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总规修编中山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探讨

2010-08-15 00:51陈群元
山西建筑 2010年12期
关键词:山体山水园林

李 巍 陈群元

在我国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中,许多城市把自己定位为山水城市,标志着中国城市的发展从引进模仿西方城市理论和发展模式进入到了立足自身文化传统,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现代化道路的新时期[2]。长沙市依山傍水,集山、水、洲、垸、城于一体,属于典型的山水城市,正在开展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如何建设好山水城市是一个重要的编制内容,也是反映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以下结合长沙的实际谈几点个人认识。

1 山水资源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1.1 珍贵的山水资源是不可复制的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是城市面向外界的名片,是城市特色的组成部分,城市形象的塑造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自然山水资源则是不可复制的城市形象要素之一。杭州之所以被誉为天堂,得益于湖光山色。山水是构成城市的骨架,无论是我国古代风水学说,还是现代的山水城市理论都阐述了山水与人居环境的紧密关系。依山傍水,既是陶渊明笔下理想家园的模式,也是城市选址的重要依据。它虽然受我国传统风水学说“天人合一”及“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影响,但最主要的是从人的生理、心理角度来分析,居住在美好的山水间,的确是人类最原始而又最高的境界。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常常模拟自然山水,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特色[3]。山、水是构成园林的要素,一个扩大了的园林是山水城市建设的目标,而自然山水则是这个大园林的背景。这个背景的完善,就如同布的底色一样重要。自然山水因其独特的地理因素而各具特色。山的平坦、高低,水的曲折、缓急各不相同,可以说,人们能够造出一幢建筑形式相似的大楼,却不可再塑一座与自然山体一样的山林。尽管园林中重视追求“宛自天开”,但也只能达到“宛自”,只能是小中见大的咫尺山林。可见人造园林与自然山水资源对于一个城市的重要意义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长沙的湘江、桔子洲、岳麓山等都是不可复制的自然山水资源。

1.2 山水资源是得天独厚的生态要素

山水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理念转换,是从城市建设公园到使城市成为公园,也就是把城市作为一个大园林来建设,而强调城市生态是山水城市建设最基本的要求。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是构成城市整体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完善的城市生态系统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城乡一体化,也就是把城外清新、自然的生态导入现代化的城区。而通过自然绿地系统恰恰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对于山水资源丰富的城市来说,山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便奠定了城市绿地系统的基本框架。长沙市的城市绿地系统中由自然山体形成的公共绿地,如岳麓山和周边大大小小的山体,以及湘江、浏阳河、捞刀河等河流的沿河两岸,占城市总绿地面积的60%以上,它构成了城市大环境绿化。山体植被和水体水质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绿地的总体水平。可以说,长沙城市的绿地系统主要依赖于自然的山水资源,山水城市建设中整体生态效益的发挥离不开对山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2 总规修编中山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措施

随着两型社会建设、中部崛起等战略的实施,长沙又迎来了新的重要发展机遇,城市大规模的扩展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如何在城市建设中保护我们有限的弥足珍贵的山水资源成了摆在每一个城市建设者面前的严峻课题,保护和利用好我们的山水资源也是每一个城市建设者的神圣使命。

2.1 合理规划,确定山水资源的利用范围

合理确定开发与利用自然山水资源的对象与范围,是建设山水城市中利用自然山水资源的首要步骤。在城市建设中应把山水资源作为城市建设中的自然财富来规划,它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1)维护城市景观的需要;2)维护城市生态的需要;3)创造休闲娱乐场地的需要。在本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要把自然山水资源的保护纳入到规划之中,从宏观上控制破坏性建设,并制定城市景观设计,划定自然山水的保护利用范围。当然,保护自然山水要根据城市的用地特点合理规划,在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同时,把山水资源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应根据立地条件、景观要求,确定保护利用的范围,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长沙应该把整个大大小小的各种山体、水系作为一个整体的城市生态系统来研究保护与利用,通过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切实把受保护的山水资源控制起来,构建一个城在绿中,绿在城中的良好生态格局。

2.2 完善植被,发挥山水资源的生态作用

山体植被是山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植被是山体的灵魂,有了它,山才有了灵气。针对城市山林景观的生态要求,结合土壤、地质等立地条件,总体规划编制中要制定出城市规划区内山林植被的详细保护、改造方案,加强对山林植被的保护与改造,以发挥其最大的绿化生态功效和游览观赏价值。长沙山体,如岳麓山的植被保护较好,但周边有些山体的植被状况不是很理想,对这些山体的植被改造在保护规划中应被作为重点考虑因素。其基本原则是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地适树,考虑山林生长的特殊性,选择耐瘠薄、抗旱性能好、抗性强的树种。土壤较肥沃的山地,可营造特色果园、竹园作为增加山林经营发展的途径。同时,在建设山体公共游园时,可重点种植适量的观赏树种,以丰富景观。总之,通过绿化山体的各种方式增加立体绿化,在丰富山体景观的同时增加绿量,营造青山绿树。而增强水体的生态功能需做到:

1)要通过合理划定蓝线范围,切实保护各种水体的岸线资源;2)要改善境内湘江、浏阳河、捞刀河等水体的水质;3)要加强对湿地植物的保护,尤其是对河漫滩以及洋湖垸等湿地植物的保护,从而既增强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又可发挥其旅游功能。

2.3 糅合文化,增加自然山水的意蕴内涵

在山水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如何使中国的园林构筑艺术应用到城市大区域建设中,重要的手段之一是要根据各城市的地域特色,把城市的历史文化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中,使城市的文脉得以延伸。享誉世界的城市学家伊利尔·沙里宁曾经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里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4]。这段话深刻地揭示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是文化的物质载体这一理论。而城市的文脉延伸在建设中首推寄情山水,使历史文化、人文景观与自然山水有机结合。自然山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不但要画好龙,而且要点好睛。画好龙,指的是保护山水、完善植被等基础工作;点好睛,则是要运用各个城市自己独有的地方历史文化去诠释城市的建设,增强城市的地域魅力。长沙建城历史悠久,从春秋战国楚城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建城历史,名人辈出,人文荟翠,湖湘文化底蕴深厚,因此,总规修编中对山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的专题规划应特别注重糅合地域文化,于自然山水中延续城市文脉,充分诠释长沙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3 结语

山水资源是城市建设中的天然财富,是一种非常珍稀的资源,是别的城市无法复制的资源,需要我们以一种像对待钻石珠宝一样的极其爱惜的心态去保护与利用它们。同时,山水资源也会因为人类的合理科学地开发利用而焕发生机与活力,让每一个营造山水城市的建设者都能为人们留下经过“滋润”“活化”而变得更加美好的山水。希望通过新一轮的总规修编和每一个城市建设者的努力,努力把长沙建设成为一个国际知名的生态山水宜居城市。

[1]丁艳春.山水城市的塑造与保护[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9):114-116.

[2]周秀云.自然山水资源与山水城市——以诸暨城市建设为例[J].中国园林,2002(4):86-89.

[3]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美]伊利尔·沙里宁.城市的发展与未来[M].顾启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猜你喜欢
山体山水园林
爱在一湖山水间
山水之间
清代园林初探
一处山水一首诗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济南市山体修复中的植物应用与技术——以济南市卧虎山山体公园为例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山水》
山体别墅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