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措施的探讨

2010-08-15 00:51
山西建筑 2010年12期
关键词:工程量监理工程造价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建筑行业中工程造价管理控制的概念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原来计划经济下所形成的传统造价管理的格局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目前不断变化的建设市场的需求。做好工程造价管理是建筑工程最基本的工作,是提高投资效益和经营效果的有效手段。本文试图基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从成本目标控制体系的建立、设计阶段、招标阶段、施工管理阶段和竣工结算等方面出发,探讨全过程管理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 成本目标控制体系的建立

1.1 制定目标——目标成本

目标成本法的基本思想:制定目标成本,将目标成本按规范的成本树层层分解;再通过将预算计划落实到部门与行动上,把目标变成可执行的行动计划,并在执行过程中把实际结果与目标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影响目标成本制定准确性的原因:1)项目进度太紧。2)缺乏规范的目标成本测算体系。建立规范的流程:定义如何在项目发展阶段对“估算成本”进行测算,如何在“规划设计”“扩初设计”“施工设计”各个阶段完成对目标成本的层层细化修订,并形成最终的目标成本,指导招标、施工、采购等业务活动中的成本费用的使用和管理。

1.2 明确的岗位职责——责任成本体系

“责任成本体系”包含五大要素,即责任范围、责任部门、相关部门、评价指标、评价部门。完成上述五要素的定义,我们就可以建立起责任成本体系的基本框架,从而在“组织架构”的层面保证目标成本的顺利执行。落实责任到岗位,落实责任到人,最大程度的减少“目标与执行脱钩”现象的出现。

1.3 跟踪执行——动态成本法:一个中心、三条主线

动态成本=合同性成本+非合同性成本+待发生成本。合同性成本是动态成本中变动性最大的部分,其“高变动性”决定了它是成本控制中的重中之重。而“非合同性成本”则相对容易控制。正是因为工程合同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成本控制的复杂性,反映在实际业务中,就表现为“变更黑洞”“款项超付”等成本失控现象频频出现。所以,我们在成本管理中必须“以合同为中心”。

三条主线:“动态成本”“实际发生成本”“实付成本”。“动态成本”反映任意时段项目的综合成本及结构分布;“实际发生成本”指的是项目当前已审定的工程量,与“动态成本”对比可反映出项目整体进度;“实付成本”指的是实际已支付的款项,与“实际发生成本”对比反映出款项的支付进度,包括应付、实付的情况。这三条主线可以很好的反映出项目成本执行的全貌。

2 设计阶段中的工程造价管理

目前在项目设计阶段出现的主要问题有:1)设计变更出现频繁。2)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中缺少竞争机制,设计单位没有压力,控制造价积极性不高。3)设计工序繁琐复杂且周期长成本高。

针对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的措施考虑:1)引入竞争机制,开展方案竞赛,实行工程造价和设计方案相结合的设计招标方法。2)改变设计取费方法,实行设计质量的奖罚制度。3)积极推行设计监理制度。加强对设计的监督和审查,发挥监理单位在人才、技术方面的优势,针对设计全过程实施监理,力使项目的设计方案达到最优化,提高设计质量,有效控制造价。4)设计单位需要增加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经济的技经专家,技经专家在设计过程中应及时对投资进行分析比较,积极反馈投资信息,能动地影响设计。5)推广标准设计。采用国家、省、市级各专业部属的标准通用设计,既可以缩短设计周期,还由于采用标准构件,可以在预制厂采用定型工艺,组织成批均衡生产,既能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还可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整个建设周期。6)加强施工图的审核工作。审核的内容不仅仅是各专业图纸的交圈,更重要的是检验设计图纸与投资决策中相关内容的吻合。

3 招标阶段中的工程造价管理

1)加强施工单位的资质审查,必要时应进行实地考察,防止施工质量低劣、财物状况差、信誉差的施工单位混入投标单位之列。

2)对项目的“合理低价”应做到心中有数,避免投标单位以低于成本价恶意竞标。随着工程造价体制和管理模式改革,大型建设项目在招投标中应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即由招标人按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并提供工程量清单;投标人视自身的技术、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以及市场价格进行自主报价。

4 施工阶段中的工程造价管理

1)合同价格的确定与控制。工程项目各项工作的实施都是围绕合同总体目标来运行的,因此,有效的工程项目管理和成本控制是通过有效的合同管理实现的。2)在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关键是对工程变更实行有效控制。针对目前工程量清单报价,施工单位往往采取“低价中标,索赔赢利”的方式承揽工程。3)追求项目投资的有效控制,按照监理规定和实施细则,完善职责分工及有关制度,落实责任,从工程管理机制上建立健全投资控制系统;同时做好月度工程进度款审核,避免投资失控。4)在对主要施工技术方案做好论证的基础上,广泛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办法等等,想方设法在技术上实施项目投资的有效控制。

5 竣工结算中的工程造价管理

1)核对发包合同条款。首先应核对竣工工程内容是否符合合同条件要求,工程是否竣工验收合格,只有按合同要求完成全部工程并验收合格才能列入竣工结算。其次,应按合同约定的结算方法、计价定额、取费标准、主材价格和优惠条款等等,对工程竣工结算进行审核。2)检查隐蔽验收记录。所有隐蔽工程均需进行验收,两人以上签证;实行工程监理的项目应经监理工程师签证确认。3)落实设计变更签证。设计修改变更应由原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通知单”和修改图纸,设计、校审人员签字并加盖公章,经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签证;重大设计变更应经原审批部门审批,否则不应列入结算。4)按图核实工程数量。竣工结算的工程量应依据竣工图、设计变更单和现场签证等进行核算,并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5)严格执行定额单价。除投资包干部分外,结算单价应按合同约定或招投标规定的计价定额与计价原则执行,一般以当地(或行业)当时执行的建安工程预算定额单价,当地(或行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发布的报告期价格指数及有关规定为准。6)注意各项费用计取。建安工程的取费标准应按合同要求或项目建设期间与计价定额配套使用的建安工程费用定额及有关规定执行,先审核各项费率、价格指数或换算系数是否正确,价差调整计算是否符合要求,后核实特殊费用和计算程序。7)有关单位参与把关。建设、监理、设计、施工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经办人员应大力支持,参与把关,对隐蔽工程和设计变更的签证进行核对确认,对施工中特殊措施发生的费用等共同商定,对索赔费用进行认真落实,对结算中多报的工程价款不随意优惠等等,按照发包合同的要求和有关规定,公平公正地把工程造价落到实处。

6 结语

加强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各环节。切实加强建筑工程投资工程管理、严把设计和工程造价预结算关等工程造价的控制,在工程造价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合理有效控制建筑工程造价是完全可行的。

[1] 黄昌铁.建设单位控制工程造价方法的研究[J].山西建筑,2009,35(6):262-263.

[2] 张娟丽.建筑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与管理措施分析[J].广东建材,2009(8):344-346.

[3] 陈 明.论工程变更对造价管理的影响[J].江苏建筑,2005(3):46-49.

[4] 娄 东,姚恩锋.浅析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的造价控制方法[J].山西建筑,2009,35(27):249-250.

[5] 谢宏彬.浅析建设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重要性[J].山西建筑,2009,35(27):242-243.

[6] 何凤仙.建设项目前期阶段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与管理措施分析探讨[J].广东建材,2009(8):338-340.

猜你喜欢
工程量监理工程造价
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EXCEL在零星工程量计算中的应用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工程监理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工程量清单在公路工程招投标中的应用
工程造价之旅
造价预算中工程量清单编制的应用分析
工程量签证的几点思考
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的几点思考
推行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的必要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