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心绞痛药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抗心绞痛新药正式登陆中国

2010-08-15 00:47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年3期
关键词:尼可地尔离子通道阻滞剂

2009-10-10抗心绞痛新药尼可地尔的上市新闻发布会在第二十届长城会期间隆重举行。作为首个用于临床的 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是以烟酰胺为基本骨架、同时具有硝酸基的化合物。与传统的硝酸酯类药物相比,不仅能有效控制各种类型的心绞痛,还可以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改善患者预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主席胡大一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徐成斌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严晓伟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梅林教授等我国心血管病领域著名专家出席了本次发布会,会议由刘梅林教授主持。

1 创新结构改善预后

据与会的专家介绍,目前心绞痛疾病治疗的主要目标有两个:(1)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改善预后;(2)减轻症状和缺血发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分为控制症状的药物 (如硝酸酯、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和改善预后 (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药物 (如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从近年来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中发现,硝酸酯和钙离子拮抗剂对于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症状作用显著,但还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实其具有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改善预后的作用;而在减少心血管事件的药物中,阿司匹林,他汀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发挥出了强大作用,但在有效控制心绞痛症状方面仍现不足。对于 β-受体阻滞剂来说,改善预后的证据大多来自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对于预防心肌梗死的疗效上不确切。因此,与会专家认为,现今临床急需的新药物应该具备治疗各种类型心绞痛的广泛适应性,且既能有效控制症状、又能改善预后。

资料显示,基于烟酸结构并结合硝酸基的独特化学结构的尼可地尔,具有独特的双重作用机制:(1)类硝酸酯作用,舒张体循环静脉和大冠状动脉,降低心脏前负荷,防治脉状动脉痉挛;(2)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开放的作用,舒张小冠状动脉和阻力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降低心脏后负荷。

2002年发表在 《柳叶刀》杂志上的IONA(尼可地尔对心绞痛的影响)研究,是第1个在心绞痛患者中进行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大型临床试验。研究对象为高危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其中硝酸酯、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的用药比例均超过 50%。该研究共入组了 5126例患者,然后随机分为两组,其中 2565例服用尼可地尔 (20~40mg/d),2561例服用安慰剂。整个试验治疗时间为 1~3年,平均随访 1.6年。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组相比,尼可地尔可以显著降低发生冠心病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因心源性胸痛导致的意外住院的风险达 17%(P=0.014),减少发生总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达 14%(P=0.024),此研究证实,尼可地尔具有改善心绞痛患者预后的作用。

2 应用安全专家认可

新近的临床研究发现,梗死前的心绞痛能够有效减少随后的致死性缺血导致的心肌伤害,临床上称为“缺血预适应”。而心肌线粒体内膜上的 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开放,在缺血预适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尼可地尔作为 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可以选择性地开放线粒体上的 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起到药物性预适应的作用,能有效缓解心绞痛患者的症状并预防缺血对心肌细胞的损伤。

从相关专家的报告中获悉,尼可地尔可以在降低心肌耗氧的同时,增加心肌的供氧量,改善心肌缺血。通过对 8349例心绞痛患者使用,喜格迈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验证。结果表明:尼可地尔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心绞痛患者,包括劳力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混合性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等,总有效率为 71.8%。同时也有临床研究证实,在控制心绞痛症状上,尼可地尔优于硝酸酯,包括临床常用的单硝酸异山梨酯和二硝酸异山梨酯;与钙离子拮抗剂和 β-受体阻滞剂相比,临床疗效与它们相当。而且尼可地尔没有硝酸酯类药物的耐药性特质,无需偏心给药,可以 24h防止心绞痛的发作。

猜你喜欢
尼可地尔离子通道阻滞剂
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参与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尼可地尔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
蝎毒肽作为Kv1.3离子通道阻滞剂研究进展
尼可地尔治疗慢性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
尼可地尔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应用于老年顽固性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评价
尼可地尔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β受体阻滞剂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疼痛和离子通道
等离子通道钻井技术概况和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