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金融体制改革特点及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2010-08-15 00:43刘增光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1期
关键词:金融体制金融体系金融

刘增光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丰田信用社,内蒙古 通辽 028000)

小议金融体制改革特点及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刘增光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丰田信用社,内蒙古 通辽 02800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金融改革历程是一个金融制度不断变迁创新的过程.但由于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以及金融制度主体受产权制度的制约,特别是金融“制度市场”缺乏开放性而使制度与制度主体之间常处于非合作和非均衡状态,极大地影响了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本文从制度分析视角看金融体制改革的阶段性特征、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中所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和在下一步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原则、对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建议等四个方面内容,通过对当前金融领域诸问题根源调研,对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政策提出具体建议.

金融;体制;银行;体系;证券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金融改革历程是一个金融制度不断变迁创新的过程.截至目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在金融制度和金融制度主体之间的协调上已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渐进式改革模式的内在规定性,金融体制结构变迁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增量到存量的渐进深化过程,其路径大致是:突破金融体制禁区→恢复和分设国家专业银行→建立中央银行→开放金融市场→专业银行企业化→调整和集中→专业银行商业化→建立间接金融调控体系→强化和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但由于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以及金融制度主体受产权制度的制约,特别是金融“制度市场”缺乏开放性而使制度与制度主体之间常处于非合作和非均衡状态,极大地影响了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

1 从制度分析视角看金融体制改革的阶段性特征

在我国渐进式经济改革背景中形成的现存金融体制,既留存着1978年市场化改革之前旧体制的某些特点,又受到改革推动者所设计的金融体制目标模式和金融体制变革路径的影响.从金融制度学角度来看,我国的金融体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国有银行和金融机构仍垄断着大部分的金融业务,即使是新兴的金融机构,大部分都有政府直接参股或国有企业参股,纯粹的私人所有的金融机构尚未取得合法地位.目前,虽然国有银行垄断全部金融业务的格局已被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和新兴的证券市场所打破,但总体上,国有银行仍占据着高度垄断地位.至2001年,国有商业银行放款占非金融部门金融负债的68.6%,占间接融资的比重高达74%以上.这种所有制结构导致中国金融体系中曾经出现的几个重要问题:一是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低下,呆帐严重;二是国有银行与非国有企业、证券、房地产投机商“合谋”,规避信贷管制和信贷配给政策的限制;三是存款人利益受到侵害.这些问题的后遗症至今尚未完全消除.

1.2 金融制度学理论认为,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的出现能使生产要素市场的交易费用下降,达到资本、资源配置的最佳形式.我国证券市场由于法规不健全、信息传输渠道不畅通、投资者素质相对较低等因素,使得证券市场上证券价格不能充分反映相关信息对证券收益的影响.而证券市场作为资金供求的媒介及调节资金流向的功能也未能充分实现,不利于降低生产要素市场的交易费用.

1.3 对比金融监管的国际趋势,我国对中资银行境外机构长期依赖于非现场监管,还需要加强合并监管能力和国际合作.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稽核监督工作起步晚、发展慢,一直处于较低层次;二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商业银行在组织结构、决策程度、人事管理、授权授信、职务分离及内部审计等方面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三是对商业银行的评估体系落后.中国对商业银行进行综合考核才刚刚起步,包括指标设计、权重、评判标准等许多方面还很不完善,还没有一套严密、科学的评估体系,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银行经营的综合状况.

1.4 随着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金融改革实践,中国从计划金融制度转向市场金融制度,人们也逐步形成了新的金融思维——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思维,这一金融思维方式的变革反过来又继续为中国市场金融制度改革提供指导和保障.但由于长期受到旧的计划金融体制思想的深刻影响,人们对市场金融制度的认识还处于较浅的层次,例如信用对现代金融活动的巨大影响,社会信用制度还未建立,市场金融的一体化模式还未形成.传统的金融思维方式和金融习惯与市场取向的金融组织与监管产生了新的文化摩擦,出现不协调,加大了金融制度运行的成本.

2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中所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

我国实施市场化的金融体制改革,有利于拓宽金融服务领域,充分发挥货币、银行与信用活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但是,这种改革目前还很不完善,很不彻底,尚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总体而言,我国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中显现出的问题主要包括:银行不良贷款数额巨大,导致潜在金融风险,并对经济良性发展造成障碍;银行业垄断程度高、中小金融机构较少,成为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我国货币市场发育不良,影响了稀缺资金的配置效率,降低了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并成为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主要障碍之一;我国资本市场存在严重的体制性缺陷,使得市场参与主体行为不规范,对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构成潜在的威胁;以及金融监管不力,造成金融机构违规经营和恶性竞争现象严重等.

总结我国金融改革的经验,深入分析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功能的需求,下一步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2.1 尽力完善金融体系的资源配置功能.资源配置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功能,其位置十分重要.具体来说,一方面要继续利用国家信用优势来聚集社会闲散资金,同时也要注意逐步化解金融风险,给居民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并加强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就是要积极探索合理的经营机制,既合理控制风险,又积极开拓业务,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而不是因噎废食.

2.2 大力扩张保险市场,尽可能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规避功能.另外,从经济调节功能来看,应该说我国金融体系的经济调节功能一直很强,但从金融发展的功能观点来看,需要不断提高调控效率,逐步从直接调控转向间接调控,寻找更有效的调控工具,以减少各种扭曲.其实这也顺应我国整个经济的市场化趋势,但要注意的是,市场化并不等于不要调控,而是要提高调控效率.金融的经济调节功能始终是存在的,这是由经济的金融化发展决定的,也是由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核心地位决定的.

2.3 对于衍生功能,则主要考察风险管理功能和财富再分配功能.其实,在资源配置功能完全发挥出来之前,风险管理功能的重要性始终是令人怀疑的.所以在现阶段为发挥风险管理功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并不是重点,而应该做的只是一些规则性制度性框架性甚至意识性的培育工作.但随着加入WTO,外来的压力会加速这一过程.另外,财富再分配功能的发挥有赖于金融体系的充分发展,虽然有数据显示我国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但金融体系还不能很好地承担这一任务,所以一方面要大力完善金融体系,理顺各种传导机制,另一方面要借助于其他的政策措施来解决两极分化问题,为中国经济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例如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包括中国农业银行)在农村地区的机构网点撤并,从局部的、微观的、具体的角度来看可能是理性的,甚至还有一定质性金融发展的意味,但从整体上宏观上来看却是一种集合谬误,中国农业银行信贷量的95%不在农村而在城市,以及邮政储蓄事实上起了抽水机作用,从农村抽取资金,由于减少了对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将给农村经济发展造成极大影响,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所以并不能简单地从微观机构视角而应从服务“三农”所需的金融服务总需求与总供给角度来为中国农村金融建设发展设定功能性目标.对于整个金融体制改革也是同样道理.概括地讲,金融发展的功能观是观察处理金融问题的视角的根本转换,这是关键.

3 在下一步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原则

3.1 不能只追求机构扩展或收缩,更应该注意金融功能的扩展与提升.

3.2 不能只追求量性金融发展,更应该注意质性金融发展.

3.3 注意金融功能演进的连贯性,既要适当引导,又不能操之过急.

另外,在金融发展的功能观点下也要重视对机构与市场问题的研究,因为功能的实现必须以机构与市场为载体.

4 对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建议

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目前已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历史拐点上.一方面,矛盾已积累到非改不可的地步.另一方面,加入WTO后面对外来竞争,又增加了内部机制改革的迫切性.必须认真对待、妥善处理.

综上所述,通过对当前金融领域诸问题根源调研,在此,将对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政策建议如下:一是必须将金融体制改革放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考虑,即将金融体制改革与经济结构调整相联系,努力建设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金融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中小金融机构应该发挥重要作用;二是解决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对国有银行实行商业化改革是目前金融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必须强调,“债转股”的作用在于以一段“软时间约束”给国有企业剥离政策性负担创造条件.只有剥离了政策性负担,国有企业的改革才能成功,“债转股”才不会再度成为又一顿“免费午餐”;三是加速货币市场建设,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尤其股票市场)改革,保障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四是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和体系,尤其是银行和证券监管;五是慎重对待资本市场对外开放问题,健全法规制度,逐步开放.

F830.2

A

1673-260X(2010)01-0057-02

猜你喜欢
金融体制金融体系金融
沈阳师范大学学术著作《各国金融体制比较》评介
政策决定还是市场选择?——基于历史角度的比较金融体制考察
金融体制改革深化 加强银行治理结构完善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改革探析
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改革探析
P2P金融解读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