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区植物景观设计

2010-08-15 00:51吴利华尹建强
山西建筑 2010年12期
关键词:水区滨水绿地

吴利华 尹建强

在高楼林立的城市街头,随处可见的葱郁的植物景观让城市具有了生机、宜人的尺度和细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对于生态化理念与人性化设计观念的深入,滨水区开发由早期的商业、工业、渔业和防洪功能逐步向休闲功能转变,城市滨水绿地的建设在逐步成熟的滨水区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将逐渐脱离以前单一的功能和视觉的环境空间,成为具有生态、实用、经济等综合效益的滨水绿地[1]。

1 城市滨水区概念及内涵

1.1 概念

从城市滨水区的环境特征方面阐释: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特定的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按其毗邻水体的性质可分为滨河、滨江、滨湖、滨海等,是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建设系统交融的城市公共开敞空间,具有导向明确、渗透性强的空间特质。

1.2 内涵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的重要开敞空间,已经成为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体现自然与功能的属性。作为城市的蓝道,它与城市道路系统构成的绿道以及城市其他组团绿地一起,构成城市绿地系统。维护城市空间环境的持续稳定;同时,作为城市开敞空间,具有视线通透和景观共享的优越条件,从而成为许多城市的点睛之笔,展现城市的风貌。

2 城市滨水区特点

1)地形:狭长,呈带状分布。根据滨水地带的地形特点,植物景观在空间结构上具有连续性,表现为序列性的空间组合和变化性的构图形式。2)生态交错带:滨水地带处于水陆交界边缘,正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带。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物质和物种常沿河流进行迁移,自然状态下的河岸带常表现为连续分布的绿色植被带,景观生态学对其定义为河流廊道[2]。这里物质、能量的流动与交换过程非常频繁,因此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很高,与这种生态过程相适应,水滨的植被表现为物种丰富,结构复杂的植物群落形式[3]。

3 城市滨水区空间划分

1)远水空间。城市滨水区紧靠城市运行体制的地区,常常作为城市代谢的缓冲地带。在空间形态上展示水滨开发的居住、商业、办公等建筑,是城市扩张的地带,因此,也是滨水绿地硬质景观要素含量最高的区域。绿地形式以带状的花坛、建筑附属组团、草坪等大色块和疏落式种植为主。2)近水空间。范围是滨水防洪堤与城市的滨水大道之间,景观组织为线面结合的形式,空间形态或开敞或闭合。此区域是滨水地带的主要活动空间,是景观绿化的中心地区,除了大量的组团绿地造景以外,还包含滨水绿地的生态绿林空间、滨水广场、城市公园等。3)亲水空间。范围从江面至防洪堤,空间形态为顺护坡跌落伸向江面的开敞空间,具有水陆互动的特征,以创造人为的亲水空间。

4 滨水植物景观设计

4.1 概念

滨水植物景观是指在水岸线一定范围内所有植物按照一定结构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滨水地带的建设中,植物既是构成景观的基础,又是发挥滨水生态效益的决定因素,同时,植物营造的空间为城市的人们提供了户外游憩场所[1]。

4.2 设计的三个境界

1)生境。植物是有生命的生物,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土壤和水体等自然要素,保证植物的存活和正常生长,是设计应该考虑的首要条件。因此了解适应在滨水区环境生存的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构建合理的植物群落,是设计的第一步。2)画境。西晋诗人张翰《杂诗》:“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轻条总若翠,黄花如散金。”体现了植物朝暮的色彩之美。春的盎然桃红柳绿鲜花绚烂;夏的葱郁蝉鸣荷青鸟语花香;秋的金黄稻花香里听丰年;冬的凋落瑞雪孕育来年的新绿。体现了植物季相的变化之美。正因为植物朝暮季节的变化,由多样的个体美所形成的群落美,营造出一幅幅不断变化的画面,给人以审美的愉悦。3)意境。中国传统造园中,通常根据植物的特点赋予植物寓意,营造出特殊的空间氛围,使人身临其境时产生文学、哲学等的联想,当观赏者领会设计者的审美意图,产生共鸣,体验到会心的愉悦时,景观设计也就超越种植的范畴,而成为触动人心的艺术品了[4]。

4.3 植物造景

4.3.1 构图形式

遵循艺术构图原理,体现植物的群体美。平面上,使用曲线为主,林缘线与水岸线有近有远,形成大小各异的空间,同时也丰富了纵向植物景观的层次;立面上,采用高矮不同的植物,根据植物树冠、树干、色彩等的差异,在保证植物习性适应的前提下,依照构图法则,进行巧妙组合,构成层次丰富、林冠线富有变化的景物景观群落。1)线条构图。平直的水面通过配置具有各种树形及线条的植物,可丰富园林景观的线条构图。笔直的水杉、雪松与平直的水面形成强烈的对比,水边飘逸柔和的垂柳与水面形成柔条拂水的协调美。滨水植物栽植的方式,探向水面的枝条,或平伸,或斜展,或拱曲,在水面上都可形成优美的线条[5]。2)色彩构图。园林植物景观有丰富的色彩,每种色彩都有着不同的情感表现。淡绿透明的水色,是调和各种园林景物色彩的底色,水池旁种植的垂柳和碧桃,春季桃红柳绿,绿水与其倒影的色彩非常和谐;秋季水边棕褐色叶的水杉形成另一种景观。简练的色彩运用,清晰的倒影使水天相接,给人无限的遐想。3)构图的序列性。由于滨水区环境的连续性,滨水植物景观在构图上也具有连续性,设计时把具有不同外貌的植物群落,构成统一中有变化的协调的滨水绿带,建立完整的河流绿色廊道;根据游览的需要,利用植物构造的空间特点,创造出动静结合、开闭变化的游憩空间,满足人们嬉戏玩耍、散步休息等活动。

4.3.2 植物的选择及空间构造

1)植物的选择。以地方性耐水、水生植物为主,保证植物种类的多样性。2)空间构造。虚空间由地被和草坪覆盖的大面积平缓地或缓坡地构成的开敞型动态空间。场地上基本无乔、灌木,或仅有少量的孤植风景树,空间开敞明快,通透感强,适于游人聚集。半虚半实空间由稀疏乔、灌木组成的半开敞型,可游可憩、动静皆宜的绿地空间。其通透性不及开敞空间,有少量遮阴树,适于喜安静的人休憩。实空间由乔、灌、草组成的结构紧密的林地,构成岸线景观的实空间,保证水体空间的相对独立性。

5 结语

设计的最终目的既为了满足人类的活动,也是为了人类与自然更和谐的相处。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最重要的开放空间,植物是城市滨水区绿化景观组成的主体,群落丰富的植物景观不仅给滨水区带来视觉艺术的享受,突出城市人文文化氛围,也为整座城市的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城市滨水区绿地的设计,除了给人类提供亲近自然的场地以外,也应该意识到滨水环境的生态重要性,只有在遵循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应用艺术原理作指导,才能建设出理想的滨水绿带,达到人类与自然地和谐共处的目的。

[1] 顾程华.城市滨水绿地的人性化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6):8-9.

[2] R福尔曼,M戈德罗恩.景观生态学[M].肖笃宁,张启德,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79.

[3] 孙 鹏,王志芳.遵从自然过程的城市河流和滨水区景观设计[J].城市规划,2000,24(9):19.

[4] 郭春华,李洪彬.滨水植物景观建设初探[J].中国园林,2005(4):59.

[5] 陈英瑾,赵仲贵.西方现代景观植栽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40.

[6] 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115.

猜你喜欢
水区滨水绿地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瓶瓶罐罐大世界之沙水区玩具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英国城市更新研究——以克莱德滨水区为例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后申遗时代杭州段运河滨水区可持续保护利用思路探讨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
走进绿地
浅谈滨水线性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