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优良学风建设的若干思考

2010-08-15 00:47
巢湖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学风新建院校

屠 磊

(滁州学院经济管理系,安徽 滁州 239000)

新建本科院校优良学风建设的若干思考

屠 磊

(滁州学院经济管理系,安徽 滁州 239000)

学风建设对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和学校的生存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新建本科院校学风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强新建本科院校学风建设的具体对策。

新建本科院校;学风;学风建设

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道德观念、理想信念的综合体现。学风从狭义上讲,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从广义上讲,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优良的学风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同时也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和管理水平。[1]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主要是以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定位,提出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大学,如何办好大学”等根本性问题,科学的,可持续地发展。因此,必须把加强优良学风建设这一系统性、渐进性、层次性的重要工作纳入到学校发展中来,它是保证新建本科院校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条件,是营造学术与学习氛围、培育大学精神与育人环境的重要保证,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人才,服务地方的基本要求。

1 新建本科院校学风建设中的问题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中常见的四种不利于树立优良学风建设的情况。1、新生的“上大学就放松”。一些新生经过多年的专心苦读,刚刚走进大学校园的时候,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使他们不知所措,迷失了方向,不知如何去学习,失去了学习的动力。2、“及格万岁,多一分浪费”。在大学生中存在着这样的一类人:他们把考入大学当作奋斗的终点。在经过数百场考试后,这些学生对成绩变得麻木,觉得在大学里成绩的好坏并不重要,只要及格就行,不耽误拿学位找工作就好。甚至有的学生只愿意做一个“等证书、等文凭、等工作”的“三等”公民,缺乏积极向上的拼搏进取精神。3、“平时不努力,考试照样行”。这类学生在平时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少得不能再少,通常将取得好成绩寄希望于考前的猜中题和考试中的夹带小抄的舞弊行为,是典型的非诚信学生。4、“有的专科生活得潇洒,向他们看齐”。部分新建本科院校中,专科学生依然留存一些,这些学生中有一部分人,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整体学习气氛不浓厚。一些本科生受这些落后专科生的影响,盲目跟从,在向专科生“看齐”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自己的定位,远离了当初的奋斗目标。目前,在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能够全心全意为教书育人奉献自己的知识和才能,但仍有少数教师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1、缺乏敬业精神,反映在部分教师的教学态度不端正;2、教师的学识水平不高,反映在部分教师不求进取,知识陈旧,跟不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步伐;3、教师的教学方法古板陈旧,课堂教学循规蹈矩,一成不变;4、教师的学术思想不良,不能以正确、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去引导学生;5、个别教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对课堂上出现的诸多不良学风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这些在教风上存在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新建本科院校学风问题分析

学生对新建本科院校信心不足,不认同所学专业,感觉就业前景暗淡产生消极思想。这些消极思想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等不良风气,导致他们没有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进而造成学习动力不足。另外新建本科院校生自律能力相对较差,很难适应大学开放性的学习,加之缺乏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和有效的管理手段,导致部分学生纪律观念淡薄,旷课现象严重。科学知识是严密的系统,人对知识的学习也是逐步深入的。学生较差的自主学习能力,导致了学习的断层,而断层会导致学生基础不扎实,掌握不了想学的知识,或迟迟进入不了学习状态,只好得过且过,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影响学习。

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是从专科院校 “升格”而来,对本科教育的规律研究不够清楚,还没有真正树立本科教育的思想和理念,本科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也在逐步完善过程中;教师队伍的主体是原专科教育的班底,对本科教育不太熟悉,教学能力和水平需要提高;而且在专升本前后大都经历了规模扩张的过程。师资队伍总量不足,生师比大部分学校都在1∶2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了1∶25。专科教学时期,学校的教师以公共课、人文社科为多,对于适应地方经济发展设置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任课教师严重短缺。由于专科学校不太重视学术研究,不要求进行学科建设,再加上新选聘教师以应届毕业硕士生为主,新建本科院校缺乏学科带头人。院校有些规章制度还是停留在升本以前的层面上,在本科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已不能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有些制度的建立较为滞后,如有些院校升本后不能及时出台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等相关规定,部分本科生因为不了解规定要求,放松自己在学业上的努力,最终拿不到学位证甚至是毕业证;有些制度落实又不够坚决,有些院校不能严格落实缓、补考考场纪律,作弊现象严重,甚至有的学生声称:“毕业证就是补考考出来的”,毕业前再补考,有的学生甚至能一晚上考5、6门。 由于新建本科院校整体水平尚不能满足本科教育要求,影响了学校的优良学风建设。

我国高等教育的评估常常以 “研究型大学为基础的高校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估所有的本科学校。[2]在这样的评估标准下,新建本科院校只能持传统的学术评价标准,教学大纲、教材的选用,教学模式的运用都在一定程度上向老牌本科学校看齐。一般教学中传授的知识只有符合学生的能力才能被他们接受,才能顺利地转化为他们的精神财富。[3]由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与老牌本科院校的学生在入校成绩、学习志向、学习动机、自学能力等方面有一定差距,必然存在部分学生与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结果是教师教学吃力,不切实际的教学目标也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缺乏成就感,从而产生失败感和挫折感。长期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逐渐衰退,以致可能波及全校,造成整个学校的学风不正。

新建本科院校在师资、硬件设施等方面远远赶不上老牌本科院校,加上高校扩招,造成学校各种资源相对匮乏,虽然想方设法加快建设,但建设速度终归跟不上发展需要。因此,学校只能调整办学思路,挖掘和利用一切资源。如利用星期六、星期日、甚至中午、晚上上课,做到教室不空,学生、教师轮换,这虽可临时缓解教室资源的不足,但如果长期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学风非常不利。学生管理人员太少,难以负重,辅导员与学生数比例有的高达1:500,多数时间忙于处理系部层面事物,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深入性和全面性。班主任大多为教师兼职,教学任务重,很难深入班级做细致的工作。由于师资奇缺,只好将过去的单班课改为合班课(2个班)或大班课(3个班以上)。迟到、早退、旷课、看杂志、、睡觉、聊天、玩手机,什么都有。如果长期采取大班形式授课,肯定不利于良好学风的培育和形成。

3 新建本科院校学风建设对策

强化学生学习主体性,抓好学生的激励教育。以榜样树学风,就是着力建设先进典型激励教育系统工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学生对其身边优秀同学的成长经历非常感兴趣,渴望与他们交流。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经常组织如成才报告会、年度优秀学生表彰大会、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在学生中树立他们自己的典型,激励学生奋发进取扬帆远航。另外,应该不断加大评奖评优工作的宣传力度和透明度,通过各类奖学金和省、校优秀毕业生和“十佳学习标兵”的评选,激励更多的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同时,还要特别关注和鼓励一些有进步的学生,激发他们向上的动力。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随时指出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除了重视对学生个人的激励引导,也要注重对学生班集体、学生宿舍的激励和引导。如文明宿舍、“十佳班集体”、优秀班集体等评优工作,都旨在发挥激励导向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班级、宿舍的凝聚力、战斗力,充分提升集体学习向上的浓厚氛围。

高校应该有的放矢的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形势政策课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主动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主导地。2、自新生入学开始,学校就有必要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尤其是专业教育和专业前瞻教育,打消部分学生对本专业的偏见、误解,提升他们对本专业就业前景的信心;召开“新的起点 新的征程”主题班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他们认清形势,树立危机意识,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动力。3、可以通过开展以“加强学风建设,杜绝考试作弊”为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如开办诚信专题讲座、召开考风考纪教育大会、张贴诚信考试倡议书、组织诚信考试签名活动,对学生进行考风考纪教育等,以此引导大学生树立诚信为本、公平竞争的思想观念,把作弊等不良意识消灭在萌芽阶段。4、加强校园网络监管,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信息,从网络中找到他们成长、成才需要的一切积极、健康和有用的资源,严格控制大学生沉迷于上网聊天或网络游戏,帮助他们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中来,引导他们争做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积极进取、诚实守信的好学生。

为了更好的促进学风建设,制度建设必不可少。良好的学风需要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上建章立制,用制度把有利于优良学风形成的因素具体化、条理化和规范化,把教师的教学科研、学生的学习实践及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全部纳入系统的科学的规范之中,并建立完整的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把我们所倡导的内容制度化。例如:要制定好各专业、各层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制定检查教学质量的一整套制度和方法,[4]对于涉及到学生的选课、上课、实验、实习设计、考试等具体环节,有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作保证等等。有了制度规范,就必须严格执行,对于教师,要严肃处理教育教学中发生的事故;对于学生,定期进行学籍处理,该留级的留级,该处分的处分,该退学的退学,决不姑息迁就。真正把制度建设落到实处,使高校学风建设这项中心工作长期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新建本科院校要认真研究制订新形势下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建立和完善与学校自身发展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缓解教学压力,提升教学质量。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可以针对教师设置教学、科研、教学科研等岗位系列,同时对教学岗位的教师提出了相应的科研工作要求、对科研岗位的教师则提出一定的教学工作量的要求,使制度环境建设更有利于科研成果的产出与转让,有利于学科带头人的成长,有利于科研团体的形成。科研水平的提升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创建优良学风打下良性基础。

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能够受到社会欢迎与接纳,就会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自信心。新建本科院校应重新修订教学大纲,通过构建以核心课程建设为主导的课程体系来实现人才培养从专科教育的“应用型”向本科教育的“应用开发型”的方向上转型。除核心课程以外,建立以专业实用性与人文素养为主的外围课程,通过选修课的方式来开展教学,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在核心课程上学习的质量与教学时数,又满足了学生在专业兴趣或人文素质方面的个性发展,达到培养规格的多样化。逐步形成以核心课程为中心,与“应用开发型”人才规格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并以课程建设促进教材建设。

学风总是蕴涵于一定的校园文化之中,校园文化是学风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学习,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激发上进心和学习兴趣。在硬环境上我们可以有计划有重点地营建校园文化景观,使学生通过对校园文化的耳濡目染增强集体观念和主人翁精神。在软环境上应该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创造优良学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为了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学科研究的前瞻信息和科技发展的趋势,高校可以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来校做学术报告;为了使学生了解企业的运营、发展前景以及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高校可以聘请一些企业精英作为客座教授,来校做专题讲座;为了使学生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高校可以定期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节”、“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等;为了使学生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高校可以举办心理健康、文学艺术、求职择业、文明礼仪、成才与就业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高校可以举办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短剧、英语单词竞赛、英语角等活动;为了使学生丰富精神生活,调节生活节奏,提高学习效率,高校可以举办文艺汇演、体育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热门话题研讨等活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和学习氛围,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1]张莉.当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7,(2).

[2]潘懋元.大众化阶段的精英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3,(6).

[3]王道俊,王汗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杨得利,李得福.对学风建设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7,(4).

SOME THOUGHTS ON SCHOOL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N NEWLY-ADVANCEDUNDERGRADUATE-COURSES-PERMITTED-UNIVERSITY

TU Lei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uzhou University,Chuzhou Anhui 239000)

Construction of the school disciplin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n students’ studying and growing,as well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Through the analysis on problems recently appear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school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the reasons why these problems appeared,we put forward some concrete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ly-advanced undergraduate-courses-permitted-university discipline.

Newly-advanced-undergraduate-courses-permitted-university; school discipline; School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G41

A

1672-2868(2009)01-0157-04

2009-12-22

屠磊(1983-),男,安徽滁州人。滁州学院经济管理系,助教(在职MPA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和公共管理。

责任编辑:宏 彬

猜你喜欢
学风新建院校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