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部崛起给武汉现代物流业带来的机遇

2010-08-15 00:45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湖北武汉430056
当代经济 2010年7期
关键词:物流业武汉物流

○赵 杨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56)

一、引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经济逐步发展成一种崭新的运作方式和商务模式,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同时也引发了经济领域里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一场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实现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快速转型的同时,物流业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

物流过程是企业采购、生产制造、流通等环节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企业经营发展的“第三利润源泉”,同时也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企业降低成本的最后手段。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产业升级和企业重组的关键推动力、以及区域创新和经济发展支撑环境的关键因素之一。现代物流将极大地改变目前的商务、生产模式,最终作为一个系统化的整体成为社会经济的基础层面部分。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物流业的发达程度和水平高低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最具普遍影响力的经济基础和“朝阳产业”。

“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就是在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要注意线的延长、面的扩大,更要注意物流节点,特别是大型物流节点的建设,包括一级节点、二级节点城市建设,包括国际航运中心、大型航空港、大型火车与集装箱编组站等。能称得上大型物流枢纽的,一般都是沿海重要港口、内陆的交通枢纽城市。

“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要根据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形成合理的区域性物流发展格局。不能每个城市都想当物流中心,这样的结果等于无中心。二是这里的“物流中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可以泛指一个中心城市,也可以指由若干个大型物流园区(中心、基地)组成的集群式区域性物流中心。

中部崛起实质上是一个区域发展的概念。中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是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由“非均衡发展”向“均衡协调发展”转变的一个延续和深化。作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提出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要深刻认识到,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相继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趋势性变化,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正是这种变化的必然结果。

中部崛起,城市为先。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以城市为中心展开的,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具有支撑和带动作用,是撬动区域发展的战略支点。

武汉既是“九省通衢”之市,又是万商云集之地。交通和流通是武汉的比较优势。从影响现代物流发展的区位、市场、交通、成本和服务等基本要素来综合衡量,武汉是中国最理想的物流基地,最适合成为商品和要素的集散地。依托武汉优越的交通条件和现代制造业基础,武汉完全可能发展为全国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

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武汉在中部和全国发展大格局中赢取重要地位和发挥重要作用的必然要求。确定并实现这一定位,武汉的经济将会集中度更高,规模更大,实力更强,并通过规模效益、市场效益、信息效益、人才效益、设施效益等,吸引全国乃至世界优秀人才、资本、产业、科技、管理在武汉集聚,促进武汉跨越式发展,实现率先崛起。

二、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中部崛起的重大意义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的一项战略决策,是继东部沿海加快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后的又一重要任务,是新时期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这一战略的实施,为中部地区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东中西优势互补,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中部地区如果不能崛起,中国区域发展的总体目标就不能实现。而在中部崛起的战略中,按照“大市场、大流通”的思路发展中部地区的现代物流产业,是充分发挥中部地区各种优势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途径。

1、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形成完整的国家物流产业体系。无论是狭义的物流业,还是包括商贸流通的广义物流业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行业的网络特性,只有在形成完整的网络之后,物流产业才能发挥行业优势。而中部地区连南贯北,承东启西,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我国经济和政治的战略腹地和交通中心,初步建成了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网络,是我国重要的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中心。同时伴随着中部地区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以及能源原材料基地的建设,中部地区将形成我国继东部沿海地带之后的又一个市场中心。中部物流产业发展是国家物流产业“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关键环节,有利于形成完整的国家物流产业体系。

2、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中部地区大市场和大流通的形成。温家宝总理指出,中部地区崛起要“开拓中部地区大市场,发展大流通”。而“大市场、大流通”就是要建设一个多层次、多形态、多品种、全方位、开放统一的市场和流通体系。中部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包括完善的交通运输和通信信息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物流园区和物流枢纽的规划与建设以及便捷高效的商品和服务的流通体系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建设中部地区“大市场、大流通”的主要内容。

3、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中部地区各项物流基地建设。中部地区具有优势地位的粮食、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有色金属等重要原材料都是运量大、运距长、金额相对比较大的货物,物流成本比较高,物流业在这些产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中部地区各产业基地的建设必须充分发挥现代物流业在降低商品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经济高效运行、改善地区投资环境和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中部崛起给武汉物流业带来的机遇

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给中部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机遇,对武汉来说,更是机遇难得。总体上看,有利于武汉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升武汉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具体来说,武汉物流面临四大发展机遇。

1、巩固武汉交通枢纽地位。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发展中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筑运输大通道。武汉是我国内陆地区最大的交通通讯枢纽之一,“铁、水、公、空”各类交通发达。京广、京九、武九、汉丹4条铁路干线在武汉交汇,沟通华北、西南、中南、华北地区。武汉位于黄金水道长江和汉江交汇处,长江武汉港是我国内河第一大港和对外开放港口。京珠、沪蓉等6条高速公路在武汉交汇,公路运输通达全国各地。天河机场是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港,已开通70多条国内外空中航线。可以说,中部交通运输体系的枢纽在武汉。在中央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过程中,武汉必将成为国家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重点城市之一。这将推动武汉加快形成内成环、外成网、环网相连、水陆空并重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体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交通优势,更好地发挥在中部崛起中的交通枢纽作用,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优良的交通平台。

2、推进武汉产业结构的优化。国家对中部地区产业发展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支持中部地区立足于现有优势和条件,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步伐,另一方面支持中部地区加快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武汉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工业体系完备,形成了以钢铁、汽车、机械、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以纺织服装、食品、医药、化工为优势的工业发展格局。武汉是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拥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52所,各类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452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1个,两院院士48名,专业技术人员45万,科技创新能力强大。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有利于武汉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奠定在中部地区的技术创新中心地位,加速将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更好地发挥在中部地区的产业牵引功能,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产业支撑。

3、增强武汉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开拓大市场、发展大流通,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任务。武汉位置居中,是我国经济地理中心,市场腹地广阔。正因为有这种得天独厚的区位地理优势,武汉自古就是我国重要商埠,有“货到武汉活”的说法。目前,武汉已形成汉正街小商品市场、西汉正街建材市场、华中汽车贸易中心、丹水池钢材市场、武泰闸蔬菜批发市场等一批区域性大市场,武商集团、武汉中百集团等一批规模实力较强、经营网点延伸到中部其它省份甚至延伸到重庆等地的大型流通企业,市场优势明显,流通功能较强。中央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将推进中部统一大市场建设,这有利武汉完善市场体系和流通基础设施,增强流通功能和市场辐射能力,拓展市场辐射范围,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市场和生产要素。

4、强化武汉的对内对外开放。支持中部地区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强区域合作,是中部崛起的重要任务之一。武汉作为中部地区开放度最高的城市,是中部地区承接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在中部地区与国内外交流中具有重要的联接作用。国家支持中部地区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将创造更加有利于外商投资武汉的政策环境,同时将促进武汉加快航空、公路、铁路等一类口岸和保税物流园区等开放的功能性设施建设,推动武汉加强与周边省市的交流与合作,更好地发挥武汉作为中部地区联结国际国内市场的纽带和桥梁作用,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市场。

四、武汉物流业应对中部崛起的具体举措

武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有利的交通条件,决定了它是一个天然的物流场所。但如同以上分析的,武汉的物流业目前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其快速发展的因素,这就要求武汉在现代物流业方面,要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消除制约因素,加速产业发展。

1、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能力。从发达国家物流发展历程来看,政府在物流业的发展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政府工作的目标在于创造有效的市场环境及必要的基础环境。政府作用的有效性依赖于管理部门的协调,政府必须建立协调机制,成立物流统筹领导机构,专门负责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制定发展规划,协调各部门关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壮大现代物流主体。企业是主场的主体,加快武汉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武汉物流企业众多、基础雄厚、资源丰富,要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下,依靠存量带动增量,加快兼并重组,使其尽快成为在中部地区最具竞争力和活力的大型物流企业。如整合物流存量资源、着力培育知名物流品牌、大力培育新型物流主体,积极鼓励支持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引导支持工商企业系统内物流向社会化物流转变,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另外要培养大批高素质的物流人才。

3、加强规划引导建设物流基地。目前,武汉市的物流基地建设的重点是以集装箱运输为特色的阳逻港口物流区、以汽车产业为主导的沌口工业物流区、以商贸流通为支撑的舵落口综合物流区及滨江水运物流区。依托武汉天河国际航空枢纽中心的建设,大力发展航空服务、物流配送、交通运输、酒店会展、信息咨询等现代物流业、服务业,并利用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及密集的高速公路、铁路运输枢纽发展配送业和大运量重载物流业,利用深水港—航空港两港之间优越的地理条件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把天河机场区域打造成以华中地区最大的国际航空物流城为龙头的多功能综合性物流基地,并以外环线、巨龙大道—汉施路为纽带强化天河航空港物流基地、阳逻港口物流基地、舵落口物流基地之间的互动,从而优化武汉的物流格局。

4、推进枢纽型交通基础设施。发挥武汉制造业产业壮大、流通业市场完善的优势,进一步提升武汉交通枢纽功能,建立与城市现代化进程相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立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是促进武汉物流业发展壮大的有力途径。

5、提升现代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水平。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重要标志,信息系统是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网络技术是现代物流体系的技术保障。引进和推广现代物流技术装备,加强物流企业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提升其物流信息的收集、发布、查询、交易等功能。在加快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POS(销售终端系统)、条形码、电子标签等物流新技术的应用上,在推广先进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应用经验上,争取培育2—3家物流企业成为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示范单位。加快全市物流企业采用电子数据交换、电子商务等信息网络技术和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步伐,努力构筑覆盖全市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

6、加大物流业项目工作力度。项目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武汉市需要进一步加大项目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继续主动策划跨行业、跨所有制、跨领域、带动性强的物流项目,大力组织推进重点物流企业、物流基地项目及物流交通基础设施、商贸物流配送、物流带动专业市场升级、电子商务及物流信息平台等物流相关项目筹划与建设进度。特别是完善物流项目信息库建设,按造“建设一批、储蓄一批、策划一批”的思路,加强对物流项目的跟踪服务,加大对其组织策划与建设力度。目前,武汉市的现代物流重点项目约有40个,总投资规模500亿元左右,要认真建设、发展好这批项目,为武汉市现代物流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武汉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省里的帮助和支持,要继续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联系,通过策划和组织项目,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及企业债券发行等相关支持。

7、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具体而言,大力发展物流相关中介服务机构,加强业务代理、会计审计、律师咨询、管理策划、信息服务、人才培训等物流中介组织建设,引进国内外知名咨询公司,提高武汉市的物流社会化整体服务水平。为物流企业的成长和拓展提供良好的社会化、专业化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加大对重点企业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力度。

[1]张群林、黎娜娜:第三方物流发展对策探讨[J].管理科学文摘,2005(3).

[2]钱黎春:对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一些思考[J].技术经济,2005(4).

[3]刘秉镰、姜国杰:我国现代物流发展中的若干问题[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1(1).

[4]叶杰刚:关于物流问题的理论探索[J].当代经济科学,2001(1).

[5]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6]贾志杰、蒋祝平:21世纪湖北及武汉发展战略选择[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

[7]谭崇台等:发展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8]曾雪萍等:构筑承东启西的战略大支点[M].武汉出版社,1996.

[9]周天勇: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与制定[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0]武汉市人民政府:产业结构的战略抉择:五大产业基地五大功能中心[M].武汉出版社,2002.

[11]胡树华:中部区域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总报告[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12]夏仕应、朱玉宝:中部崛起的政策猜想[J].决策,2005(7).

猜你喜欢
物流业武汉物流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物 流 业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营改增对物流业税负的影响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