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视角下的吴方言称谓语研究

2010-08-15 00:48吴星梅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王小明阿三含义

吴星梅

(常熟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一、引 言

我国对汉语称谓语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50年代,赵元任先生就对现代汉语称谓系统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进入80年代后,我国更是掀起了称呼系统研究的高潮。诸学者对称呼的类型及使用规则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和探讨。但是,汉语称谓语研究中对方言称谓使用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而且大多局限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研究,如李仙娟的“河东方言亲属称谓研究”[1]34-35、宋英的“潍坊方言的亲属称谓研究”[2]221等。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方言与民族共同语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研究方言现象将对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吴方言是我国第二大汉语方言,有其区别于普通话的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本文无意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吴方言称谓语的特点,而是运用语用学的观点分析称谓语选择和变换的制约因素,考察称谓语在具体场景下、在特殊时间内,涉及具体人物关系时所起的作用和达到的语用功能,了解吴方言称谓语在使用过程中所包含的丰富的语用含义,进一步揭示称谓语使用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

二、吴方言称谓语的语用分析

吴方言中称谓语和普通话中称谓语相比较,除了发音不同,所用的词汇也有区别,比如:称父亲“爹爹(diadia)”,称母亲“姆妈(mgma)”,称哥哥“阿哥(age)”,称叔叔“爷叔(yashu)”等,这是词汇层面的独特性,不在本文讨论的范畴。这里主要考察吴方言中称谓语在使用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语用层面的独特性。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形式与使用这种语言形式的人之间的关系”[3]4的学科。要真正理解和恰当使用一种语言,仅仅懂得这种语言的发音、词汇和语法是不够的,还必须懂得话语的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话语前提、说话人的意图、说话人的言语行为以及听话人的推断等。这些就是语用学要解决的问题。称谓语主要用于言语交际中,特别是面对面的交际中,因此要理解并正确使用称谓语就必须对其进行语用学分析。首先,使用称谓语也属于“言语行为”,因此有必要从“言语行为”这个语用学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了解说话人使用某个称谓语的意图和目的;其次,吴方言有其区别于普通话的特色,有些词语的含义更丰富,因此从“会话含义”这个角度来分析称谓语也是有必要的,可以了解吴方言称谓语在使用过程中所包含的有别于普通话的更深层次的含义。当然,影响言语交际的基本因素——“语境”也会对称谓语的使用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在理解称谓语使用时不能忽略语境因素。在特定语境下,使用某个称谓语所代表的“言语行为”和“会话含义”就要进行具体分析。

(一)言语行为

“言语行为”这个概念最先是由Austin在他的著作《如何以言行事》中提出来的,意思是在交际中通过言语来实施某种行为。Austin指出,有些话语“不起‘描述’或‘报道’作用,无所谓“真”或“假”;说出语句就是一种行为或者是行为的一部分,也就不能简单描述为在说出某事。”[4]5Austin称这些语句为“施为句”,即在说出这些话语的同时实施行为。使用称谓语同样是一种施为句,因为说话人在说出称谓语的同时也实施了某种行为,即称呼某人,或者实施更多的行为。

Austin设想了言语行为的三分说,他把言语行为分为几个次行为,分别称作“表述性言语行为”、“施为性言语行为”和“成事性言语行为”。表述性言语行为是指发出声音的行为,“我们粗略分为发声行为、发音行为和表意行为。发声行为就是指发出某种声音的行为。发音行为是指发出符合某种语言的语音、语法的表达式,包含词汇、语法和语调。表意行为是指借助发音行为表达一定意义的行为。”[4]95施为性言语行为是指“在实施表述性言语行为的同时,我们也实施了诸如:询问、回答、给予信息、确认、警告、宣布决定或意图、给予批评或描述等等行为。”[4]98这种行为可以看作是一种遣词造句的用意,要根据不同的语境具体分析。成事性言语行为是指“一个人说话会对听话人或说话人或其他人的思想、感情或行为产生某种影响。”[4]101也就是所说的话会产生何种后果。例如:

(1)[阶级情,骨肉爱,晓燕到现在再也熬不住了,人直扑地扑上来。]

柳晓燕:爹爹!

柳月亭:晓燕,我的好女儿!来,让爷好好地看看。 (《中篇评弹 新琵琶行》P69)

例(1)对话中,柳晓燕叫柳月亭“爹爹”,实施了表述性言语行为,就是完成了发声行为、发音行为和表意行为。首先发出了“爹爹(diadia)”这个词的声音,即发声行为,这是吴方言的发音,与普通话爹爹(diedie)的发音不同,但和“嗲(dia)”是同一个发音,听上去更亲密;也完成了发音行为,运用了亲属称谓语“爹爹”,而没有用剧本中还出现过的“阿叔”和“柳先生”,而且说出这个词的时候语调一定是激昂的,因为当时她的心情很激动;同时也实施了表意行为,即承认他们的父女关系。另外还实施了施为性言语行为,即称呼柳月亭为“爹爹”,与父亲相认,确认了他们的父女关系,实现了柳晓燕认亲的用意。柳晓燕作为新四军的情报员,在当时情况下不能暴露身份,因此即使她认出了父亲一开始也不能和他相认,只有到最后生离死别的关头她才与父亲相认,符合这一特定的语境。如果不是处在这一特殊的环境,称呼“爹爹”也就不会达到认亲的效果了。当然也实施了成事性言语行为,柳晓燕叫柳月亭“爹爹”,表达了骨肉之情,柳月亭听了也激动不已,要好好看看自己的女儿,并且以“爷”自称,“爷”在吴方言中表示父亲的意思。

又如,在短篇评弹《一帖药》中有一个类似的亲属称谓语,但是所起到的语用功能是完全不一样的。

(2)阿三:喂,小明哥!你可请客?

王小明:小爷叔!我拜拜你可好!……

阿三:(咕白)一想不露点口风给他,还不相信哩。(白)小明哥!你过来!(《短篇评弹 一帖药》P2)

王小明叫阿三“小爷叔”同样实施了言语行为。首先是表述性言语行为,发出“小爷叔(siaoyashu)”这个词的声音,即完成了发声行为;运用亲属称谓语“小爷叔”而不用“阿三”来称呼,而且带有气愤的语气,即完成了发音行为;同时也完成了表意行为,称呼阿三为“小爷叔”并不代表阿三是王小明的叔叔,因为他们是师兄弟的同辈关系,在吴方言中,“小爷叔”还可以是“对表现较差而难以管束的男青年的憎称”[5]42。另外,王小明用这个称谓语实施了施为性言语行为,他的真实用意是批评这个调皮的年轻人,因为阿三做事比较莽撞,现在要他请客觉得是没事逗他玩,所以用了这个称谓语来表示对阿三的不满与恼火。同时也实施了成事性言语行为,王小明用这个称谓语来批评阿三,想让阿三识趣点,不要再烦他,阿三听到这样叫他,知道王小明生气了,如果不告诉他真实情况就吃不到酱肉了,因此决定透露口风给他,说他的心上人琼珠给他写了纸条,好让他请客。

我们从Austin的理论以及以上两个例子中对称谓语的分析可以看出,说话人都是使用语言来达到一定的目的。既然使用称谓语也是一种言语行为,那么说话人必然也有一定的目的。因此,称谓语的使用也应被视作实施一种行为,而这种行为背后的目的或意图就有待我们去挖掘了。只有了解了称谓语使用过程中的语用功能,才能更好地把握这种语言现象的本质,才能理解吴方言称谓语在交际过程中体现出的独特而又丰富的语用内涵。

(二)会话含义

“会话含义”这个概念是语用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含义代表了对语言现象的语用解释的这种性质的范例,明确解释了为什么语言的实际意义要比实际所说的多,含义对于语言结构及语义内容的简化也有影响,含义对于恰当解释各种语言现象也是一个必要的概念,形成含义的一些原则也有非常宽泛的解释力。”[6]牛津哲学家格赖斯提出了会话的合作原则,并且提出了四个范畴的准则,遵守这些准则一般会导致符合合作原则的结果。准则的具体内容是:“数量准则:(1)使你的话语如交谈的当前目的所要求的那样信息充分;(2)不要使你的话语比所要求的信息更充分。质量准则:设法使你的话语真实。(1)不要说自知虚假的话;(2)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关系准则:要有关联。方式准则:要清晰。(1)避免含混不清;(2)避免歧义;(3)要简短;(4)要有序。”[7]45-46

但是,人们在实际交际中往往不遵守这些准则,甚至故意违反这些准则。当人们在交际中发觉对方故意违反这些准则时,就据此进行语用推理,找出话语中的隐含意义。人们为什么要故意违反合作原则,让听话人去意会说话人的真正意图?Leech提出了言语交际中要遵守的礼貌原则,认为“礼貌原则可以援救合作原则,与合作原则相益补”[8]80。礼貌原则包含六项准则,即:“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8]132。

吴方言中的称谓语使用也要根据这些准则进行语用推理,才能找出使用这些称谓语的隐含意义,也才能挖掘其丰富的语用内涵。

下面以评弹剧本中对同一个人的不同称呼来分析其不同的语用内涵。

《中篇评弹 新琵琶行》中柳晓燕对柳月亭的称呼有“柳先生”、“阿叔”、“爹爹”,在不同的语境下选择了不同的称谓语,也包含着不同的语用含义。

(3)柳晓燕:柳先生。

柳月亭:(咕:喏,是吧,勿喊我爷,喊我柳先生的!刚刚险些弄错。)(《中篇评弹 新琵琶行》P25)

按照人物的真实关系来讲,柳晓燕称呼柳月亭为“柳先生”显然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他们是父女关系,柳晓燕理应用亲属称谓语“爹爹”来称呼柳月亭。但是使用这一称谓语恰恰符合当时的语境,柳晓燕作为新四军的情报员,要暂时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因此,她用了“姓氏+头衔”这种比较正式的称谓语,以示尊敬。吴方言中称说书艺人为“说书先生”。使用这样一个称谓语符合礼貌原则,也蕴涵特定的语用含义,柳晓燕没有与父亲相认,而是像其他人一样称呼,仅仅表现出对说书艺人的尊敬,也就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这里的听话人柳月亭也从对其的称呼中了解到有用的信息,他原来感觉柳晓燕就是自己的女儿,但是听她叫自己“柳先生”,也就消除了疑惑,觉得自己弄错了。

后来,柳晓燕又称呼柳月亭为“阿叔”。如:

(4)[柳晓燕马上领会了。]

柳晓燕:对呀,照理我应当叫你阿叔的。

柳月亭:(咕:这下爷变成阿叔哉!)勿敢当!

柳晓燕:那末阿叔,请你明朝夜里就一显身手。”

(《中篇评弹 新琵琶行》P37)

柳晓燕称呼柳月亭“阿叔”还是违反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但是同时又遵守了礼貌原则,“阿叔”在吴方言中是称呼比父亲年纪小的父辈人,带有客气和礼貌的成分。故事发展到这里,柳晓燕虽然口头上没有称呼父亲,柳月亭已经意会女儿的意思,知道女儿不便与自己相认,因此暗示她可以当自己是她父亲的朋友,也就可以掩人耳目了。柳晓燕就用“阿叔”称呼柳月亭使得彼此的关系更近了,因为在吴方言中,“阿叔”也用于称呼父亲的弟弟。

另外,在吴方言中,还可以用“爷叔”来称呼父亲的弟弟或比父亲年纪小的父辈人。前面例(2)中王小明叫阿三“小爷叔”显然也是违反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不符合他们的辈分关系,因此这一称谓语的隐含意义是表示不满与讨厌,是反语用法,说话人的目的是批评指责,但是这里王小明没有直接用类似“小赤佬”之类的骂称来称呼阿三,又遵守了礼貌原则,保全了对方的面子,有讽刺的意味。

如(1)故事发展到最后生离死别的关头,柳晓燕终于称呼柳月亭“爹爹”,使用这一称谓语符合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表明了父女之间真实的人际关系,也符合这一特定的语境。

又如,这部评弹中对柳晓燕的称呼有“小燕子”、“晓燕同志”、“小鬼”、“白先生”、“小姐”、“先生”、“晓燕”等。这些称谓语都有不同的语用含义,要根据不同的语境来确定。例如:

(5)司令员:小燕子,刚刚是你在弹琵琶、唱弹词吗? (《中篇评弹 新琵琶行》P2)

(6)柳晓燕:司令员,我一定勿辜负党的期望,首长和同志们的信任,保证胜利完成任务!

……

司令员:哈哈哈……这个小鬼!

(《中篇评弹 新琵琶行》P6)

司令员对柳晓燕的称呼发生了转变。首先用一个非正式称谓语“小+名字的后一个字+子”来称呼柳晓燕,拉近了与部下的关系。在吴方言中用这样形式的称谓语表示亲昵,并且符合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后来,司令员用“小鬼(siaoju)”来称呼柳晓燕。“小鬼”在吴方言中表示“小孩或年纪轻的人”[9]30,但是其语用含义要根据不同的语境来确定。这里司令员和柳小燕是上下级的关系,司令员对柳晓燕非常信任并委以重任,柳晓燕也欣喜地接受了任务,并且表现出年轻人的机灵与可爱,司令员用“小鬼”来称呼她,表达了长辈对晚辈的喜爱之情。

同样称呼年轻人为“小鬼”,在不同语境中的语用含义却是不同的。例如:

(7)阿三:知道!我一向是守口如瓶的,……

王小明:小鬼!露口风就是告诉人家!别说!

(《短篇评弹 一帖药》P4)

这里,王小明称呼阿三为“小鬼”,就带有责备的口气了,因为阿三是个调皮的年轻人,很可能把秘密说出去,所以王小明喊他“小鬼”,有训斥的意思。

三、结 语

吴方言称谓语在使用过程中展现出丰富的语用含义,使用与转换称谓语在言语交际中承载了特定的语用功能,实现了一定的交际目的。分析称谓语的使用与转换不仅能帮助我们认清称呼者与被称呼者之间相对稳定的社会地位以及社会关系,还能知悉他们之间相对处于变化中的人际关系。本文对评弹剧本中出现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称谓语进行了语用学分析,进一步揭示了这种语言现象在言语交际中所起的作用,也为吴方言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1]李仙娟.河东方言亲属称谓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6).

[2]宋英.潍坊方言之亲属称谓研究[J].考试周刊,2008(43).

[3]Yule George.Pragmatic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4]Austin J L.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5]吴连生,骆伟里,王均熙,等.吴方言词典[K].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5.

[6]Levinson S C.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97-100.

[7]Grice H P.Logic and Conversation.[J].Syntax and Seman⁃tics(ISSN:0092-4563),1975(3).

[8]Leech 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

[9]褚半农.上海西南方言词典[K].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0]唐小凡,蒋希均,施振眉,等.中篇评弹新琵琶行[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1979.

[11]徐楚强.短篇评弹一帖药[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58.

猜你喜欢
王小明阿三含义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花火》B成员专访特辑:我和夏沅亲如姐妹
火眼金睛
把握实数的多重含义
看好你身边的路痴,可能下一秒她就不见了
王小明:爱心撑起养老之梦
阿三与阿四
关于“获得感”之含义
Effect of CD74 on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resectable pancreatic cancer
五星红旗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