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的几点思考

2010-08-15 00:51张丽娟
山西建筑 2010年12期
关键词:建筑节能能源建筑

张丽娟

0 引言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近年来建筑业创造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总体来看,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产业素质不断增强,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大量宜居住宅和宏大公共建筑物在建造和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并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2000年中国建筑用商品能源消耗已占全国商品能源消耗总量的27.8%。在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如何促进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建筑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也是业内人士致力解决的重大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面将从以下几点来谈谈建筑节能问题。

1 我国建筑能耗基本情况

我国的建筑能耗量约占全国总用能量的1/4,居耗能首位。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建造和运行使用能源,尤其是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耗能。据统计,1994年全国仅住宅建筑能耗在基本上不供热水的情况下为1.54×108t标准煤,占当年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12.27×109t标准煤的12.6%。目前每年城镇建筑仅采暖一项需要耗能1.3×108t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 11.5%左右,占采暖区全社会能源消费的20%以上,在一些严寒地区,城镇建筑能耗高达当地社会能源消费的50%左右。与此同时,由于建筑供暖燃用大量煤炭等矿物能源,使周围的自然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由于我国主要是以煤而不是以油、气等优质能源作为主要能源消耗的国家,每年由于燃烧矿物燃料向地球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二氧化碳排放第一大国。因此,中国对于全球气候变暖承担着重大的责任,而作为耗能大户的建筑,其节能也就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2 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现状

1)各地对建筑节能相关法规重视不够,执行不力。在建筑节能方面,我国颁发了不少法规,但是很多地方却对法规无动于衷,将其置于一旁。2)激励政策的缺乏,也使得建筑节能的推进步履维艰。目前,一个很大的障碍就是能源价格偏低,开发商在做能源技术项目的时候得到的利益不多,动力不足。没有利益驱动,开发商很少会自觉自愿地搞节能建筑。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的节约,没有可操作的奖惩方法来规范和制约各方利益主体积极参与。3)缺乏系统的标准规范体系。虽然我国已先后颁布实施针对三个气候区的节能50%的设计标准,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但工业建筑的节能标准尚未出台,公共建筑的节能标准也才刚刚颁布。而关于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的标准体系还没有建立。4)城市能源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还是以煤为主要燃料,城市能源结构不合理,天然气等优质能源和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利用率还很低。

3 推广建筑节能的基本思路

根据我国城镇化的特点,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加强政府导向和管理,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推广节能建筑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和措施,加大力度推广节能建筑工作。1)全方位推进,包括在法规政策、标准规范、推广措施、科技攻关等方面开展工作。2)全过程监管,包括在立项、规划、设计、审图、施工、监理、检测、竣工验收、核准销售、维护使用等环节加强监管。3)全领域展开,在资源能源消耗的各个领域制定并强制执行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标准规范。4)全行业联动,建材、能源技术、照明以及建筑节能的设计、关键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示范推广等涉及许多行业,都必须在市场机制和国家政策的双重引导下联合动作,共同推进。5)全社会参与,从政府部门到建筑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企业、各类社会组织和企业直至广大人民群众都要积极参与,尽快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

4 在推广中采取的主要对策

1)制订建筑节能法律法规,完善建筑节能管理体制。研究确定发展节能建筑的战略目标、发展规划、技术经济政策;在《建筑法》《节约能源法》和《规划法》中体现大力发展建筑节能的内容,加快制定《建筑节能管理条例》;对《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建设部令第78号)以及《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 134号)关于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做出补充要求。2)建立相应的权威协调管理机构。建筑节能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部门多,协调工作量大,应建立国家的协调管理机构。把建筑节能工作纳入到国家宏观经济运行体制之中,协调各方利益和各部门关系,明确有关职责。同时健全建筑节能的执法机构,建立以政府监督考核为主,并与企事业单位自我考核相结合的建筑节能检查监测体系。3)结合实际制定建筑节能标准,确保实施节能建筑认证和标识制度。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的专业性强,与建筑物安全性和长期使用寿命有关,但由于目前建筑节能技术水平低,性能还不完善,市场机制也很不规范,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建立国家建筑节能技术 产品评估认证制,成立评估认证管理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成立评估认证执行机构,建立推广和限制、淘汰公布制度和管理办法,规范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市场,推动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创新。4)采取经济激励措施对建筑节能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制定国家推进实施的鼓励和扶持政策;制定有效利用市场机制和国家特殊的财政鼓励政策相结合的推广政策;综合运用财政、税收、投资、信贷、价格、收费、土地等经济手段,逐步构建推进建筑节能的产业结构。5)加大建筑节能的技术投入,大力支持太阳能、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大规模使用。加强相关的关键技术、标准规范和政策研究,加快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和试点示范工程。建立和完善促进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的发展规划和标准体系;及时将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纳入标准规范。推广相关的节能技术也是推动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策略。6)全面启动北方的供热收费体制改革,制定合理的热价和收费办法,使供暖收费货币化。建议借鉴国家住房制度改革的经验,加快改革城市供热收费制度的步伐,制订合理的热价管理和收费办法,使职工供暖货币化、商品化,改暗补为明补,并加大对采暖供热系统实施分户调控室温,以及按热量计量收费工作的力度。7)推行紧凑型的城镇和建筑规划设计模式。针对我国耕地保护的严峻形势,应率先在沿海地区推行紧凑型的城镇、小区和建筑规划设计模式,追求建筑“四节”和私密性、环境生态共存的绿色设计原则。8)加强建筑节能宣传,提高全社会的节能意识。必须使建筑节能深入人心,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节能与绿色建筑宣传,广泛宣传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增强公众的建筑节能意识,提高各有关部门、单位贯彻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自觉性,努力营造各级领导重视、相关部门理解支持、建设各方积极主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良好氛围。

5 结语

推广建筑节能是当前我国建设事业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我们共同的智慧、经验和勤勉,让我们抓住机遇,协同努力,为我国推广建筑节能,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城镇化目标而奋斗。

[1] 崔月新.建筑节能的紧迫性[J].山西建筑,2008,34(29):262-263.

[2] 梁经通.浅谈建筑节能的若干措施[J].煤气与热力,1991,11(6):57-59.

[3] 刘培琴,刘淑敏.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发展[J].煤气与热力,2002,22(3):255-256.

[4] 李志杰,王万江.严寒地区居住建筑实施节能率65%的分析[J].煤气与热力,2006,26(1):61-65.

猜你喜欢
建筑节能能源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简述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现代建筑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2015年建筑节能实施的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