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实训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0-08-15 00:47何学武刘欣荣
河北职业教育 2010年3期
关键词:双师实训院校

何学武 刘欣荣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一、高职院校教师实训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职教育已经从注重外延的发展转向注重内涵质量的提高。对于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来说,建设一支具有扎实而宽泛的理论知识,又有娴熟的实际操作技能,会讲课,懂技术,特别是能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将知识和技能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高职教师实习实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社会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需要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处于科技成果转换链上的中端,担当培养科技成果应用与推广和服务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人才的重任。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一个庞大的人才队伍去践行,培养这一层次人才的历史使命就由高等职业教育来承担,其具体任务,就责无旁贷地落在高职院校教师的肩上。作为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掌握现代科技、管理知识的同时,还应具有从事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实践能力。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实践和技能训练。所以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教师实训,使教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需要。

2.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要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关键在于教学质量。学校要始终把为国家、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强实践和适应社会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作为首要任务。职业教育的师资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其赋予学生的除了普通教育教师共有的教书育人的要求,如授予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知识,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之外,职业教育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还要教会学生掌握从事某种行业的知识与技能,他们必须熟悉生产过程及所对应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规范。因此构建一支适应我国当前生产力发展要求、掌握高新技术的“双师型”的高职教育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

3.高职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

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师资不足成为影响高职院校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近年来,随着大批高校毕业生走进高职院校,他们从学校到学校,从课堂到课堂,基本没有接触社会、接触企业,缺少生产实践经历,对生产实际缺乏了解,专业实践能力相对薄弱。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途径和方法,要求教师不仅具备理论知识,更要具备高层次的实践性知识,因此提高教师专业实际工作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是高职教师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高职教师实训现状及问题分析

1.对高职教师实训界定不清

(1)对高职教师实训的培养对象界定不清。对高职教师实训,一种认为只对实训课教师而言,与理论课教师无关;一种认为只对专业课教师而言,与文化课教师无关;一种认为只对青年教师而言,与教龄较长的教师无关。

(2)对高职教师实训的标准界定不清。职教界一般以“双师型”作为高职教师实践能力的衡量标准。然而,对“双师型”教师标准的界定很多院校表述不一,综合起来一共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双证”说,认为凡是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二是“双能(双素质)”说,认为既具有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有技师(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师,是“双师型”教师;三是“双职称”说,即要求“双师型”教师既具有讲师的职称,又具有工程师的职称。

(3)对高职教师实训的培养层次界定不清。高职教育的专业是职业群、岗位群、技术群专业,它有别于本科教育的学科群专业,也不同于中职教育的单一职业、岗位的专业。职业教育层次性集中表现为工作过程的复杂程度。然而,目前关于教师的实践能力,高职教师与本科院校教师和中职教师、实践课教师与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与文化课教师,在培养层次上界定不清。

2.对高职教师实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要培养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能力的高职学生,离不开一支“懂理论、会技能”的教师队伍。然而对于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为主的高职教师实训,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既有社会层面上的,又有学校层面上的,还有教师自身方面的原因。社会层面上:我国自古把技术、技能看成是雕虫小技,掌握一定技艺的人只能被称为工匠,得不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学校层面上: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职业技术教育的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高职院校的主要领导大多是从普通高校选调,学科教育的痕迹和背景较深,对职业教育的理解深度往往不够,对教师实训的作用与意义认识不深,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较为突出;教师自身方面:高职院校大多数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由于他们都来自普通高校,学科教育的烙印较深,他们中的许多人对参加实践能力培训不感兴趣,提高自已实践能力的意识不强。

3.高职教师实训体系与规划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在管理体制、人员结构、教师培训等方面建立完善的教师实训体系与规划。首先,对于教师实训,大部分学校尚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管理力量比较薄弱,一般都由教学管理部门附带,由于教学管理部门的功能设定和主要服务对象是校内,因此很难胜任大量的对外联系和过程管理;在人员结构方面,由于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因此很难有“双师结构”管理队伍,系和专业层面上双师队伍也不够健全;在教师培训方面,尚没有成熟的教师实训制度,没有从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学校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对教师实训进行合理规划。

4.对高职教师实训的支撑力度不够

政府主管部门和各类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教育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制度保障和方法指导。各类高职院校也都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一些方法和途径培养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但在具体落实上支撑力度不够。在产业和政府方面,国家缺少鼓励产业接受教师实践的相关政策,现有的国家政策不足以调动企业接收教师实践的积极性,国有企业改造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也正在逐步完善之中,不能为教师实训提供成熟的市场环境,因此,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不高成为教师实训实施的一大障碍。学校方面,政府没有鼓励学校实施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的专项经费,学校很难投入高昂的培训费用让教师参加专门的实践培训或到企业顶岗实训,因此学校实施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往往处于完成任务和勉为其难的被动地位。

5.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考评体系欠缺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考核仍是与其他教师一样的标准,对教师实训重实训安排,轻实训评价,对教师实践能力考核处于“真空”状态,教育主管部门也未颁布相关的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考评制度,各高职院校未能针对教师的特点,对其实践教学的开展及自身动手能力的提高,建立相应的倾斜、激励评估机制,使高职教师对自身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缺乏危机感、缺乏压力与动力。同时与教师息息相关的教师职称评定也未对教师实践能力作具体要求,现行的职称评审对高职院校的教师与普通高校教师没有区别对待,没有形成符合高职院校特色和相对独立的评审体系,对高职教师职称评审仍然偏重学术要求,而对技能考核则没有明确要求,这显然与高职教育的本质不相适应。

三、加强高职教师实训的途径

1.明确界定高职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标准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尽快建立体现教师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各院校都根据自己的教育定位和专业特长来制定“双师型”素质的标准,明确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标准,不能单纯地以“双证”、“双师”或“双职称”来确定“双师型”素质的标准。在职业资格认证还不十分健全的今天,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水平是否等价还值得商榷,同时,作为“双师型”教师,从知识和能力方面来看,不单指工程师层面上的熟悉生产、技术、工艺和管理,并能解决生产现场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而且还要能将生产、管理的知识和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吸收内化,并能有效地再现,传授给学生,这是高职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所在。

2.深刻理解高职教师实训的重要性

加强高职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与执业知识,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指导学生实习实训、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社会、学校要不断改善教师实训条件,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是社会要提高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认同度,企业要乐于接受教师实训,为教师提供广泛的生产实践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与场所,让教师有面向岗位需要的实践经历与体验。二是学校要加快教学改革,突出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对教师加强职业思想的教育和引导,提高教师既要懂理论又要会技能的意识。三是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了解职教理念、掌握职教规律,转变观念,提高实践能力学习主动性,从思想上重视职业技能的培训并主动投身于职业技能培训之中。

3.加紧建立完善的高职教师实训体系

高职院校要加紧建立完善的教师实训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实训制度,确保教师实训落到实处。在师资紧缺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节假日、寒暑假等时间,安排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业,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强化实践技能,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和新实验、实训项目的开发,支持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兼职,与企业联合申报科研课题等,切实提高高职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实效性。

4.尽快建立与完善高职教师实训考评体系

高职教师实践能力考评是高职实训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要重视实践教学的评价与考核,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评定标准要兼顾对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考核,同时应该强调行业从业经历和业绩,并对具有行业经历、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在进修培养、职务晋升、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倾斜。同时,要充分发挥职称评审的导向作用,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的特殊性,尽快出台高职院校独立的教师职称评审标准,要把技能考核作为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的主要指标,适当降低学术要求,真正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要求。教师实训要达到预期目的、提高效益、改进实训的针对性,必须完善实训的评估与反馈体系。评估与反馈可由培训专家、受训人、领导、同事、学生等从不同角度进行,学生作为实训结果的直接受益人,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精神最有发言权。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覃丽.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4,(11).

[3]张社字.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障碍与实现路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4,(7-8).

[4]姜大源.类型与层次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

猜你喜欢
双师实训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