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材料在室内空间中的表达手法探新

2010-08-15 00:51马小川杨茂川
山西建筑 2010年23期
关键词:室内空间室内设计建筑

马小川 杨茂川

室内设计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既包含了视觉艺术的内容,也涉及到工程技术的问题。再好的室内设计方案也必须要由良好的施工作业进行表达,而在表现室内设计的创意及效果中,材料是最直接的表现手段之一。地域材料也是材料的一种,相对于其他材料而言,地域材料是地区独有的,并且包含了许多当地特有的性质,本文要探讨的即是地域材料在当今的室内空间中的新表达手法。

1 当今地域性材料发展的趋势

新时代的到来,尤其是二战以后现代建筑的国际化风格在全球蔓延,建筑风格趋同与特色消失、设计思潮的世界同步等都是全球化的典型特征。新技术在材料上的不断应用,使室内设计中材料的应用更加广泛,交通的便利使得全球资源共享,突破了技术和地区的阻碍,地域材料的自然属性可以被仿制和重塑,使得地域材料的自然属性已经不再具有不可复制性。但是地域性材料在室内空间中的表达并不单单依靠材料的自然属性,更重要的是依靠材料本身长期在该地区存在所被赋予的精神上的需要和本地区文化性的认同,即是它的文化属性。在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因为精神上的需求不断的赋予了各种材料不同的文化属性,而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的不同使得不同地区的人们对相同材料也具有不同的感情色彩,由此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才能对不同的人展现出千变万化的不同心理效果。所以本文对于地域材料在当今发展下的表达手法进行探新。

2 地域性材料在室内空间中传达的信息和传播方法

任何正常人都会因为所处的外部环境做出反应,这些反应因人、因物、因地、因时都会有不同的反应,这些反应多种多样,但是人对环境的反应依然是有规律可循的。探寻地域性材料在当今背景下的表达手法,必须从研究材料给人的心理上的感受开始。

儿童对于周围环境的感知基本上是感性的认识,他们会因为周围环境中单纯鲜明的颜色而兴高采烈,喜欢简单的图形和新奇的对象,喜欢柔软或者平坦光滑的水平面。儿童对于环境的观察是笼统概括的,也是最容易还原事物的本质,这些特点有别于成年人。成年人除了感性的认识以外还会通过理性的思考去认识世界,感受到环境的特点还能通过推理想象等途径去重新诠释周围环境。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的人对于同样的环境所产生的心理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平滑舒适的材料让人感觉心情舒畅,色彩对比强烈的材料让人感觉兴奋,粗糙的材料让人感觉原始,而地域性的材料能让人感觉到地域性的文化特征,暗示空间参与者地域性的文化,从而影响空间参与者对于整个室内空间的认识。地域性材料的符号性在长期的发展中根深蒂固的植入了人们的文化理念中,应用时能够很容易唤起人们对地域性室内设计的认同。

巴甫洛夫著名的理论可以解释这一现象。“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应形式叫做条件反射。它形成的最基本的条件是:一个无关刺激物和一个无条件刺激物在时间上一次或者数次的相互一致;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离不开条件反射”。但是人是复杂的感情动物,“条件反射”相比较普通的动物有了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这种原理还可以解释另一种现象:一个有机体能够对有相似性的刺激物形成条件反射。一个人在自己相对稳定的成长环境中长大,受到自己文化上的熏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不断积累,能够分辨出各种地域性的、文化上的差异,并且人在储存信息时会像儿童一样将最简单最具有特征的信息储存起来。空间参与者进入某一种带有地域性材料设计的室内空间时,通常会做出倾向性明确而且较为一致的反应,这在一定的程度是由于地域性材料给予人的刺激而使人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对于没有社会意识和文化理解的动物是没有意义的,而且这种地域性材料给予人的体验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这就形成了地域性材料在室内空间中表达的基础。

例如我国西藏地区因为含氧量低,烧制砖瓦极为困难,也很难找到建筑用石灰,所以当地人民采用本地区特有天然土质材料“阿嘎”土作为建筑用材,长久以来形成了西藏建筑内外鲜明的地域性风格。如果将“阿嘎”土作为装饰材料用在室内设计中,就会有强烈的西藏地域风格,正是因为条件刺激了空间参与者,才会形成条件反射,才有认同这种室内风格设计的体验。当今,“阿嘎”土已经不是西藏地区专有的建筑材料,在新技术下可以仿制出类似“阿嘎”土的建筑装饰材料,在室内空间中同样能够表达出西藏的地域性风格。这就是用地域性材料的特殊信息传播进行地域性材料新使用方法的探寻。

3 地域性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表达手法

3.1 融合

当今室内设计在使用和建造上与传统室内设计相比有了技术的飞跃,许多地域性材料再不能简单的拼凑到室内设计中,必须通过融合重新构建。以往作为单一使用方法的地域性材料在新技术背景下的室内设计中必须灵活应用,成为室内设计有机构成的一部分。苏州博物馆的材料应用上,从记忆角度结合新型材料,墙壁以钢结构作为内挂,再配合干挂墙板,用当今的室内施工工艺表达的确是苏州园林本地的传统特色。

3.2 替换

地域性材料在当今科技下也不再是不可复制的稀有品,为表现室内空间,当今的设计手法层出不穷。当今地域性材料要表现的主要是内在的文化性,这种被承载的文化性在材料被替换的同时可以以另一种形式保留在室内设计中。无锡“外婆人家”中餐厅在室内设计中大量引入竹子的元素以表现竹林主题,在施工中,设计师将大量PVC管涂刷成绿色,在大量长短不一的PVC管组合下,一个竹林效果成为了整个设计中的亮点。整个竹林中没有一个真正的竹子但是完全承载了材料中的地域性文化。

3.3 延伸

地域性材料本身不应该局限于其原先自有的使用范围,更应该拓展的去对待,一个地域性材料在长期演变中在形状材质上已经给人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但是地域性材料中文化性的表达却是不需要固定模式去承载的。打破已有的条条框框去对待地域性材料必然会有新的发现。青瓦在中国南方民居是一个典型的组成要素,层层叠叠的青瓦曾经是南方民居一个重要的风景线,但是现在这种风景随着时代的进步已经越来越少了。不局限于青瓦本身的使用方法,“苏荷天地”饭店的室内设计中,将原本铺在建筑屋顶上的青瓦砌到了墙上,水乡的文化和怀旧的记忆依然能够带给观赏者以心灵上的共鸣。

3.4 重组

清水墙砖在民国至建国初期的建筑中,因为使用简单造价低廉,所以有着广泛的应用。当今人们对于材料已经有了更为广泛的选择,但是清水砖作为一种人们记忆中的材料很能表现出几十年前的环境氛围,所以成为一种室内装饰材料在当今很多室内空间中被广泛应用。清水墙砖成了室内空间中的一种墙面装饰材料,而且并不作为结构性材料而是作为一种地域性的装饰材料在室内空间中进行重组与应用。

4 结语

地域性材料的应用与设计本身是密不可分的,材料作为室内设计的基础,而设计成为材料使用的目的,两者缺一不可。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大量的设计手法不断创新,地域性材料在室内设计中应用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主题。当我们在对室内设计进行不断研究探索的同时,对过去的传统也应该进行反思和提炼,不单单将我们的室内设计成为一个简单的空间研究,更要成为整个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一个新平台。希望在世界发展潮流中,中国设计师能创造出属于中国的,也属于全人类的优秀作品。

[1] 张志奇.室内设计现状与地域性室内设计[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04(11):87-88.

[2] 李晓东,杨茳善.中国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 徐 冰.谈当代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向[J].山西建筑,2009,35(2):43-44.

猜你喜欢
室内空间室内设计建筑
室内设计作品
《室内空间设计》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陶瓷艺术品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探讨
DOE深业上城店室内设计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作品三
低碳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妙组——室内空间灯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