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病人的护理

2010-08-15 00:50叶荣花熊叶萍黄晓燕
护理研究 2010年23期
关键词:屈光植入术晶状体

叶荣花,熊叶萍,黄晓燕

Collamer人工晶体植入术(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是一种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已经成为当代屈光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适用于角膜偏薄、角膜病变及超高度近视等不适合施行角膜性屈光手术的病人,并具有矫正范围广、矫正预测性好、保留调节功能、可逆性等优点[1]。围术期精心护理对手术的成败发挥着关键作用。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我院共收治了34例病人,施行56眼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经手术前后精心护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4例病人56眼,其中男 16例29眼,女18例27眼;年龄18岁~45岁(28.4岁±9.0岁);术前屈光度:球镜-8 D~-24 D(-14.96 D±4.22 D);柱镜-0.25 D~-5.50D(-1.27D±1.32D);术前裸眼视力(UCVA)0.01~0.20(0.04±0.04);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 A)0.1~1.2(0.68±0.27)。

1.2 方法 在眼局部表面麻醉下,分别于06:00和 12:00位行两个1.0 mm透明角膜侧切口,前房内注入赛乐福或其他低分子量、无黏性黏弹剂维持前房空间,充分暴露视野,于颞侧行3.2 mm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用推注器将人工晶状体缓慢送入前房,待人工晶状体缓慢展开后,在人工晶体表面补充注入黏弹剂使其与角膜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间便于后面的手术操作。用特制的人工晶体晶体调位器分别将人工晶体前端和后端的脚襻调入虹膜后,继续调整人工晶体的位置直至确认人工晶体的光学部位于瞳孔的中央部。注意在调整人工晶体位置的过程中避免调位器触及人工晶体的光学部。用注吸管彻底清除黏弹剂,然后注入稀释的缩瞳剂,切口自行密闭。术毕在球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和地塞米松,涂抹妥布霉素眼膏后加眼罩保护术眼。手术前后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密切观察术眼情况,防止并发症发生。采用自设问卷,对出院前病人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手术效果是否达到病人的期望值、对术后视力的满意度、视觉清晰度、舒适度、术后能否持久视物等。

2 结果

34例病人术后裸眼视力0.1~1.2(0.73±0.30),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1.5(0.93±0.29);术后屈光度:球镜-0.25 D~-7.50 D(-0.88 D±1.42 D),柱镜-0.75 D~ -2.75 D(-0.31±0.70),安全指数=(术后BCVA/术前BCVA)×100=(0.93/0.68)×100=136.76%,有效指数=(术后 UCVA/术前BCVA 0)×100=(0.73/0.68)×100=107.35%,近距离(35 cm)立体视:20 sec~40 sec。病人住院期间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及感染现象。对病人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病人的期望值、对术后视力的满意度、视觉清晰度、舒适度、能否持久视物高达100%。

3 护理

3.1 术前准备

3.1.1 术前检查指导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眼是一项新技术,具有其特殊性,为了更好地了解危险因素和提高手术疗效,术前需要对病人进行全面系统的眼部检查,包括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病人有无弱视、斜视病史,屈光状态是否稳定,对配戴眼镜或角膜接触镜是否满意,近期是否戴角膜接触镜等。告知病人相关检查的项目,如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测量等以及注意事项。根据病史与手术相关的重要资料,明确病人的屈光不正度数是否在ICL植入术矫治的范围内,判断病人的前房深度是否达到手术的最低要求(不低于2.8 mm)。应耐心解释,指导病人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术式。

3.1.2 术前评估病人心理状态 由于近视度数较高,佩戴框架眼镜不美观,病人又不能通过进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常对这种手术预后担忧、焦虑,应对病人进行细致耐心的解释工作[2],向其说明手术的安全性和科学性,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一部分计划接受屈光性手术的高度近视病人,已通过互联网、电视、新闻等媒体或已经施行过屈光性手术的病人那里对LASIK有了一定了解,但对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还是不了解的。护士要对病人解释LASIK和ICL晶体植入术之间的区别,告知病人LASIK是一种外眼手术,通常双眼同时进行,手术恢复快。而ICL植入术是内眼手术,ICL植入通常1次手术植入一眼,部分病人植入后1个月~3个月才能稳定。双眼手术者两次手术之间的间隔时间不要太长。如间隔时间较长,可以通过佩戴角膜接触镜来矫正因单眼手术后导致的暂时屈光参差状态。向病人强调屈光手术是选择性手术,随着人工晶体设计的改良和手术技术的提高,术后并发症如白内障、瞳孔阻滞性青光眼等的发生率都在不断降低,手术的安全性和矫正效果也在不断改进和提高[3]。

3.1.3 虹膜切除术护理 在进行ICL手术前1周~2周,术眼必须进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每只眼的虹膜周切口为两个,位于11:00位和 01:30位,每个直径至少达到0.8 mm。同时手术中黏弹剂清除不彻底,可能会导致眼内压急性升高等。应向病人解释手术前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的目的就是为了预防手术后发生瞳孔阻滞而引起的高眼压。

3.1.4 术前常规准备 为配合手术开展,术前3 d起常规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预防手术后感染,每日4次。指导病人术中配合事项,如术中需保持固视状态以配合医生手术操作,不能憋气、咳嗽,以免眼压增高而影响手术进行,指导病人练习张口呼吸或舌头顶住上腭,从而改善因双层布料遮盖面部引起的病人自主呼吸困难,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3.1.5 手术当天准备 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核对眼科术前的各项检查是否在正常范围内、人工晶体测量单等,术前30 min用1%托吡卡胺充分散瞳,对术眼进行结膜囊冲洗,送病人入手术室。

3.2 术中护理和配合

3.2.1 术中病人的护理 热情接待病人入手术室,按常规做好术前洗眼,尤其强调做好三查七对,协助病人入手术间平躺手术床上,安慰病人,解除其紧张情绪,根据手术室环境可以播放轻音乐等。手术中应将上肢固定于身体两侧,防止病人无意识抬臂,以致污染手术野,下肢自然舒展,摆好头位,使上下眶缘在同一水平。术中病人处于清醒状态,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告知手术进展状况。

3.2.2 手术中的配合 屈光手术眼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健康眼,所以必须严格控制感染,尽量减少参观人员,注意各环节的无菌操作。巡回护士应积极配合,密切观察手术进展,及时提供所需物品。巡回护士在打开晶状体包装前应与医生逐一核对病人姓名、眼别、晶体型号、度数,防止差错事故。病人术毕后球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注射液2×104U和地塞米松1 mg,滴复方妥布霉素眼液后加眼罩保护术眼,控制感染,防止碰伤。

3.3 术后护理 术后2 h协助医生裂隙灯下检查病人术眼,了解人工晶体位置、前房情况,并测量眼压。手术当天按医嘱用复方妥布霉素滴眼液及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2 h滴液1次,每晚术眼用复方妥布霉素眼膏、左氧氟沙星眼膏及迪可罗眼膏涂眼1次。向病人交代注意事项,如不用手揉眼,不用手按压手术部位,避免外力碰击术眼,防止脏水入术眼。值班护士巡视病房时,要注意观察病人是否存在眼胀、眼痛、头痛、视力下降等症状,如有应立即告知值班医生,及时处理因粘弹剂残留或虹膜周切口不通畅等导致的高眼压等可能发生的术后早期并发症,避免高眼压状态造成的虹膜萎缩及视神经损伤等情况。

3.4 出院指导 指导病人按医嘱用药,定期门诊随访观察,如病人感觉有眼胀、眼痛、头痛、视力下降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注意眼部卫生,早期注意休息等。

经密切观察和护理,本组34例56眼ICL手术病人在住院期间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治疗及护理效果良好。

[1]张振平,陈子林等.人工晶状体屈光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14 519.

[2]曾文翠,郭文淑,施宗仙.超声乳化白内60障摘除术_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0,8(2A):318 319.

[3]沈晔,顾杨顺,杜特新,等.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M].眼视光学杂志,1998,1:146 148.

猜你喜欢
屈光植入术晶状体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的CT 表现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方法及远期疗效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硬性角膜接触镜在矫正屈光参差中的应用
屈光参差患者水平垂直融像功能变化(中)
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