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的精神成人

2010-08-15 00:52全传飞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成人校园文化人文

全传飞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的精神成人

全传飞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大学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专业人才,更重要的是把他们从精神上培养成人,这样的培养势必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积极活跃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精神面貌的养成有着深刻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因此,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大学生成为引领时代的先锋和先进文化的倡导者。

精神成人;慎独;校园文化

近几年来,有关大学生反常行为的报道很多,先是云南大学的马加爵用铁锤敲击同寝室四名室友头部致其颅脑损伤死亡,继而是清华大学学生用硫酸泼熊、复旦大学研究生虐猫,还有频频发生在北京大学、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博士生坠楼事件,再是2008年10月29日,中国政法大学43岁教授程春明被学生付某砍死在讲台上。我们被震惊的同时也对当今的大学充满了惶惑和忧虑,曾被推崇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怎么了?他们是缺少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还是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大学教育理念出了问题以至于我们的大学生精神面貌出现了扭曲!我们大学的培养目标到底是什么呢?

一、大学的培养目标

儒家经典《大学》写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这样一种价值理念: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君子”,在现代环境中说,也就是培养有美德的“公民”;19世纪中叶,英国大教育家纽曼,他在出任大学校长时便说:“真正的大学教育是什么?不是专业教育,不是技术教育,而是博雅教育;大学的理想在于把每个本科生的精神和品行升华到博雅的高度;这样的人首先他在精神上就是健康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他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中还说:“真正的人要有一种精神——人的精神,这种人的精神会在信念与情感、意志与追求之中,会在对待他人和自己本人的态度上,会在分明的爱与憎、在善于看到理想并为之而奋斗的方面表现出来。”无论是大教育家纽曼还是苏霍姆林斯基都强调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养成,真正的大学不仅仅是培养专业的人才,更重要的应该是把大学生从“精神上”塑造成人。我们培养出的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应该是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人文关怀和丰厚的文化底蕴的人。

二、大学生的精神成人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夏中义教授指出:在生理学与法学层面来理解“成人”:前者是指身体发育,长个儿;后者是指领取身份证,享有宪法规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以脱离父母的监护。夏教授并没有给“精神成人”下一个严格而精确的定义,但是他在《消费主义与精神成人》一文中指出“精神成人”:是指一个人之为人的价值的根基,乃至做人的道理,不仅自己心里面明白而且时刻用这么一个道理来约束自己,把做人的道理渗透在自己每天的、日常的、生活的细节里面去。在此笔者将“精神成人”进一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慎独的品格;三是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四是具有最基本的人文素质。

第一,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也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准则。人只有首先搞清楚人是从哪里来的,以及人与他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才能确立价值取向的标准,正确处理生死、荣辱、苦乐等各种关系问题。而人生价值的教育,实质上是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贡献与索取的关系问题。[1]只有我们的大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行动的指导,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扬帆远航!

第二,慎独的品格。“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最先见于《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也就是说,君子越是独自一人、没有监督时,越要小心谨慎,不做违反道德的事。由此可见,“慎独”指的是人们在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从而使道义成为一种信仰,时时刻刻伴随主体之身。

“慎独”作为自我修身方法,不仅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对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当代大学生更应以“慎独”作为衡量自身是否坚持自我修身以及在修身中取得成绩大小的重要标尺。

第三,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要用我们特有的传统美德维护人心,明确发扬传统儒家伦理中具有时代意义的价值内容,对“忠孝仁爱礼义廉耻”赋予新的内涵,把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落实到真正的行动中去。

第四,具有最基本的人文素质。人文这个词最早见于《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话的意思是,通过观测天文,以查明时节变化;通过观察人文,以教化而成就人间社会。我们所讲的人文精神或人文关怀就是关于人的精神生活的方式、态度、思想、观点。[2]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们过度地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了人的精神生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导致人类社会出现了不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层次。

我们的大学生必须理解社会人文环境变化的人文意义,并用人类文明的精神遗产去陶冶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三、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精神成人”的熏陶

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同样的道理校园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将熏染出学生独特的气质。一方面,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人的精神是相通的:大学生的精神是与同学、与老师、与校园文化的精神相通的。那么,到底什么是校园文化以及如何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呢?

校园文化是指学生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学校特色的、师生一致认同的思维模式,道德规范、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的总和。[3]笔者认为要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必须重视校园建筑和自然景观对大学生的熏陶。校园设施的建设和校园美化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校园文化的关键环节。我们的大学校园可以结合中外典故、历史人物、自己的校史等,在校园建立风景点。例如,校园里带有精卫填海的人工湖,亚里士多德、闻一多的雕像,自清亭、陈独秀活动的遗迹等等。这一方面美化了校园,成为校园中的景点;另一方面这种遗迹、优秀人物的纪念亭,与校园中的几尊浮雕一起构成了鞭策活人的场景。每当我们的大学生在这样的校园漫步,自觉或不自觉的与先烈或伟大人物的雕像对视时,怎会不想起他们卓越的智慧和他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顽强不屈的献身精神,怎么能不令人振奋,催人上进!

第二,通过学生社团与主题活动、传统节日的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学生社团是校园里自发性的群众性团体,根据各社团不同的宗旨和性质,可以划分为理论学习型社团、爱好型社团、社会公益性社团。这些学生社团可以结合重大事件、重要纪念日,以纪念会、座谈会、报告会、沙龙、主题团日和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不断深入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借助端午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等各种传统节日,开展一系列的知识讲座、图片展览、音乐影视欣赏,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发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可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第三,重视人文课程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总体规划、系统安排,结合每个年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人文科学类课程设置和人文社会科学系列讲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人文科学方面的选修课要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学、文化、哲学、历史、心理等多方面的内容,能够从多方面满足学生的精神生活需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思想境界。

第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亲其师,信其道”是我国传统的师生伦理,而2008年传出的中山大学博导艾云灿“精神虐待”研究生,中国政法大学的“杨帆门”事件,无不都对我国这一传统的价值观念提出了挑战。有人反思说:大多数人将本该弦歌不绝的校园生涯变成了应对敷衍。南墙推倒可以重来,校名改变可以恢复,唯有“学园感”的丧失,才是大学精神无可挽回的沉沦。[4]因此,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仅要具有突出的科研能力、丰硕的学术成果,更应该是充满人性化、严格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规范自我,真正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担得起为人师表的美名。同时,站在社会角度看,优秀的教育者,是把大学生引入社会轨道的重要推动力。[5]

我们的校园不一定大,但绝对要讲究校园文化的积累。在西语里,“文化”与“土地”根本相关,先是指在土地上耕耘种庄稼,然后才引申到精神意义上,指人在精神上“耕耘”,陶冶修养。对于德国人,文化就和庄稼一样,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6]校园文化也该同样如此,真正的校园文化不是贴在墙上的标语,而应该像青草和树木,从泥土里长出来自然地散发着清香。校园文化需要我们继往开来,不断地积累沉淀,让一颗颗年少轻狂的心能够在这里充实、丰盈、丰富乃至成熟!有人说剑桥大学的学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被教授的烟斗熏出来的,这种教育才是迷人的教育,因为深入骨髓。我们也希望先进、活跃、健康的校园文化能够像剑桥大学教授的烟斗一样熏陶着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深入骨髓。

[1]马凤强,周月华,王英姿.新疆大学生思想政治研究[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07:82.

[2]《中国大学通识讲座001》编委会.中国大学通识讲座001[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69.

[3]谭正.对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思考[J].经济与文化,2008,(5):72.

[4]杨早,萨支山.话题2008[M].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9:2.

[5]陈文江.民主和谐:中国社会年报2008年版[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254.

[6]河清.全球化与国家意识的衰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96.

G641

A

1008—3340(2010)01—0020—02

2009-11-07

全传飞,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08级研究生。

猜你喜欢
成人校园文化人文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成人不自在
人文绍兴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人文社科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Un rite de passage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