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难奋进搞建设 逆势而上求发展

2010-08-15 00:45程群林
当代经济 2010年7期
关键词:建设

○程群林

(中共崇阳县委书记)

崇阳县是一个生态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经济快速发展的山区县。2009年,崇阳县制定了“逆势而上强产业,抢抓机遇上项目,克难奋进搞建设,强化服务促增长,统筹城乡兴民生,和谐平安保稳定”的应对措施,积极创造条件,大兴产业、大上项目、大搞建设,县域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全县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5.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4.5%,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增长4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7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9%,中小企业新进规模以上企业个数净增24家。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连续12个月居咸宁市第一位。

一、逆势而上强产业,调整结构促转型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崇阳出台了《加快十大产业发展的意见》,抢抓机遇,转变增长模式,规模以上企业由原来的65家增加到89家。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40%,工业增加值增长45%,工业用电量增长37%。规模以上企业增长数和工业用电量增幅居咸宁市第一位。

1、积极应对,做大做强钒产业。全球金融危机后,钒行业价格波动非常大。刚刚重新起步的崇阳钒业遭受重创,价格从每吨16万元跌至每吨7、8万元,交易量急剧减少。面对危机,崇阳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及时组建湖北崇阳钒业集团,让企业抱团取暖应对危机。二是出台促进钒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搞好信息沟通和技术改造服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融资2亿多元,解决企业资金暂时短缺问题。三是推动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含量,开发50钒铁、80钒铁、氧化钒、高纯钒、钒电池等新产品。新增规模以上钒业企业5家,15家规模钒业企业生产能力达到20亿元。

2、全力突破,做大做强食品加工业。以汉口精武鸭业、众望公司、冰丰公司、三普公司为龙头,整合小麻花、米业、水业生产企业,挖掘生产能力,统一地域商标,肉鸭、食用笋、小麻花、优质米、山泉水、野桂花蜜等食品加工业迅速发展壮大,种鸭场、屠宰厂、孵化厂建成竣工,饲料厂、方便面厂、食品厂、熟食厂今年可陆续投入使用。全县已建成36个养殖场,养殖规模达到1000万羽。食品行业规模企业达到13家,湖北省名牌产品4个。

3、改造升级,做大做强卫材纺织和建材化工业。鼓励卫材纺织、建化化工两个传统产业的骨干企业趁市场机器设备价格低廉时机,加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稳健公司新增投资3000万元扩建了第三期工程,中健公司投资2000万元新增一条手术巾生产线。慧安公司投资2.6亿元建设120万吨水泥旋窑项目,于去年6月竣工投产,拆除了3条立窑生产线。同时投资1200万元在通城建立一个30万吨粉磨站,产能成倍扩大,产品占领了崇阳周边的湘鄂赣市场。湖北县实施技改项目13个,天南星获湖北省名牌产品称号,文昌印务进入湖北省印刷行业20强。

4、拓展领域,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新能源、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投资6000万元开工建设了现代物流服务区,启动了凯迪生物质能源发电项目,大湖山风电项目已正式签约。按照“公司+基地”模式,把发展现代农业与生态旅游业、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引进了福建坤旺、湖北森旺两家龙头企业投资4.5亿元进行农业科技观光生态开发。捆绑集中使用扶助资金,重点推进了15个生态新村建设,建成了5个乡村生态农业及休闲旅游小区、6家星级农家乐店和1个3A级景区,重点推进了浪口温泉、洪下竹海、青山平湖、桂花林场、金沙避暑山庄等5个生态风景区建设。

5、开发资源,培植壮大水果、竹、鸭等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依托农业资源和生态优势,重点发展5000万只肉鸭、60万头生猪、10万亩水果、5万亩马铃薯、30万亩优质稻、20万亩油茶、30万亩笋竹等规模农业,大幅度增加农产品产量,积极推进湖北畜禽大县、生猪大县、产粮大县、绿色油料大县和森林经营试点县建设。精品水果种植面积达到9.44万亩。楠竹、雷竹总面积达30万亩,加工总产值达1亿元。引进正大集团、吉林华信、碧云牧业等10多家龙头企业,投资近3亿元,发展生猪规模化养殖,年出栏生猪10多万头。

二、抢抓机遇上项目,克难奋进搞建设

1、大胆策划项目。着眼于崇阳县的生态优势,围绕发展低碳经济,重点策划10个项目:大天城交通建设项目、武汉城市圈新能源示范基地项目、钒产业集群项目、电源产业城项目、鸭产业集群项目、规模化养猪项目、水果产业项目、生态旅游项目、交通产业新区项目、教育城项目。通过策划现代农业项目,秋冬农业开发、马铃薯种植在全省率先破题;通过策划水果产业项目,争取了1.6亿元的低丘岗地改造项目,10万亩水果规划进展迅速;通过策划鸭产业项目,精武集团规模化养鸭快速推进,鸭产业城一期已经建成,在全省“亿只鸭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策划城乡均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项目,投资2.4亿元搬迁新城关中学、新一中,教育城建设在省市产生广泛影响。

2、积极争取项目。抢抓国家扩内需政策机遇,千方百计搞好衔接,共落实扩大内需10大类项目68个,争取到中央、湖北省预算内资金1.6亿元,争取资金居于咸宁市前列。对一些条件不太成熟的民生项目,创造条件积极争取。围绕中央加快廉租房建设的政策,加大建设力度,建设面积达4万平方米,争取到补助资金2000万元,实施速度、质量居全市第一位。着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工业、农业、城建等各类项目76个,其中过亿元的项目7个,引进资金24.8亿元,比上年增长24%;到位资金12.15亿元,比上年增长64%。

3、大力实施项目。2009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6亿元,比上年增长74.5%;城镇建设完成投资21.1亿元,增长76%,增幅居咸宁市第一位。

一是大手笔实施城市项目。采取招商引进、置换资产、盘活城区存量土地等办法,破解城镇建设资金难题,大手笔推进旅游、工业、教育、服务、商贸等“五座新城”建设。城东旅游新城,武汉三特公司投资7亿元的隽水河及浪口温泉综合开发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4月份将正式开工建设。城南工业新城,投入财政资金5000多万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开发区面积扩展到4.2平方公里,区内建成企业达到52家。城西教育新城,投资1.2亿元的县中职学校进入全国1000所重点中职学校,规模达5000多人;投资1.1亿元的新城关中学及附属小学于去年秋季开学,在校学生达7000多人;投资1.3亿元的新一中正在加快建设。教育新城建成面积达1200亩,就读学生1.25万人,建设模式和经验得到省、市相关领导和部门的充分肯定。城北服务新城,投资1.5亿元的新医院正在建设,电力调度大厦、劳动综合服务中心基本完工,集社会事务、行政服务于一体的发展大厦项目已经启动。城区中心改造力度加大,凯鸿国际华城、四季花城、财富广场、紫晶城等地产项目完成投资近20亿元。

二是大力度实施工业项目。新上了精武鸭业、丰日电源等8个投资过亿元的重点项目,新上晶洋精细化工、翔农肥业等10个投资过千万的项目,昌华水泥旋窑、友进钒业80钒铁等13个项目建成投产,新增产能6个多亿,工业发展后劲更为强劲。

三是大规模实施农业项目。按照“一个产业一个龙头企业”的模式,引进投资过亿元的龙头企业4家。晨鸣公司在我县流转林地12.8万亩,营造马褂木、马尾松为主的纸浆林;凯迪公司租赁林地8万亩,发展以刺槐为主的生物质能源林;湖北鹏程公司、台湾统一集团武汉公司等一批企业开发建设优质泡桐等速生丰产林5万亩。整合林业、国土、财政等部门涉农资金近6亿元,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实施低丘岗地改造项目8万亩,投入资金1.6亿元,改造开发规模位居全省各县市前茅。实施高产农田示范改造项目3万亩,投入资金7000万元。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城区防洪堤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达1.3亿元,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优化。

四是大气魄实施交通项目。坚持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畅通交通经络,积极谋划“以县治天城镇为中心,15分钟到达周边6个乡镇,30分钟到达咸宁市区,1小时到达武汉市区”的发展构架,着力打造大天城“一刻钟经济圈”。抓住国家扩内需政策机遇及城市圈带动效应,谋划了20多个连通城乡的交通建设项目。天城至路口、浪口大桥等12个交通工程已开工建设,总投资4.9亿元。7个民生交通工程全面竣工,完成通村水泥路337公里,总里程达到1600公里。

三、创新机制解难题,强化服务促发展

1、创新机制促发展。推行大部门工作机制,坚持“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挂帅,一个产业一个办公室负责”的方式,组建了开发区建设、现代农业开发、城市建设、招商引资等指挥部,成立了钒产业等5个产业化办公室。县级干部全部下到一线,加班加点,靠前指挥,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将开发区、经贸、招商、担保公司等相关职能部门整合到开发区集中办公,对区内企业实行全程跟踪保护。举办了五次现场招工会,为规模以上企业新招职工6200人。成立园区征地项目专班,征用土地1000多亩,解决了10多个项目用地问题。

2、破解难题促发展。破解投资难题,多措并举筹集资金。一是成立城投公司筹措建设资金。通过盘活存量土地及资产的市场拍卖,筹措建设资金。公开拍卖原城关中学,获取土地收益1.1亿元投入新城关中学。随着教育新城的扩大,周边土地和房产大幅升值,在梯级开发中,获取土地收益1.3亿元,投入新一中建设。通过组合连锁开发,共获得土地资产收益2.8亿元全部用于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银企对接融资。由县政府牵头一个星期召开一次金融碰头会,鼓励银行与企业逐家对接。去年全县金融机构为企业发放贷款余额4.4亿元,增长103%。三是政府搭建担保平台融资。强化交投公司及金信担保公司作用,为中小企业新增担保贷款7000万元,为交通项目融资6000多万元,有效破解了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

3、优化环境促发展。实行“四大家”领导挂点联系重点企业、企业挂牌保护制度、园区检查准入、行风评议和发展环境通报等制度,坚决制止“三乱”行为,建立健全保平安的综治维稳机制。高度重视乡镇综治维稳中心建设、社会事务效能建设、非正常死亡事件处置和来信来访积案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处理,积极开展县委书记大接访、乡镇部门大接访活动,充分发挥“群众说事厅”作用,创新“以房管人”社会管理模式,把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纠纷和问题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综治维稳取得了“无非正常进京赴省上访、无重大群体性事件、无极端个人行为、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无网上恶意炒作事件、无重大治安案件”等“六无”的成效。安全生产监管取得良好效果,去年我县代表咸宁市接受了省安全生产工作验收检查,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

猜你喜欢
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数字电视分前端建设随谈
野三化冶建设
“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