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黄绵土区土壤侵蚀及防治

2010-08-15 00:48乔本梅岳建芳
山西水利 2010年5期
关键词:水保总面积土壤侵蚀

乔本梅,岳建芳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9)

山西省黄绵土分布区属黄土高原的组成部分,位于黄河中游晋陕峡谷东岸,为山西省境内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是黄河泥沙的主要发源地。

1 土壤侵蚀概况

1.1 土壤侵蚀面大

据在吕梁地区调查统计,全区1km以上的大小沟道1.3万余条,沟壑面积占该区面积的40%,水土流失面积达129.912万hm2,占总面积的61.8%,其中坡耕地流失面积占总流失面积的40.8%,全区面积是全省总面积的13.5%,而年侵蚀量占全省年侵蚀量的29.8%,占黄河北干流年输沙量的8.9%,全区土壤每年有0.52cm厚的沃土流失。

1.2 土壤侵蚀区域性特征

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分布在吕梁山主脉以西,黄河沿岸西山九县大部分地区,占全区总面积的50.5%。水土流失面积占该区总面积的79%,侵蚀模数1万~1.4万t/km2,是吕梁山区主要产沙区,年侵蚀量9225.76 万 t。

土石山区:主要分布在吕梁山主峰两侧,海拔1500m以上,面积8325.13km2,占全区总面积的39.6%,水土流失面积占该区总面积的40.8%,侵蚀模数 100~1000t/km2,年侵蚀量 237.76 万 t。

黄土丘陵阶地区:总面积904km2,占全区总面积的4.3%,水土流失面积占该区面积的61.1%,侵蚀模数 2000~4000t/km2,年侵蚀量 138.09 万 t。

冲积平原区:面积1177.3km2,占全区总面积的5.6%。侵蚀模数100t/km2以下,年侵蚀量6.56万t。

1.3 土壤侵蚀强度大

土壤侵蚀强度分为四个等级:轻度侵蚀:侵蚀面积约60.23万hm2,占总面积的28.65%,土壤侵蚀方式以网状、细沟状为主。中度侵蚀:侵蚀面积21.48万hm2,占总面积的10.22%,土壤侵蚀方式以浅沟、切沟为主。强度侵蚀:侵蚀面积20.47万hm2,占总面积的9.74%,土壤侵蚀方式以沟蚀为主。极强度侵蚀:侵蚀面积27.73万hm2,占总面积的13.19%,以陷穴、溯源侵蚀,沟坡重力侵蚀为主。

2 水土流失危害

2.1 土壤肥力下降

吕梁地区农业用地约87.454万hm2,其中坡耕地占65.3%,坡耕地年均流失表土3367.09万t,每公顷年均流失表土58.96t,随之带走氮、磷、钾等养分。把流失的养分折算成减产粮食,每公顷耕地损失粮食750kg,直接影响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

2.2 破坏生态平衡

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土壤生产力剧降,致使当地农民大量垦荒,广种薄收,自然植被被严重破坏,土壤沙化,风、水蚀加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日益恶化。

2.3 水库淤积,河道淤塞

全区15座500万m3以上水库已淤积3500万m3,占总库容量的13%,平川河流大量沙石淤积河槽,使河道形成悬河。

3 水土流失防治

3.1 治理方针

一是坚持以林牧为主,走农、林、牧、工、商并举的道路,大力发展林牧业,促进粮食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彻底治理水土流失现状,使该区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齐头并进。二是坚持按流域集中综合治理:采取多年来的水土保持工作经验,如修地植树、拦水开路、缓坡修梯田、陡坡种草树,发展灌木和经济林。三是执行党的农村政策:坚持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采取经济承包措施,扶植农民逐步向林牧过渡。

3.2 治理措施

水土保持应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耕作措施三结合的原则。三项措施是有机整体,各有所长,不能取代。只有全面治理,才能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的经济效益。

3.2.1 修筑梯田

凡有坡的地方都要修筑梯田。其优点是投入少、易兴办、适应性广、一般不产生径流。对梯田的要求是田面外高里低,横向等高。地埂要运载硬,高出地面20cm;田面放宽,适宜机耕;活土层26.67cm(8寸)以上,增施有机肥料,加速生土熟化;培肥土壤,种植绿肥,3~5年有机质含量可达1%以上,每公顷产量3000kg以上。3.2.2 农田退耕

一般25°以上陡坡地应全部退耕,丘陵区人多地少坡陡,应将20°以上陡坡地的一部分修成梯田,土石山区人少地多,小于15°较缓坡耕地,也需退一部分。同时,应将退耕还林和农田基本建设结合起来。对人均耕地大于0.67hm2的地区,可采取先退后建方法;对人均耕地0.33~0.67hm2的地区,可采取边建边退方法;对人均耕地小于0.33hm2的地区,可采取先建后退方法。为保证粮食稳定增产和收入稳定增加,退耕初期可实行林粮、林菜、林油间作的过渡措施,待树木大多郁闭后再完全退掉。

3.2.3 种草育灌

在地处陡坡、阳坡上复被较差、土层较薄的地方,目前暂不宜直接植树造林,应首先繁育牧草来护坡、保肥、增厚土层,增加植被覆盖度。解决固土蓄水问题,可以采取先牧草后灌木再乔木,近期牧坡、远期林牧的发展措施。3.2.4 植树造林

根据实际情况,以水土保持林为主,并与防风固沙林、经济林、薪炭林、放牧林和四周绿化结合起来。营造水保林要乔灌结合,防蚀效果好。造林要与工程措施结合,辅以鱼鳞坑、水平沟、水平阶、反坡梯田等蓄水保土措施。经济林要辅以水保措施。

3.2.5 水保工程

河道治理本着大弯就势、急弯取直原则,采取以坝束水方法进行。固定河道要做到大涝水不出槽,达到开发利用荒滩、保护平川水地和坡乡居民点安全的目的。普通沟坝地的淤地,通过以户承包完成,力争达到3km2以下流域基本川台化。同时修建骨干淤地坝,50km2以下的大部分小流域,每条流域配套1~2座骨干坝,使土不下山,水不出沟。

4 治理成效

4.1 建成三个林带

依据不同气候特点和土壤类型,建成三个林带。

红枣林带:分布于黄河沿岸,北起兴县南至石楼县,面积约40.12余万hm2。

核桃林带:北起交城县南至交口一带,面积约38.65 余万 hm2。

平川农业防护林带:以保证粮食发展为前提,营造农田防护林、护路林、果园等,山、水、田、林、路兼治,树种以杨、柳、榆树等为主。

4.2 四个种林区

用材林区:沿吕梁山主峰两侧,以天然次生林为主更新发展为用材林区,面积32.81万hm2。阴坡树种以油松、落叶松、樟子松等为主。阳坡以侧柏、沙棘、山杏、山桃为主。

经济灌木林区:分布于天然乔木林区边缘的广大土石山区,面积17.99万hm2,以山桃、山杏为主。

果园林区:黄土丘陵红枣林带外的广阔地带适宜发展苹果、梨、杏、桃等果园。

放牧防护林区:面积约占该区总面积的46.2%。

4.3 建立草地

建立起适应不同类型区的草地12.51万hm2,并采取人工补种禾本科和豆科优良牧草。适应不同类型区草种:

丘陵沟壑区:沙打旺、小冠花、紫花苜蓿、柠条、红豆草、冰草、无芒雀麦。

土石山区:冰草、老芒麦、紫花苜蓿。

阶地区:紫羊茅、苇状羊茅、鸡脚草、无芒雀麦、小冠花。

平川区:紫花苜蓿、无芒雀麦、红豆草,林草面积占治理面积的79.22%。

4.4 水保工程

新建河坝300余km,新增滩地0.47余万hm2,完成50万m3以上的大中型淤地坝56余座,坡面减少冲刷3.89亿t,通过实施水保工程,涌现出一大批泥沙不出沟的典型流域。

猜你喜欢
水保总面积土壤侵蚀
扎根基层不动摇 倾情奉献为水保
野蛮时代终结,动保行业要自律,水保协会年会透露出哪些重大信息?
水保工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太平洋名字的来历
乡村聚落土壤侵蚀环境与水土流失研究综述
严坪林场森林抚育研究
——以起源权属为例
海坛岛土壤侵蚀问题研究
大别山区土壤侵蚀动态变化及趋势预测
我国湿地10年“丢”一个海南省
土地出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