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财务管理

2010-08-15 00:45吴春桃武汉大学湖北武汉430
当代经济 2010年7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会计制度

○吴春桃 (武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

一、明确财务管理目标,力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

高校后勤实体是高校后勤服务的主力军,是高校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后勤经济实体经营服务的主要对象是高校的师生,后勤经济实体既要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企业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追求经营效益的目标;又要注重公益性的优质低价、保本经营、讲究社会效益。学校的利益是最大利益,实体的利益应服从于学校的利益,其财务管理目标也很难进行实际的财务管理制度设计。

高校后勤企业所处的环境及其目标与社会企业不完全相同,高校后勤企业的所有者或股东是学校,后勤企业服务对象也是学校与学生,服务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能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它的最大利益仍然是学校的利益。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真正意义,在于通过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运行机制的转变,减轻学校负担,后勤实体只有在薄利或微利的同时,通过提高经营服务质量,赢得学校师生的好评,从而扩大或占领学校市场。所以后勤实体企业化运作后,应坚持以高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服务为方向,追求具有公益性、非完全营利性的财务管理目标。作为一个高校后勤服务实体,要想长期发展,一方面要提升高校后勤实体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价值,另一方面也要提高客户为学校创造的价值,从而到客户、后勤服务实体和学校共赢的局面。

二、选择合理的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

后勤集团作为高校的服务保障机构,经营的行业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其内部经济实体都有不同的行业制度。服务型和事业型经济实体与学校相对应,执行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经营型经济实体执行的是企业单位会计制度。目前,高等学校的会计制度中未有针对高校后勤改制过程中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即存在着后勤公司的财务核算既有事业会计制度,又有企业会计制度。有些后勤部门的一套核算体系既有企业会计制度科目,又有事业会计科目;既有权责发生制核算、也按收付实现制核算。这种情况造成高校后勤社会化会计核算与管理的不统一,各行其是,直接影响到后勤的经济利益,也影响了财务核算及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高校后勤实体经营管理的多样性决定了其会计核算业务应选择合理的会计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如实地反映内部各经济实体的经济活动及经营状况。目前,高校后勤实体,几乎囊括了学校所有后勤部门的服务单位和经营实体。高校后勤实体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形式,应实施《企业会计制度》,放弃原事业财务的核算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和管理要求,实行模拟企业化核算管理,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核算具体办法,真实地反映各经济实体的经营状况。

三、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完善财务制度制定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

高校后勤财务人员及领导受原事业体制不注重成本管理的影响,成本意识淡薄,没有健全成本管理机制,没有完善的成本监督体系,在管理中缺乏规范性、制度性,缺乏科学的成本计划。高校后勤在社会化过程中,必须增强成本意识,按企业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制定合理的消耗定额。高校后勤社会化后,各服务单位变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各企业要从降低成本上下功夫,首先就要对各项开支进行核算,制定合理的消耗定额,积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降低成本。

四、提高财务人员管理水平,实行财务管理信息化

高校后勤社会化以后的财务管理,要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服务水平,特别是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也有待提高。学校与后勤社会化由主体与所属部门的关系,转变为两个平等主体服务与被服务的合同或契约关系,财务关系也成为独立主体之间关系。学校对集团应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逐级审批,分户核算”的财务管理模式。后勤社会化设立财务部,对内要处理好各实体与全体职工的利益关系。财务工作人员应该注重财务分析,预算控制,财务监督,积极主动地向集团及各实体提供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对外要协调好与计财处、审计处、税务、工商等部门的关系,并接受指导、检查和监督。后勤社会化尤其要加强成本管理,实行成本核算,真实地反映后勤社会化的经营成本,为学校后勤改革决策提供依据,从而达到一个很好的监督控制管理的效果,才能有利于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并参与社会竞争,才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要提高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就必须有高质量的管理人才,搞好财会队伍建设是加强财务管理的基本保障,要提高后勤实体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就必须有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会计准则、制度及税收政策、法规不断出现,加之高校后勤财务人员由于一直从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核算工作,高校后勤社会化后,财务制度转型,财务人员素质不高,难以适应新的财务制度。财务人员应该通过加强自身的业务索质和职业道德修养,成为既懂管理,又懂会计,既熟悉会计知识,又熟悉网络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利用财务软件,发展网络会计,建立后勤会计信息系统,通过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和联机实时报告系统,随时对经济事项进行实时访问,及时对会计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生成完整、真实、动态的会计信息,使后勤实体决策者能及时掌握最新、最全、最要可靠的财务信息,加强对下属单位的财务监控,提高决策效率,随时掌握整体的营运情况。

五、完善财务预算制度、加强财务分析

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财务预算、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已成为组织进行财务管理的主要环节。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高校后勤社会化对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财务部门必须建立起完整的财务核算体系,使高校后勤各经营部门根据各自特点和既定的价格体系制定财务预算方案,并围绕财务预算,落实财务制度,提高财务控制和约束力。年终高校财务部门应将各经营部门的年终决算与年初预算相比较,根据预算的执行结果对各经营部门提出考核意见,并对下一年度预算提出指导意见,以此增强财务工作的计划性,保证财务收支、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有利于后勤经济目标的实现。

完善财务预算、财务分析等制度使管理工作逐步由“记账、算账”的“核算型会计”向“事前预测、事中监督、事后分析提供决策支持”的“经营管理型会计”转变,要求后勤财务管理部门根据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以后的预测、审核,分析其未来现金流量及风险,并对各经济实体的经营管理水平、经营环境加以分析,及时提出对有关经营者的奖惩建议,真正体现责权利的有机统一,真正做到财务分析能够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总之,高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后勤实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必将面临许多新问题,只有从实际出发,不断研究、不断创新,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健康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后勤的社会化。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后勤会计制度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后勤服务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政府会计制度》创新研究及改进展望
后勤服务
高校后勤餐饮业的财务管理探析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