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元化为导向,完善高职教育就业体系

2010-08-15 00:52徐凤萍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院校

徐凤萍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以多元化为导向,完善高职教育就业体系

徐凤萍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2009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30万。近年来,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高职高专毕业生这一群体所面临的就业难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而,积极探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高职;就业;问题;对策

2009年我国有600多万的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问题,而占据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就业问题尤为突出。如何有效地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使之顺利走向社会,已成为高职教育事业发展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总体情况

2009年2月底完成的2008届大学毕业生调查研究,抽样达到44.4万人。除各级本科院校外,调查覆盖的高职高专院校为1688所 (部)(包括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部)。此次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和2007年相比有所下降,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下降4个百分点,非211本科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下降3个百分点,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达84%。其中,专业对口的逾50%,专业不对口的约占32%,自主创业的比例约为1%。

(二)高职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在整个大环境下,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持续走低,抛开那些有水分的统计数据,实际的情况是近几年高职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一直维持在40%左右。当然,我们也注意到,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招生与就业情况有所好转,某些地区、某些高职院校甚至出现了就业、招生两旺的喜人势头。但就总体而言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仍然相当严峻。事实上,高职毕业生群体的真实就业状况,远没有那些让人乐观的上报统计数字那样美好。

1、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相对不高

高职毕业生就业率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用人观念的改变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而逐年有所提高,但与普通本科生相比仍处于劣势。

2、认真分析、总结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从近几年高职学生的就业现状来看,出现了如下的几种现象:一是高职生就业率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用人观念的改变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而绝对数字逐年有所提高,但实际就业比例却是下降,普通本科生、中职生就业状况仍然好于高职生。二是制造类专业高职生就业状况好于服务类专业高职生。三是发达地区高职生就业状况好于欠发达地区高职生。四是品学兼优、综合素质好的高职生就业状况好于只是学习好而综合素质差的高职生。五是人文素质好的高职生就业状况好于人文素质差的高职生。

3、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在基层

从公开发布的一系列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科技含量高的部门,对普通高校的毕业生需求多,反之则低。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量由事业单位向第一、二、三产业部门呈逐步的上升趋势。最高达到了38%,尤其在乡镇企业对高职人才需求量呈超常趋势。因高职毕业生的培养方向决定其就业方向,其就业岗位主要在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一线。第三产业和乡镇企业为高职毕业生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更多的高职毕业生应该流向底层部门。

4、社会整体认同度不容乐观

近几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走低而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提升的事实至少说明,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同度有所改观。但不容乐观的是,这个改观并不能证明高等职业教育本身的定位、质量和特色具备相对优势。相对传统精英教育来说,高职教育还是新事物。家长和学生在应对大学选择时,仍然会首选本科院校。

根据调查,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是从学历层次上理解认识高职教育。认为高职作为专科是本科的压缩饼干。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统计数据时也大多以专科一词代替高职,这无形中起到了对正确认识高职教育的误导。同时,高职教育因为规模扩张过快导致办学条件无法支撑内涵建设而出现质量下降,因不重视特色而形成千校一面,因个别高职就业率造假而导致信誉危机等等。这些因素,都直接和间接地导致了社会对高职整体认同度虽有改观但仍然总体不高。

5、个人职业拓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不容乐观

现在要求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高技能人才,而确立培养规格时又从学历层次的角度强调了专科的知识、素质要求,这导致高职毕业生因素质和内涵不高,而在岗位发展中很难向技术和项目管理领域拓展。而从高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来说,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政策一般规定专科毕业生工作一定年限才能报考国家二级职业资格,而对本科生的限制就没有这么苛刻。非职业型人才条件反而比职业型人才条件更有资格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这本身就阻碍了高职人才的职业发展。这说明,高职人才培养中轻视了技术、技能向职业转化过程中素质和人本的决定性作用,使毕业生在就业中出现有技术能力而缺职业素质和人本品格,从而影响其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6、创业水平严重落后

教育部公布数据显示,2007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为13000人。资料显示,我国大学生创业率只有不到1%,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率不超过0.4%。

二、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超级人口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日趋严重的就业问题不可避免地显现了出来。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从全国范围来看,就业的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一)国际、国内经济起伏对就业产生的不利影响

由于国际经济和国内市场的影响,国有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减员增效措施的实施,中央机构改革方案出台后,各级行政人员不断精简、分流。使得失业、下岗、待岗职工人数与日剧增,己达到1900万人,即使以就业率为30%计算,这些实际失业人员可能就业的就有540万—570万人。我国大批下岗人员“再就业”,挤占了本属于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对毕业生就业构成竞争关系使得就业岗位更加短缺。

(二)城乡差距继续扩大的负面影响

城乡收入差距的继续扩大,使得大量农村主要劳动力涌进城市,进城务工的劳动者队伍进一步扩大,目前我国农村有1.5亿左右的富余劳动力等待转移,每年新增人数在800万一1000万人。预计年均增幅将在5%以上。虽然农业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就业去向与大学生就业的岗位层次不同,但是仍然会挤占一部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岗位。

(三)求职猛增,岗位有限

长期以来,我国劳动力一直相对过剩,目前又是我国新一轮的就业人口峰值期,就业难是大家面临的共同难题,当今高职生可谓生不逢时。

(四)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

退休人员第二次就业者日益增多。全国约有20%以上的退休人员实际上并未退出工作岗位。上述情形表明我国的就业与再就业形势己经进入了相当严峻的时期。

在就业问题上,不正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人才竞争的激烈性,盲目乐观是危险的,但因此丧失信心,看不到高职学校毕业生潜在的就业机遇也是不正确的。从国家的经济走势与就业政策导向的角度,用突破传统就业模式的眼光看待问题,用发展的思路来解决问题,我们就会发现,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虽然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同时,也蕴藏着极大的人才需求潜力和就业机遇。

三、以多元化为导向,完善高职教育就业体系

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是改革和发展的“阵痛”,我们没有必要回避,必须认真正视这个问题。同时就业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学校、家庭、学生个体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因此,认真分析研究、总结、找准症结;积极寻找突破口,采取切合实际的应对措施,才能真正提高就业率,推动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加强并改进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及创业教育工作

1、建立一支专业化、科学化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开展就业服务工作的好坏,取决于学校对就业工作的重视和具体措施的落实。要搞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必须建立专业的、科学化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要加快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选拔综合素质高、具有强烈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优秀人才从事就业指导工作。

2、做好高职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

做好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能够确保毕业生顺利的就业,各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具体途径的探索,有以下几点值得了解:

其一,构建就业信息平台,使毕业生及时全面地了解社会职业和社会用人需求的信息。通过在特定地区设置就业服务点,建立长期、较稳固的就业信息网和就业基地,及时调查了解社会就业形势和社会用人需求信息。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量大,传播迅速、及时的优势,建立网上就业市场,收集、发布就业供求信息,一方面把毕业生推销出去,另一方面把更多用人单位引进来,实现毕业生就业门路广、选择余地多,提高就业质量。

其二,校企合作,不断拓宽就业渠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扩大学校与各用人单位的联系,通过多种方式,拓宽学校的就业渠道。探索与用人单位直接联系,直接推荐毕业生就业的灵活方式,建立校企长期合作的就业模式和用人单位的定向委培协作关系,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其三,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关系,促进就业推荐工作,确保就业质量。充分利用学校全体教职工、学生家庭与亲戚、历届毕业生等各方面社会关系资源,大家为就业工作群策群力,促进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

3、突出就业指导的全程化、专业化、全员化,搞好跟踪服务

(1)就业指导全程化

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应贯穿在高职教育的始终,服务对象要面向全体学生,并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指导,提供差异化服务。对一年级的学生,可进行职业兴趣测试和心理测试,使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让他们了解相关职业知识,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进行必要的知识技能储备,提供兼职工作和社会实践的机会。对于毕业生应从职业的选择、求职的准备、职场关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强化求职技巧,同时加强就业心理辅导,要根据学生毕业前普遍出现的茫然、恐慌、浮躁和焦虑等特殊情绪心态,提供相应的心理慰籍辅导,确保学生从心态到行为都能顺利地完成角色转换。

(2)就业指导专业化

为推进就业指导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进程,可以吸纳校内外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从事就业指导的研究、教学和咨询工作,并对从业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使就业指导人员具有较成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掌握心理学、教育学及法律等相关知识,以便进行科学系统的就业指导。更重要的是就业指导要依托专业背景,结合社会需求及未来的职业领域,特别是对于专业发展和可能的职业领域,要有前瞻性的了解,让学生能够前瞻性地把握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使他们在校期间就开始明确地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准备。

(3)就业指导全员化

对学生的择业观念和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仅仅靠就业指导中心是不够的,它应该成为全体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共同责任,尤其应该成为院系一级的重要职责。这有利于结合学科、专业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也便于与行业内各部门建立密切的联系,了解特定的职业、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4)搞好跟踪服务

搞好跟踪服务,了解信息,真正体现“一切为了学生”。在搞好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的同时,学院还要定期对用人单位进行回访,电话联系,跟踪了解毕业生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对不适应岗位的学生重新进行推荐,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就业,学院还通过多种媒体和往届未就业的毕业学生联系、登记,为他们再次提供就业信息。与用人单位和学生保持热线联系,及时听取和了解他们对教学工作建议,并通过他们所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和修改教学计划。

4、在高职教育中大力推进创业教育

自主创业是时代发展的趋势,近年来学生的自主创业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生机,在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大形势下,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不应该只是一个被动的求职者,更应该是主动的职业创造者,他们利用自己的才能和技术,自出资金,技术入股,寻找合作等方式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无疑在解决就业问题上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为自己,也为别人找到一条就业的新路。为了顺应这一趋势,激发和培养高职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一改过去的“铁饭碗”为主动为自己“找饭碗”、“造饭碗”。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二)各级政府要完善政策法规促进毕业生就业

1、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强宣传,营造高职就业的良好环境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政府应该履行的责任。国家应积极增加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为其改革和发展提供条件保障。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统筹各专项资金的安排,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央财政部提出,各级财政要如同重视普通教育一样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增加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支持高职院校更新实习设备,改善教学条件。所需职业教育经费,也要列入年度预算,确保及时到位。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高职高专教育的扶持力度,实行“平等对待、适度倾斜”的政策。如同高等院校本科大学生一样采取奖学金、贷学金、减免学费等措施,鼓励学生报考高职院校。学校知名度不应该作为划拨办学经费的条件,教育方针、政策应该适度偏向本身不具有优势的高职学校,本、专科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融合,这样才能形成并促进整个教育体系的良性发展。对于广大企业、用人单位,要积极倡导合理利用人才资源,遏止人才高消费之风,在全社会树立“文明用人、合理用人、规范用人”的观念。

政府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有关职业教育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同时要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另外,虽然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及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对经济社会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已为有识之士所认可,但目前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百姓来说,报读高职院校实在是无奈之举。事实上,办得成功的高职学校不少,就业率也较高。

2、加大高职毕业生调控力度,落实就业政策

鉴于目前高职教育遍地开花、无序竞争、职教特色不明的现状,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根据经济发展需求设定高职教育规模,对适合开办高职教育的本科院校或中等职业学校做出限制性规定,保护现有的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一方面避免重复建设和教育资源的浪费,使高职教育由重视规模发展向突出结构调整、提高办学质量转变;另一方面,集中力量研究高职教育的办学规律,使高职教育步人正轨,办出特色。

同时,国家要加大高职毕业生就业政策的落实力度。良好的体制和环境是实现毕业生就业的前提和条件。近几年,中央有关部委连续下发文件,从政策上缓解了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但政策的制定与监督实施方面有些脱节,导致一些政策仍“悬在空中”。有关部门应成立专门的检查组到各地,督查各地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落实情况。因地方上教育、人事、劳动、公安等部门对大学生的就业都有不同的规定和限制,相互间也有冲突。要解决这些矛盾,政府应积极做好指导协调工作。这样,才能为高职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促进其就业。才能把“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3、建立劳动社会保障、教育行政部门与高职院校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机制

高职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尤其是与毕业生关系最为直接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他们一方面要为毕业生就业制定相关政策,另一方面相互之间要加强配合与协作,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共同搭建平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应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建立专门的高职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作用,建立高职毕业生求职信息库,并要与用人单位沟通,大力搜集适合高职毕业生的岗位信息,促进供求匹配,为企业发布用工信息和学校毕业生发布求职信息提供平台,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机制。

4、构建多元化的就业渠道

(1)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破解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途径。吸纳社会劳动力最多的是基层。目前我国农业人才只占全国人才总量的7%,而偏远地方只占2一3%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基层建设和发展的需求。

从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内经济平衡发展等因素看,人才向基层走、向中小城市流动将成为趋势。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和吸引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农村和基层就业,解决毕业生的后顾之忧。

“三支一扶”计划,基层志愿者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都是很好的扶持活动。目前,国家及全国各省市都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措施鼓励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去工作。

(2)加强与中小型企业的合作、拓宽就业范围

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在企业之间分布很不均衡,矛盾主要表现在大型企业人才过盛,中小型企业人才短缺。据统计,目前我国最大的劳动力市场是我国中小型企业,己经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为城镇提供了75%的就业机会。我国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在中小企业,可以说中小型企业是大学生就业的天堂。中小企业的飞速发展急需高等教育为其提供充分的智力和人力支持,但当前我国最缺的是能够直接为中小型企业服务的高等教育和专业。所以,在高等教育与中小企业之间建立一种亲密合作的伙伴关系显得十分迫切.学校应拓宽产学研合作的范围,加强与中小型企业的合作,拓宽毕业生就业的范围,缓解毕业生就业在企业之间分布不均衡的矛盾。

(3)鼓励到非国有企业就业

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在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的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国家和地区政策的倾斜,我国高职毕业生到非国有企业就业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制约和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毕业生到非国有企业就业应做好以下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转变传统就业观念。加大管理力度,规范非国有企业用工制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毕业生到非国有企业就业提供政策保障。加大服务力度,为毕业生到非国有企业就业创造条件。加大人事代理力度,解除毕业生到非国有企业就业的后顾之忧。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是一个具有时代性的系统工程,它既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又具有导向性。高职院校既要积极地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又要多方引导,实现多元化就业,改变学生一次就业定终身的传统观念。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渐复苏,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将会逐渐得到缓解。

[1]教育部.教育部统计报告[R].教育部网,2003一2006.

[2]卢佼.全球背景下我国青年失业问题及对策之研究[C].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吴雪萍.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改革及其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1.

[4]壮国祯.高校扩招以来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高教,2006,(4):64一65.

[5]彭振宇,马必学.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之道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7):76.

[6]谷真研.高职学生就业问题初探[J].黑龙江教育,2003,(12):35.

[7]李国志.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因素分析与对策[J].连云港职业学院学报,2002,(2):55.

[8]蔡泽环.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探讨[J].求实,2009,(3).

[9]张军,杨莉.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题及对策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2008,(4):227-281.

G719.21

A

1008—3340(2010)01—0010—04

2009-12-11

徐凤萍,女,山东广播电视大学经管学院书记、编审。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