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药信息化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2010-08-15 00:48□蔡虹,于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信息网络病历中医药

□蔡 虹,于 琳

(1.山西综合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2.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7)

浅谈中医药信息化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蔡 虹1,于 琳2

(1.山西综合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2.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7)

中医药信息是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基础信息,加快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中医药科学管理,促进中医药事业加速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意义重大。

中医药信息化;分析;设计

根据《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文件精神,中医药信息是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基础信息,大力推进中医药信息化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信息网络的广泛普及,中医药应用网络初具规模,中医医院信息管理、中药信息网络等建设初见成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中医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加快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中医药科学管理,促进中医药事业加速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具体要求,针对中医医院信息化的要求,对中医药信息化系统进行粗略分析与设计。

一、中医药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

当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在政务运作中时,产生的必然结果即是电子政务。参考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特点,中医药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的建设:

办公自动化。中医药电子政务系统可以通过系统需求分析,应用诸如JSP技术和B/S三层网络结构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来实现电了政务系统的Web设计开发。建立统一的公文处理和信息交换平台,实现机关办公业务的自动化、数字化和网络化。

中医药政府网站。网站第一要实现政务信息公开功能,加大中医药管理的透明度,提升公共服务范围和能力。第二要实现医药信息、药品查询、网上购药、信息管理等功能。为百姓咨询、中医药网上办理业务提供统一平台,逐步建立交流畅通、互通有无的中医药政府网站群。可供采用的技术有可用JavaB ean技术实现了数据库与网站信息的动态连接,在信息管理模块打破了传统的C/S(客户端/服务器)模式而是采用使用方便的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等,另外也可采用当前较流行且代码执行效率较高的JSP技术实现。第三要建设中医药行政管理网络。相当于对中医药内部的I

NTRANET进行大整合,整合各类中医药行政管理应用系统,实现共同进行数据处理、共享资源、网上办公等功能的中医药行政管理网络。从而使行政管理、应急指挥和快速反应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为各级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服务提供技术保障。

二、中医药公共信息系统建设

中医药统计信息网络。笔者认为,中药材产销的周期性、分散性,使用的相对集中性和广泛性,每个品种市场用量的不稳定性,老品种新用途的暴发性和急需性,往往会引起原料需求的两个极端性——大量的原料需求或大量的积压。所以必须有权威、准确、有效的统计信息来引导。整个系统可采用C++Builder作为开发工具,采用SQL 2003数据库,由服务器统一管理数据,对每个客户端提供数据录入、数据查询操作。数据只能在录入时修改,一旦提交到服务器则不允许任何人修改,只能通过红字冲销,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避免做假账。再者建立中医药综合统计信息网络报送体系,完善中医药统计信息网络报送规范,建立统一的中医药统计信息管理软件,充分利用国家统计信息资源,为中医药科学决策提供准确服务。

中医医疗质量监测网络。监测网络通过对病案进行管理和分析,得出一些中医医疗质量的结论,如中医治疗的疾病范围比较集中,优势主要在骨折病、中风病、眩晕病、咳嗽病和胸痹心痛病等。这些监测结果为医院合理调配卫生资源和科学化管理提供了依据。系统设计和研发可采用模块化结构的思想,将整体的功能划分为几大功能模块,分不同的小组开发,然后,单元测试和组合测试。制定系统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有计划实施测试任务。以省(市、区)为主体建立本地区的医疗质量监测中心,实现监测数据库上报的网络化。

中医药信息基础数据库。数据挖掘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使我们及时分析所获取的临床信息、发现它们当中所蕴涵的新信息成了可能。因此将分散的临床资料汇集起来,集中分析与研究,就能及时发现临床中存在的问题,获取中医诊疗的精华,调整思路与方法,同时指导实践。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建立大型中医药信息基础数据库,建立完整的中医药数据体系,加速中医药资源的数字化进程。

中医药数字图书馆。建立中医药电子文献资源共享平台,提供中医药文献信息资源的网络服务。提高中医药信息资源的管理水平和公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度。中医药数字图书馆的关键技术是:1.文物信息标准和规范。2.利用新技术对中医药信息的多层面、多媒体信息进行直接或者间接的采集。3.基于网格的技术平台。网格是一个硬件和软件的基础设施,是在动态的、多机构的虚拟组织中,协调资源共享和协同解决问题。

三、中医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建设

中医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涉及医院的方方面面,涵盖患者就医的各个环节。各部门的信息相互独立相互依存,设计时应以医院成本核算为核心,以电子病历发展为目标确立两条信息主线,整合开发具有中医药管理特色、适合中医、中西医结合以及民族医疗机构特点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改进和不断完善医院信息管理程序和机制,不断提高信息化应用和管理水平。

中医药医疗服务信息网络。加强中医药医疗服务信息网络建设,规范中医药医疗服务信息网络管理,开展网络预约挂号、社区卫生服务、远程医疗会诊、专家在线咨询等,不断提高中医药医疗信息网络服务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方便、优质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

智能化辅助中医诊疗系统。要实现计算机辅助诊疗,必须使诊疗知识规范化、数据化。中医(辅助)诊疗系统要求建立完整的诊疗知识数据库,包括症状计量辨证要素知识库。其次整理开发名老中医及专家诊疗系统,规范智能化辅助中医诊疗系统的研究,努力建立并积极推广能够体现中医辨证规律、充分运用中医中药理论特点的智能化辅助中医诊疗系统。研究开发中医诊疗仪器和设备,促进中医诊疗技术现代化。

电子病历。电子病历作为医疗活动信息的主要载体,电子病历系统的高效运行,是医疗信息系统从管理系统向临床信息转变的重要标志。电子病历的应用应有四个层次1.诊疗记录。对患者而言,电子病历是在医院诊疗过程中的全部记录和总结。包含首页、病程记录、检验检查结果、医生医嘱、手术记录、处置记录等关于患者就医的全部信息。2.诊疗帮助。对医生而言,电子病历汇集了各科室的信息,汇集了患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临床信息,这就便于医生根据综合信息进行诊断。3.科研应用。对医生和科研人员而言,电子病历提供了宝贵丰富的资源。80%的临床科研基础数据来自住院病历。而电子病历为临床教学、科研提供了多种快捷信息检索方式,实现了医院病案管理现代化。4.社会资源。对社会而言,电子病历是保险、政法等工作的重要资料。也为国家医疗宏观管理提供了丰富的原始数据库。管理部门可以从中提取各种分析数据,用于指导管理政策的制定。

四、中医药科技和教育信息系统建设

中医药科技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科技信息系统的研制工作,完善和推进中医药行业的科技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推进中医药学科数据体系建设,制定中医药科学信息术语标准,完善科技信息查询系统,搭建中医药科技信息研究支撑平台,开展中医药科学数据分析与挖掘研究,提高科研数据库的使用能力。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基于国际互联网的中医药科研成果推广平台和国际传统医学科技信息管理与利用平台,提高科技项目管理水平和效率。

中医药继续教育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教育资源,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多方协作的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国中医药继续教育信息网络。积极开发和推广中医药电子课件和传媒系统,充分利用中医药校园网络资源,满足乡村医生、社区医生、专科医生等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接受中医药教育的需要。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强对继续教育项目申报、审定、实施、检查与评估的管理,提高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水平。

中医药信息化是一个漫长的历程,它需要多学科交叉发展,而且需要历代学者的研究沉积。目前,我国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整体上看,各地区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还不平衡,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与中医药事业发展还不相适应。一些地方和部门对中医药信息工作认识不足,基础建设还相对薄弱。在《“十一五”规划纲要》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之上,充分利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技术,实现中医药知识的传播和更新速度会更快。加速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将极大地促进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使我国的中医药在世界上继续保持领先的地位。

[1]贺浪冲.现代中药物质基础研究方向探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思路与方法,2004,(6).

[2]陈磊.我国医疗信息系统急需实现标准化[N].科技日报,2009-06-29.

[3]佘靖.21世纪中医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专论与漫谈,2000,(2).

An Analysis and Design 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I nformation System

Ca i Hong1,Yu L in2
(1.Shanxi I ntegrated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Taiyuan,Shanxi,030006; 2.Shanxi TV University,Taiyuan,Shanxi,030027)

The Chinese medical infor mation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business ofmedical and health infor mation, 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edite the construction ofmedical infor mation for improving the scientific manage2 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to promote the cause of Chinese medicine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level and ability to innovate,to achiev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Chinese medical infor mation;system;design

G710

B

1008—8350(2010)01—0100—02

本文责编 安春娥

2009—10—13

主要作者简介:蔡 虹(1975—),女,山西太原人,山西综合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信息网络病历中医药
强迫症病历簿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大数的认识”的诊断病历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教义学展开
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适用边界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为何要公开全部病历?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网络共享背景下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