进学校强化内部管理、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加强廉政建设,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

任何性质的审计工作,都不可避免的存在审计风险.所谓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后,发表了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的存在,可能会导致审计人员受到利益关系人或有关部门的指控,影响审计声誉,甚至承担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而如何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避免由于审计工作失误给学校管理和资源配置带来损失,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特殊的经济运行模式决定了其内部审计工作风险的相对独特性,其形成原因主要有:

一、高校内审部门职权有限.由于制度建设滞后或历史原因,目前很多高校内部审计地位不高,其部门或人员职务级别一般偏低.其工作性质没有被充分认识,职能没能充分发挥,成为“花瓶”,在对校内部门特别是级别较高的部门进行审计时,常常遇到故意抵触而无可奈何和其他一些意想不到情况,在进行审计取证时也处于不利地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甚至事后受到打击报复.内审人员在执行审计任务时也常常会受到多方压力,审计项目往往有始无终,不了了之,审计报告的提交受到某些限制,与真实情况有所偏差,形成了审计风险.

二、高校内部审计范围极为广泛,工作难免疏漏.随着高校体制改革进程,经济活动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变化,资金运作日趋复杂繁琐,由此使学校内审部门的业务工作量与难度也逐渐增加.作为学校的一个职能部门,高校内审的工作已从单纯的查错防弊向一审、二帮、三促进发展,其监督对象不仅包括学校财务、基建、设备、教材、科研机构、后勤、校办产业等校内一切的经济活动,另外还包括一些由领导交办的临时事务和经济投诉.由于内审机构人员编制规模和专业知识所限,不可能将所有相关工作都完成的尽善尽美,有时审计结论难免有所偏差,因而形成一定的潜在风险,这些潜在的风险在特殊情形下很可能被激发或放大,使内审人员承担法律后果.

三、独立性较弱.这也是所有内部审计活动无法完全克服的缺陷.作为高校内部设置的审计部门,其最终利益与学校是根本一致的,故一方面要最大程度维护学校的利益,另一方面又要对学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所以在进行审计时要做到完全不偏不倚,不受校内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十分困难,这需要审计人员有极高的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也需要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所面临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内审人员如何平衡国家、社会与学校利益,如何既要尽到审计监督这一基本职能又要维护促进学校自身利益和发展,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在工作中稍有不慎,便会导致国家或学校的利益遭到侵害,使内审人员自身处于不利境地,甚至走向被告席.因此,高校内审机构与人员应主动关注,积极应对审计风险.结合实践,笔者认为,要抑制和降低高校内部审计风险,既有赖于审计人员努力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也需要审计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具体来说,高校审计风险的应对措施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

一、切实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地位,加强审计权威性.从内部审计有效性来看,领导层次愈高就逾有保障,审计工作应在高校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领导层对内审工作的支持与认可是高校内部审计发挥重要作用的前提与保证.只有切实提高审计机构的地位,同时广泛深入的宣传审计的意义,争取各方积极配合,才能真正使高校审计人员“腰杆硬起来”,实事求是地执行审计工作并出具真实的审计报告,充分发挥审计部门支持学校发展的积极作用,也为降低审计风险创造良好环境.

二、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审计工作.高等学校要按照《审计法》、《教育审计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校的《审计工作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如果严格按照《审计工作制度》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审计工作,即使发生了审计偏差或错误,也能最大限度减轻审计人员的责任.所以实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是提高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的前提与报障.

三、努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加强与校内外专业人员的合作.高校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要求全方位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政治素养、协调能力.首先,强调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能使审计人员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原则,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坚决同舞弊现象作斗争并防止自身腐败.其次,逐渐提高内审人员专业水平,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的进行,高等院校的经济活动逐渐增加,日趋复杂,这样就在专业上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懂审计、会计、经济管理,还要掌握工程、法律、计算机软件等相关的知识.第三,“术业有专攻”,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必要时应聘请校内外有关专家进行专业指导或进行联合审计,特别是目前面临着众多的基建任务,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可以与工程造价咨询公司或会计师事务所合作.第四,鼓励、引导内审人员参加审计师、注册会计师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及时掌握国家最新法规动态.总之,只有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在顺利完成任务的同时协调好各方关系,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四、合理安排工作计划,制定科学完善的审计程序.“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审计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审计工作不能是盲目的,更不能是无序的.特别是对于高校内审部门,其工作千头万绪,任务接踵而至,只有经过科学系统的计划安排,选择简洁高效的工作程序,在工作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防止遗漏,才能做到有条不紊,控制审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高校内部审计程序比社会审计、国家审计更加深入和细化,其审计程序至少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①深入了解审计项目;②考虑审计重要性,评估审计风险;③制定审计计划;④实施审计测试,收集审计证据;⑤分析、整理审计证据;⑥提交审计报告;⑦实施后续审计;⑧审计归档.

五、总结经验教训,加强理论研究.高校审计人员应该认真交流、分析、总结以往的审计工作,对于因审计人员失误或另外原因造成审计偏差的事件应该更加重视,刨析其成因,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由此避免以后重蹈覆辙.对于新形势下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新理论要及时了解并采取对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互为促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教育体制正经历着深层次的变革,“计划经济的最后一座堡垒”——高等教育也正逐步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高等学校在发展与变革中本身将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因而对提高学校整体经济效益有积极作用的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成效尤显关键,这对高校内部审计人员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职责与使命增高,审计风险也必然增加.高校审计人员应增强主动性,积极进取,努力掌握新知识、新观念,才能做到既按时保质完成各项审计任务,又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合理范围之内.

〔1〕刘力云.审计风险与控制[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

〔2〕仇蕊.内部审计风险的形成及防范[J].会计之友(中),2006,8.

〔3〕程玮.高校内部审计风险解析[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7(3).

F239.45

A

1673-260X(2010)01-0052-02

猜你喜欢
内审审计工作人员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中国目前开展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几个难点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