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报在社会科学相关学科发展中应起的作用

2010-08-15 00:42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2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办刊学报

祝 颖

(沈阳教育学院 学报编辑部,辽宁 沈阳 110041)

高校学报在社会科学相关学科发展中应起的作用

祝 颖

(沈阳教育学院 学报编辑部,辽宁 沈阳 110041)

阐述了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的关系,进而提出了高校学报在社会科学学科发展中应起的作用,即学报应该为推动社会科学相关学科的横向和纵向发展搭建学术平台;应引领哲学社会科学中某一学科发展;有责任培育哲学社会科学中某一学科的作者(科研工作者),从而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认为学报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更新主编办刊理念,探讨编辑、作者、读者良性互动的方法,研究学报的走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科学办刊,创新办刊。

高校学报;社会科学;学科建设

20世纪70年代末,当科学事业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以后,各地人文社科期刊纷纷草创,异军突起。高校学报作为其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承载着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使命,与各学科的学者携手比肩,共同拉开了繁荣社会科学的序幕。

一、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的关系

高校学报是指由高等学校创办、由专职主编及编辑人员参与、专门进行学术研究成果报道的学术类期刊。它的主办者、作者群以及读者群共同决定了其信息蕴含高、情报价值大、反映科学研究前沿的成果快,具有很大的开发潜能。

每所高校的各个学科有其特定的学科方向、学科课题、学科成果以及稳定的学科队伍等,而对学科的方向、课题、队伍等的建设工作就是学科建设[1]。

高校的学科与学科建设是工作的重点,特别是重点学科建设更是学校的重中之重。而高校反映学科建设成果、展示科研水平、培养学术后备力量都需要利用学报这一平台和窗口。外界了解各高校学科实力甚至学校最直接的渠道就是学校学报刊发的相关学术成果。学报是学校重要的对外窗口。

___高校学报与学_____科建设关系紧密。一方面,高校学报的特点决定了其对学科建设具有推动、促进作用,是学科建设的平台,是学校学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又是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渠道,肩负着传递学科建设信息的重要作用,有建设学科的功能。另一方面,学科建设是学报的支撑,是其办刊特色化、专业化的基础,能促进学报良好发展,也是决定其学术水平的关键。

二、高校学报在社会科学学科发展中应起的作用

社会科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和繁荣程度,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态和文明素质,是一个民族综合素质和文化力量的重要体现和标志。通常它包括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等。社会科学的形成远远迟于自然科学,从具体时间来看,社会科学中的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以经验的方法对社会进行实证研究的学科都是从18世纪中后期才开始独立出来,到19世纪才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系统的理论结构的。社会科学的出现是欧洲社会大变革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的产物,是近代以来西方自然科学与技术变革兴起与迅速发展的产物。

高等学校社会科学人才密集,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主力军。改革开放30年来,在我国目前设置的人文社会科学奖励中,“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是奖励级别最高、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社会科学奖励,获奖成果均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是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社会效益和战略价值的优秀研究成果。“2007中国高校社会科学贡献力排行榜”以1978—2006年我国高校获得的国家重大社会科学奖励为数据基础统计得出,是衡量高校社会科学贡献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反映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校社会科学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能力的重要标志,客观地反映了我国高校所取得的社会科学成就现状。北京大学以45项的绝对优势高居“2007中国高校社会科学贡献力排行榜”榜首,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是我国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最强、社会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水平最高、社会科学贡献最大、社会科学竞争力最强的高校。中国人民大学以25项位居第二,复旦大学17项位居第三,北京师范大学和武汉大学各16项并列第四,这四所大学也表现了较强的社会科学贡献能力,是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据课题组成员调研得知,上述高校社会科学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多数都是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于其学报上。可见,高校学报在社会科学相关学科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据此,我们认为高校学报在社会科学相关学科发展中应起如下作用。

1.搭建学术平台

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的走向,应该是在面向综合性问题的同时,兼顾某一专业,即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横向和纵向发展,并为此搭建学术平台。具体做法应该是透彻了解本学校的优势、重点学科,挖掘特色学科,并密切关注、跟踪其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运行、结题情况。同时将这种理念发散出去,在相关领域与兄弟院校建立联系,利用学报的有利条件推动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相同社会科学学科间的优势共享,使本校的这一社会科学学科在发展的同时创出品牌,成为学校的亮丽名片。

2.学报应引领哲学社会科学中某一学科发展

学报的作用与功能一方面体现为反映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体现为引导学术研究发展方向。对于学校中发展不明显、不积极的社会科学学科,学报有义务通过努力策划学科发展选题,积极组织、特约校内外相应学科著名专家的文章,召开专题学术研讨会等办法,对该学科发展状况、前景及时准确地进行报道,使其树立信心,为其创造条件,引导和促进学科建设良性发展,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学科特色。

3.培育作者

培育哲学社会科学中某一学科的作者(科研工作者),从而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学报要通过对本校作者专业特长、研究方向的挖掘,培养出一支能够站在本学科发展前沿,具有解决本学科领域中重大难题的能力,能够赶超国内一流水平的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并发现和培养学术后备人才。具体应该通过发表论文发现和培养学科人才,宣传他们在学科建设中的科研成果,从而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促进学科建设[2]。

三、高校学报应更新办刊理念

高校学报在当今应具有更加科学合理的办刊理念,将原有的办刊思想加以创新,以跟上信息化时代的步伐。

1.主编办刊意识的更新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同样,它也是一本学报的灵魂所指。科技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当然要求学报跟上时代的步伐,所刊登的文章具有前沿导向性特征[3]。这要求学报的主编能够高瞻远瞩,抓住本校及相联学科的难点、热点问题,与哲学社会科学中某一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挂钩,发挥创造性思维,合理策划选题,科学把握方向,为学报制定当前、近期及长远目标,创建自己的特色,使学报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独创性,以配合和促进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

2.探讨编辑、作者、读者良性互动的方法

编辑在建设作者队伍的过程中,要增强创新意识,经常向主编提供具有前瞻性的思维观点,配合主编制定学报发展方向,积极围绕学校社会科学特色或重点学科为中心选题组稿,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不断地整合,并使跨学科的问题得到全方位的阐释和解答。学报的作者主要是高校的专家、教授及研究人员,学报编辑应充分利用与各学科专家交往便利的特点,经常与他们进行面对面交流,获取学科信息、专业研究发展动态、科研新成果及专家对学报质量的评价信息,有条件的情况下争取让他们成为固定的作者群[4]。同时,也要开拓编辑视野,与读者经常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3.推动学校的学科建设

研究学报的走向,在面向综合性问题的同时,兼顾某一专业,即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横向和纵向的发展。在设置栏目时首先了解学校学科建设的情况,尽量向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和有发展前途的学科倾斜。因为重点学科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优势所在,而且在国内外和本学科中有较大影响,又汇集了一批专业人才,因此,学报在一定阶段内,根据学校学科建设和发展需要,以多种形式反映重点学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或最终成果,尽量缩短发表周期,使这些学科尽快形成研究力量和特色,引导推动学科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5]。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为学报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学报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和电子信箱,快速、广泛地吸收与本校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相关联的稿件,并开设学报论坛、读者留言等网上小栏目,扩大特色栏目等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成果的影响力。一定要改变学报办刊盲目、等米下锅、不能主动挖掘专业科研成果的局面。

总之,学报在办刊中应努力发现精萃的学术思想,从如何引领社会科学相关学科发展入手,不断总结办刊经验,创新办刊理念 ,建立科学合理的办刊思想,与社会科学及其相关学科建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培育社会科学中某一学科的作者(科研工作者),从而促进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1] 刘英.论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J].高校理论战线,2002(6):43-44.

[2] 吴艳华,贺小英,陈建宏,等.《学报》在学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思考[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5(4):377-380.

[3] 孙洪敏.超前思维[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56.

[4] 李勤.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J].出版科学,2005(6):22-23.

[5] 廖向东.论学报发展与学科建设的互动关系[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88-90.

Functions on Journal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Related Discipline Development of Social Science

ZHU Ying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Shenyang Education College,Shenyang 110041,Chin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urnal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s clarified and the functions in related discipline development of social science are put forward as follow s:journals should establish academic platform to p romote the related discip lin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evelopment in social science and guide one discipline development in 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journals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to cultivate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discipline authors(researchers)to p romote the p rosperity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development.It is pointed out tha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above goals,running conceptof editors should be renewed,the ways to p romote positive interaction among editors,w ritersand readers should be discussed,the trend of journals should be researched and the network resources should be fully utilized to run the journals scientifically and innovatively.

journals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ocial science;discipline construction

G 237.5

A

1008-9225(2010)02-0108-03

2010-03-03

2009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2009LSLKTWx-41)。

祝 颖(1967-),女(满族),辽宁沈阳人,沈阳教育学院副编审,硕士。

【责任编辑 刘晓鸥】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办刊学报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致敬学报40年
论蒙古语内部期刊办刊难题及解决方法
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深空探测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