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社会适应对乳腺癌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1)

2010-08-15 00:50王爱平
护理研究 2010年15期
关键词:效能乳腺癌病人

程 然,王爱平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一种严重威胁女性生命,给女性生活带来巨大痛苦的疾病,在我国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且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日趋年轻。据统计,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已从2000年的19.9/10万增长至2005年的24.8/10万[1]。从乳腺癌的诊断到随后的治疗,不仅给病人身心带来巨大痛苦,而且对家庭、社会、经济也造成负性影响。面对一系列改变和压力,病人常常出现心理社会适应不良,极大地影响了疾病的治疗、预后和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关注乳腺癌病人的心理社会适应状况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可帮助病人更好地适应疾病,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命。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将心理社会适应对乳腺癌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1 乳腺癌病人的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是包含生物医学和社会心理医学的多维概念。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生活质量定义为:生活在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人对与其目标、期望、标准及所关心事物等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2]。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乳腺癌病人治疗的最终目标。关于乳腺癌病人的生活质量,研究结果存在不一致性。Tomich等[3]研究表明,与健康女性相比,乳腺癌女性更加容易认为,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不可控制的、无规律的,其个人控制信念与生活质量紧密相关,乳腺癌病人虽从患癌的经历中得到一些收获,但这些收获对她们的生活质量仅是微乎其微的影响,而患癌经历所带来的持久有害的影响却与她们恶劣的生活质量相关。Helgeson等[4]调查乳腺癌病人的经历对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结果显示乳腺癌长期生存者在生活质量的多个领域都和一般人群没有差别,只是有更多的症状和功能障碍并且更加具有信仰。还有研究表明[5],乳腺癌病人确诊一年之后,由治疗带来的多数不良反应会消失,其总体生活质量和机体功能接近一般人群。

2 乳腺癌病人的心理社会适应

心理适应是指遭受挫折后,借助心理防御机制来使人减轻压力、恢复平衡的自我调节过程;社会适应是指人与社会的互动中,个体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期望或改变环境达到人与环境之间平衡的过程。对慢性疾病的心理社会适应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过程,个体通过这个过程逐渐达到人与环境相适应的最佳状态[6]。乳腺癌病人不但具有一般恶性肿瘤病人的不适应情绪和行为反应,还要承受乳房缺失造成的巨大心理冲击,这些不良的心理社会适应将影响疾病的治疗、预后和病人的生活质量。乳腺癌病人的心理社会适应可以定义为:乳腺癌病人遭受心理应激时的情绪反应、自我评价和认知态度,以及个体行为与各种不同的群体,如家庭、集体、社会等相适应及与社会规范、习俗等相协调的程度,可以从焦虑/抑郁、自尊、自我接纳、自我控制、态度、自我效能感与归属感方面来进行评价。

3 乳腺癌病人的心理社会适应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3.1 焦虑、抑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焦虑、抑郁是乳腺癌病人最常见的情绪反应,贯穿于疾病的始终。Burgess等[7]报道,在完成5年随访的170例早期乳腺癌病人中,约50%在诊断后1年出现了抑郁、焦虑,或者抑郁和焦虑同时出现,另有25%在诊断后2年~4年出现,还有15%发生在诊断后第5年。癌症病人伴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可加重治疗的副反应,影响遵医治疗行为及疗效,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并可能缩短生存时间。有研究发现,焦虑和抑郁大大增加了乳腺癌妇女死亡的危险[8],严重影响了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9]。Badger等[10]研究表明,抑郁对乳腺癌病人的心理调节和生活质量有负面影响,支持干预可以有效地减少这种负面影响。Longman等[11]研究发现,焦虑和抑郁与乳腺癌病人的总体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3.2 自尊和自我接纳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自尊是人们对理想自我与实际自我间差别的一种态度,是对自我价值、长处和重要性等方面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觉;自我接纳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自我态度,是自尊最基本、最核心的特征。乳腺癌妇女由于手术后乳房的残缺及化疗引起的脱发等副反应,使自尊心严重受挫,认为自我价值降低。自尊对心理健康有影响作用,自我概念较低的乳腺癌病人有更严重的抑郁症状[12]。Pedro等[13]通过对456例癌症长期生存者的研究发现,自尊水平较高者其生活质量也较高。有研究表明[14],乳腺癌病人的心理因素(焦虑、抑郁、自尊)与生活质量显著相关,其中自尊对生活质量最具影响力。Landmark等[15]研究显示,乳房往往是和女性特质、性生活联系在一起的,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使女性身体发生的变化,可导致其对自己的身体丧失信心。乳腺癌妇女常常因为乳房缺失而担心自我形象紊乱、女性魅力减弱,自我评价降低并产生悲观情绪,从而影响其生活质量。

3.3 自我控制和态度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自我控制是指个体自我调节行为,与个人价值和社会期望相匹配的能力;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癌症作为一个重大的生活事件,对病人的身体和情绪都产生了负性影响,如何看待和应对癌症对于病人的生存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能采取积极态度应对疾病的病人其心理健康水平较高[16],对生活状况满意度高的癌症病人其总体生活质量也高[17]。癌症病人的应对方式直接影响疾病的进展与整体状态,良好的应对方式包括寻找和感知社会、情感支持,接受癌症疾病的坚韧态度和努力保持疾病的自我控制等。Butow等[18]研究表明,把癌症的影响降至最低的乳腺癌病人存活时间更长。提高病人有效自我照顾行为的能力,降低他们的焦虑可以使其有更多的自信和控制感[19]。Williams等[19]研究显示,有效的自我照顾行为可以帮助病人尽量减少化疗的副反应,减少症状困扰并提高生活质量。癌症病人心理行为反应方面的差异会影响其生理、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过度担心复发和死亡的病人其机体功能有更多的不适[12]。乐观对自我调节行为有积极作用,Schou等[8]发现,乳腺癌手术一年后,乐观者的焦虑和抑郁少于悲观者。Astin等[20]研究表明,乳腺癌病人用积极的应对和接受的态度去面对问题时,可以有乐观的情绪调节能力,从而有较高的生活质量。

3.4 自我效能感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对于患癌经历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病人是否感到“有能力应对”,即自我效能感如何,将极大地影响其心理状态。乳腺癌病人的自我效能与其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自我效能较低的病人抑郁症状较严重[12,16]。自我效能水平高的病人,能以较积极的态度认识自我,采用更适当的应对策略,心理健康水平较高。Champion等[21]指出,自我效能对生活质量的很多方面都有深远影响。Northouse等[22]通过对乳腺癌复发病人及其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的研究发现,自我效能对乳腺癌病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了直接、积极的影响,对生活质量有正面影响。

3.5 归属感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归属感是指个体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得到温暖、帮助和友爱,从而消除或减少孤独、寂寞感,获得安全感。良好的社会支持对乳腺癌病人的身心有保护、缓冲作用,能减轻患病后的无助感,使其感受到安慰和支持,重新建立归属感。李桂琴等[23]研究表明,乳腺癌病人的生活质量与其获得的社会支持密切相关,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其生活质量越高。家庭支持是社会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成员特别是配偶及亲密成员对病人主动提供照顾可增强病人的自尊和被爱的感觉[24],增加家庭亲密度,使病人的爱与归属感得到满足,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4 小结

乳腺癌病人的生活质量已引起世界性的关注,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成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最终目标。了解乳腺癌病人的心理社会适应状况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可为护理干预计划的制订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以帮助病人更好地适应生活中所面临的新的挑战,使病人能以良好的心态对待疾病,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从而延长生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对我国乳腺癌的总体治疗具有深远意义。

[1] Yang L,Parkin DM,Ferlay J,etal.Estimates of cancer incidencein China for 2000 and projections for 2005[J].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2005,14:243-250.

[2] WHO.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instrument[M].Geneva:WHO,1993:1.

[3] Tomich PL,Helgeson VS.Five years later:A cross-sectional comparison of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with healthy women[J].Psychooncology,2002,11(2):154-169.

[4] Helgeson VS,Tomich PL.Surviving cancer:A comparison of 5-year disease-freebreast cancer survivors with healthy women[J].Psychooncology,2005,14(4):307-317.

[5] Arndt V,Merx H,Stǜrmer T,et al.Age-specific detriments to quality of life among breast cancer patients oneyear after diagnosis[J].Eur JCancer,2004,40(5):673-680.

[6] Livneh H,Antonak RF.Psychosocial adaptation to chronic illness and disability[M].Maryland:An Aspen Publication,1997:8.

[7] Burgess C,Cornelius V,Love S,et al.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women with early breast cancer:Five year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J].BMJ,2005,330:702.

[8] Schou I,Ek eberg O,Ruland CM,et al.Pessimism as a predictor of emotional morbidity one year following breast cancer surgery[J].Psychooncology,2004,13:309-320.

[9] 刘振静,吴爱勤,郭乃爽.伴发抑郁、焦虑障碍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6,7(3):9-12.

[10] Badger TA,Braden CJ,Mishel MH,et al.Depression burden,psychological adjustment,and quality of life in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Patterns over time[J].Res Nurs Health,2004,27:19-28.

[11] Longman AJ,Braden CJ,Mishel MH.Side-effects burden,psychologic aladjustment,and life quality in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Pattern of association over time[J].Oncol Nurs Forum,1999,26(5):909-915.

[12] Scheier MF,Helgeson VS,Schulz R,et al.Interventions to enhance physical and psy chological functioning among younger women who are ending nonhormonal adjuvant treatment for earlystage breast cancer[J].Journal Clinical Oncology,2005,23(19):4298-4311.

[13] Pedro LW.Quality of life for long-term survivors of cancer:Influencing variables[J].Cancer Nursing,2001,24:1-11.

[14] Lee HL,Ku NP,Dow WJ,et al.Factors related to quality of life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chemotherapy[J].Th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2001,9(3):57-68.

[15] Landmark BT,Wahl A.Living with newly diagnosed breast cancer:A qualitative study of 10 women with newly diagnosed breast cancer[J].J Adv Nurs,2002,40:112-121.

[16] 冯宗珍.乳腺癌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全科护理,2009;7(10C):2761-2763.

[17] Awadalla AW,Ohaeri JU,Gholoum A,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quality of life of out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and gynecologic cancers and their family caregivers:A controlled study[J].BMC Cancer,2007,7:102.

[18] Butow PN,Coates AS,Dunn SM.Psychosocial predictors of survival: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Annals of Oncology,2000,11:469-474.

[19] Williams SA,Schreier AM.The effect of education in managing side effects in women receiving chemo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J].Oncol Nurs Forum,2004,31:E16-E23.

[20] Astin JA,Anton-Culver H,Schwartz CE,et al.Sense of control and adjustment to breast cancer:The importance of balancing control coping styles[J].Behav Med,1999,25(3):101-109.

[21] Champion V,Williams SD,Miller A,et al.Quality of life in long-term survivors of ovarian germ cell tumors:A gynecologic oncology group study[J].Gynecol Oncol,2007,105(3):687-694.

[22] Northouse LL,Mood D,Kershaw T,et al.Quality of life of women with recurrent breast cancer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J].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02,20(19):4050-4064.

[23] 李桂琴,钱海东,商月娥,等.乳腺癌病人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护理,2008,14(5):639-640.

[24] 刘燕,梁改萍.乳腺癌病人的心理护理[J].全科护理,2009,7(11B):2960.

猜你喜欢
效能乳腺癌病人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谁是病人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病人膏育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