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010-08-15 00:47丁斌峰
河北职业教育 2010年3期
关键词:系部保障体系教学质量

丁斌峰

(廊坊师范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超常规发展,其教学质量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高职教育利益相关人对高职院校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期望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各省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于2002年相继启动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估,教育部于2003年9月启动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从合格评估到水平评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评估也越来越重视。构建以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已受到各高职院校的普遍重视。

一、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现状分析

1.质量保障体系尚未系统化,教学自我评估系统没有建立起来

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均设立了教务处、系部、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机构,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组建了教学督导组,也开展了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等专项评估,但教学质量监控措施、办法没有涵盖到全部教学环节,相互之间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待系统化、科学化。

开展教学评估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评估即自我评估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开展了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课程评估、实验室评估、教学成果评估、学生学业评估等内部评估,但专业系部工作状态评估、专业教学质量评估、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基本没有建立起来,对学校总体教学工作评估在很多情况下只是作为外部评价的一个组成环节,服务于外部评估的需要,缺乏应有的独立性,且各项目评估之间没有建立起有机联系,没有构建起一个较为完整的内部教学评估体系即自我评估体系。

2.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到位

质量监控机构不健全、没有专门的质量管理与监控机构,监控人员不落实、责任不明确、信息不准确等现象在许多高职院校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教务处、系部和教研室往往既是教学质量决策、管理机构,也是教学质量监控机构。而教学管理机构集教学决策、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于一身,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主要依靠管理系统的自我反馈,这种反馈往往是正反馈多,负反馈少,不利于教学决策中及时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制约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虽然高职院校都已建立了直属院长或教学副院长领导的教学督导组织,但由于教学督导组织只是一个评议咨询组织,不是学校一级行政管理机构,且其成员大多为返聘的教师或专家,很难独立承担起教育质量管理和监控职责。

从教学质量监控看,没有建立起对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监控,监控不到位。往往是重课堂教学监控,轻其他教学环节监控;对理论教学的监控力度较大,对实践性教学较少监控或监控不力;对教学秩序监控严格,对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未来职业岗位需要监控重视不够;对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较重视,对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较放松;对学生理论考核较重视,对实践动手能力缺乏有效的培养办法。

3.质量标准不明确、不健全

从现实情况看,大多数高职院校虽对教学活动中各个主要环节均制订了管理制度或工作规范,如学生成绩考核管理制度、教师教学科研工作考核办法、教学工作基本规范、教育目标岗位责任制等等,其中也涵盖了一些质量标准,但距离教学活动各主要环节实现标准化尚有较大差距。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教师教学、学生学业评定、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均没有明确的质量标准,特别是课程标准的缺失已严重影响到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质量,学生理论课成绩合格率普遍偏低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此外,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中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官本位”的意识较强。质量管理和监控的重点往往放在那些表面的、形式的东西上面,忽视教师和学生内在的成就动机、良心和良知的体悟及自我价值实现的目标。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常常是以奖惩为最终目的,忽视以诊断问题和促进改革为最终目的;对学生学业的评估,主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课程考试的成绩,忽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二、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构筑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对教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机制在教育领域的一种运用。依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质量保障体系由过程、程序、组织结构和资源等要素构成。构建与完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一定要抓住教学过程、程序、组织结构和资源四个质量体系要素的薄弱环节或关键点。建立内部教学评估体系、实现教学质量标准化、设立质量管理与监控机构和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构建与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点。

1.过程—建立内部教学评估体系,对教学及管理服务实施全过程监控

过程是指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质量体系是通过过程来实施的,质量管理是通过对过程实施有效控制来实现的。建立并实施一个有效的教学质量体系,学校应结合自身情况及教学特点,确定有哪些教学过程及实施这些过程的活动及其相应的职责、权限、程序和资源,并保证这些过程的相互协调。就学校的教学过程来说,可分为教学策划与设计、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鉴定、后续服务等过程。高职学院应制订相关的制度或规范,采取各种措施与方法,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以保证教学质量。

为对教学全过程实施有效监控,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建立起学校内部教学评估体系即自我评估体系。首先,应考虑成立评价组织,形成内部经常性的教学评价活动的权威组织机构。其次,尽快启动学校教学工作评估、专业系部工作状态评估、专业教学质量评估、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实践教学质量评估。第三,对现有的学生学习状况评估、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学生学业评估(包括在校学生学业、毕业生素质和新生素质等评估)、教学成果评估、课程评估、管理评估等进行修正完善。第四,建立定期评估机制,最终构建起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动机性评价与功能性评价相辅相成的教学质量自我评估体系。

2.程序—加强教学质量标准建设,对教学全过程实现规范管理

控制活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制定出程序文件。程序文件是各部门开展各项质量活动的重要依据和管理的基础文件。

就程序而言,各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是尽快确立教学活动中各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实现教学质量标准化。高职院校要确定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培养目标的定位,教学计划、教师配备、课程、教材、教案、实验、实习、毕业论文与答辩、学生学业、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教学环节或活动基本规定和要求,没有的要起草制订,已经有的要修订完善并认真贯彻实施。尤其是课程标准的建立,已成为高职院校质量标准化建设的首要任务。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均以教学大纲为指导。教学大纲是对课程教学进行规范的终领性文件,是课程教学的最高标准;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质量应达到的具体指标,是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迫切需要课程标准。

3.组织结构—设立质量管理与监控机构,完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

一般来说,高职院校的组织机构包括校长、副校长、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处、科研处、财务处、系部等。虽然教务处、系部和教研室也都是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机构,但由于他们承担着教学日常管理事务,尤其是教务处日常事务非常繁忙,在实际运作中往往会因忙于日常事务而忽视质量管理与监控。为此,许多高职院校建立了直属院长或教学副院长领导的教学督导组织。但由于教学督导组织只是一个评议咨询组织,不是学校一级行政管理机构,且其成员大多为返聘的教师或专家,很难独立承担起教育质量管理和监控职责。

笔者认为,在高职院校设置专门的教学质量管理机构是很有必要的,而重组或增设高教研究室是高职院校组建专门质量管理(监控)机构惟一切实可行的途径。在这一机制下重组或增设的高教研究室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高教研究室,其主要的职责应涵盖质量管理监控、教学评估、教育研究,且以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为其基本职责。高教研究室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完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组织保障体系,而且有助于教学科研的推进,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还可使教学评估经常化、系统化。

此外,高职学院各系部还应配备专人负责本系部的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院长、教学副院长、教务处负责人、系部主任都应成为教学质量监控的责任人,从而构建起一个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由院长、教学副院长、质量管理部门、教务处及系部负责人组成学院的教学质量监控委员会,决策学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策划与教学质量宏观监控,并对教务处及各系部的质量监控进行再监控;教务处及系部的质量管理人员协助处长或系部主任做好本部门的教学质量监控。

4.资源—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满足教学对资源的需求

对高职院校来说,师资队伍的数量扩张不是很难,难的是建立一支能适应教学需要的教师队伍即师资的质量问题。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目前高职院校也都采取了如鼓励教师挂职锻炼、取得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职称、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教师等多项措施与办法来培养“双师型”教师。但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组建起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来自生产、经营、管理一线的兼职教师队伍,已影响到我国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也制约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发展,更成为高职院校走产学合作之路的瓶颈。当然,高职院校兼职专业教师队伍靠高职院校的单方努力是不够的,需要企事业单位主动介入、积极配合,更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

[1]黄秋明,等.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1).

[2]沈玉顺,等.运用评价手段保障高校教育质量[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2,(4).

[3]王嘉毅.教学质量及其保障与监控[J].高等教育研究,2002,(1).

[4]黄鸿鸿.高职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及保障措施[J].教育与职业,2001,(11).

猜你喜欢
系部保障体系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构建更安全可靠的机房电源保障体系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基于ISO思想系部层面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思路探索
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系部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