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雕塑在公共景观中的应用和发展

2010-08-15 00:51宋海娜
山西建筑 2010年16期
关键词:城市雕塑雕塑公众

宋海娜

作为环境艺术作品的雕塑是景观构成的要素之一,尤其在公共景观中,雕塑艺术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公共景观有着丰富的社会内涵,承载着与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与公众的关系,与城市的关系,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现代性等各方面的内容。以上几种环境要素与人的对话和沟通需要一个过程和媒介,雕塑在其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雕塑在公共景观空间中具有视觉焦点和标志性的作用,是公共景观艺术中重要的创作手段,雕塑以它独有的空间语言、材质和造型结构,让人们在近和远的视角都能感受到它的气势和活力,使观众真正融入到一种令人愉悦的空间关系中,雕塑成为构成整体景观环境有机的一部分。雕塑对于提升现代景观设计的艺术性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得景观设计的创作和表现手段更加丰富。景观设计师借鉴现代雕塑的思想和手法,或是在设计中巧妙的运用现代雕塑的语言,塑造雕塑般的景观,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和空间感受,营造出公众认知的、地标性的景观空间。

雕塑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公共景观空间中的应用和发展,对于景观设计和雕塑创作都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1 现代雕塑在公共景观中的应用特点

现代雕塑艺术伴随着它自身的发展和空间概念的转变,在公共景观空间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1)抽象化。由于具象的人或物引起人注意的是形体本身,很难融合于景观空间,成为要素的一部分,因而抽象化是雕塑成为环境空间之要素的第一步。

现代雕塑艺术不再追求对自然的描绘,而是找出隐藏在事物内部能激起审美情感的造型语言,并通过这些造型语言探求象征的手法,以象征的手法表现内在的人类的共享情感,创造出有着强烈生命力的新形态呈现于公众面前。这些形态源于自然,却又高于自然,是高度“简化”和高度“抽象”而得。现代雕塑逐渐趋向抽象化、隐喻化。

2)扩大化。随着雕塑作品从室内搬到室外,搬到喧嚣的城市街道、城市广场等公共景观空间中,为了能和周围环境相协调,雕塑的尺度不可避免的扩大,甚至达到人能进入、参与的尺度,成为能为公众体验空间的室外构造物,而不仅仅是用视觉欣赏的单纯的艺术品。空间概念的转变使雕塑的环境意识得以提升。

3)多样化。主要表现为表现形式多样化和材料多样化。现代雕塑的表现形式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自身有限的范围内,而是采纳了多种多样的艺术元素,使得雕塑艺术的表现形式愈加丰富和多元化,与其他艺术种类相互交融。其中,雕塑与绘画、建筑之间的结合更为突出。现代雕塑中的建筑性雕塑则是借用了建筑物的表现手法,将建筑中的构成要素运用到雕塑中。由于相当多的建筑性雕塑的出现,使得人们对雕塑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拓展。

现代雕塑对形式的追求,使得材料本身的特性和生命力得以显现。除了传统的材料石、木、竹、黏土、金属等,一大批新材料不断地被开发应用,像玻璃、塑料、纤维等,这些新的材料又促进了新的艺术形态的发展,出现了软雕塑、金属雕塑、纤维艺术、活动雕塑等艺术形式,使人的思维想象触及到前人未曾触及的领域。

2 现代雕塑在公共景观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2.1 现代雕塑与公共景观空间的融合

随着雕塑艺术的内涵的变化和外延的扩展,雕塑与景观之间的差异逐渐模糊。景观设计师逐步认识到,大尺度、抽象、个性的雕塑会给城市空间,特别是公共景观空间提供一个很合适的装饰,雕塑家也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参与公共景观的设计,采用大尺度的雕塑作品控制景观空间的局部区域,创作出供人欣赏、活动的雕塑作品,甚至直接用雕塑的语言和手法来进行景观的设计,这样的景观更具空间立体感。

现代雕塑的艺术创造不再注重完美的个体格局,而是注重雕塑与整体环境的关系,使其形式参与整个环境的“大空间”,以构成一个人、雕塑、环境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共享空间,表现出非凡的创造性。

2.2 公众行为的介入

雕塑作为人类的创造物,是人的情感和思想的倾诉物,成为城市情感交流的中心。它作为人与环境的交流媒介,减少了现代建筑超大尺度的疏离感,柔化了城市的冷漠感,成为城市环境和建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城市空间日益显示出开放性和流动性的特点。当代这种城市文化环境使现代雕塑与现代景观面临着挑战与机遇,艺术与公众的距离将越来越近,公众参与公共事物审美活动的主动性从而大大增强,艺术家要将作品置身于公共环境,就必须考虑环境因素的变量,考虑其艺术形态与大众日常生活审美形态两种不同文化性质的冲撞与结合。现代雕塑与景观要进入公共空间,一定要在公众之间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结合点。

公共景观中的现代雕塑,不仅需要能够“静态可望”,更应看重其全方位的“动态可游”。公众行为的介入使得雕塑不仅仅是一个三维空间的静态物体,而成为有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四维空间。各种行为介入,由于发挥了行动和触觉的作用,使雕塑的空间形体、质地、肌理更能产生真切的感受。行为介入使雕塑成为人所实际占有的现实环境,进一步和人发生了亲密贴近的关系。雕塑作品不再仅仅是精神的物质形式,同时也是对特定环境起调节作用的物质存在,给环境空间带来蓬勃生气。

2.3 城市文化的引导

城市雕塑在塑造城市形象中具有提炼城市精神,反映城市活力;弘扬传统文化,建设城市文明;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市民艺术修养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人们可以从一个城市雕塑记忆一个城市,城市雕塑被公认为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品,城市雕塑体现了设计者在特定的城市文化中对城市、社会、人文因素的认知和理解,城市雕塑反映城市的地域和人文信息,释放浓郁的城市情愫,让人们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城市,对城市文化有重要的社会引导意义,是社会文化和城市精神的象征。好的城市雕塑会成为城市历史文化的见证,甚至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标志,让人们产生地域认同感和标识感。

3 结语

随着现代科技空间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们审美情趣变化面临着新的挑战,人与人之间、人与雕塑之间以及人与整个环境之间的距离正在缩小,并构成了一个有机的“同构空间”共同担负现代思想、行为所需的现代空间功能。于是,新的信息时代需求的这种现代造型空间意识应运而生。在城市公共景观空间中,当雕塑对所有有形资源加以整合利用,成为体现人文关怀并充分体现民意的景观本身,而公众又能真正融入其中时,人、雕塑、景观的距离将完全消失,这样的景观即是我们的期待。

[1] 张 丹,曹 磊.雕塑与景观[J].雕塑,2004(1):32-34.

[2] 伍 悦.论当代景观雕塑介入公共空间的有效方式[J].福州大学学报,2009(2):55-57.

[3] 刘圆圆,申晓辉.对建筑与雕塑的几点思考[J].山西建筑,2009,35(17):18-20.

[4] 程连昆.城市的“文化名片”——城市雕塑的主题、语言与环境[J].装饰,2008(4):72-73.

猜你喜欢
城市雕塑雕塑公众
巨型雕塑
公众号3月热榜
我的破烂雕塑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写实雕塑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雕塑
自然雕塑
挪威城市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