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改革

2010-08-15 00:51杨宁侠
山西建筑 2010年16期
关键词:力学建筑工程人才

杨宁侠

一般来说,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各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我国各类大中专院校也曾为建筑工程领域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他们在工程建设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落后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针对高校土建类专业建筑力学与结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教学改革的一些具体措施。

1 重视能力素质的培养

我们目前很多人关心的是学校教的知识和技能能否有助于学生顺利毕业和理想就业,而忽视了对能力素质的教育。能力素质包括五个层次: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它是一个综合概念,在这一结构中,各种不同的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共同作用,影响个人行为,它们的组合构成了个体的能力素质。目前多数学校只注重对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力学与结构是学校土建类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专业课,是建筑工程专业设计的主要理论工具,与建筑施工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应用性。目前建筑市场对结构方面人才的要求主要表现在这样一些方面:第一,专业的结构设计人才。对设计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熟练地应用规范。第二,专业的建筑结构施工人才。要求人才具有一定的施工管理能力和施工技术的专业知识,熟悉结构施工规范,对不同结构的构造有非常准确的认识,较好地掌握质量体系。企业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对各建筑院校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显然企业需要综合型人才,而学生在校时间相对较短,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使学生不仅学好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还要了解其他相关专业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是教学者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国际上的观点更强调的是任职以后在专业知识方面继续积累、终身学习。因此学生能明确对自己的期望值、工作后积极主动学习、合理利用支配自己时间、主动获取并利用资源进行创新工作才应是学校进行综合素质教育中首当其冲的。

2 建立建筑力学与结构的课程体系

由于建筑力学与结构在建筑工程技术中的重要性,力学与结构的教学质量成为衡量各类院校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作为建筑工程专业设计与施工的主要理论工具,力学与结构本身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应用性。国内外各校对教学内容纷纷进行整合,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缩短了学时。在新的课程体系上,建筑类专业在力学与结构的课程改革中也应该形成自己的特色:1)精选教材。很多学校还在使用十几年前的旧教材,众所周知,建筑工程具有时效性的特点,各种建筑规范与建筑材料在不断的更新,学校应把握建筑业的发展方向,把最新的建筑材料及新修订的建筑规范内容及时传授给学生,对课本上陈旧的知识点适当地进行删减,使学生工作后不至于对一些新的规范要求无所适从,从而产生消极的“读书无用论”。2)建筑施工课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但遗憾的是课程内容仅仅涉及到钢筋混凝土和砌体结构,几乎就没有谈到其他两种结构(钢结构和木结构),也没有开设专门的钢结构和木结构施工课程。学生对这两种结构(钢结构、木结构)只限于初步了解,虽然混凝土结构在目前以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建筑领域使用最广的一种结构,但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钢结构建筑市场对人才数量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建立一个完整的建筑力学与结构体系,让学生接触各种结构的施工或设计项目,才能在走上工作岗位时做到心中有数,迅速融入到实践中去。

3 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人们将积累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转化为学生的职业能力,需要有相应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播,而对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咨询者,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学到专业知识,获得职业能力,构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力学与结构内容非常丰富,力学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而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和《木结构》。要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必然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时可以适当的引入国外不同国家不同建筑的风格和特点及当地的风土民情,这样就会吸引学生对不同结构建筑的注意力。有针对性地提出国内外知名建筑,让每个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建筑物,了解其所在地、文化背景;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各国工程师的力学分析;施工时曾遇到过怎样棘手的问题又是如何巧妙解决的。可以分组讨论也可以网络查询,不会力学分析,抄下来也行。当然更鼓励学生谈论自己的设计观点或新的施工理念。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引入启发式,这样就可以提起学生的专业兴趣,在以后的具体章节学习中会更好地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并运用知识。

4 加强力学与结构的实践教学

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加强建筑力学与结构的实践教学是非常必要的。经调查发现学生多数认为从力学部分的学习进入结构部分比较困难,原因是力学部分属于理论性内容,而结构部分就涉及到各种规范及房屋的很多细部构造,识记内容较多,如果没有见到实物、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结构部分的学习就成了纸上谈兵。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酌情安排实习,除了临毕业前半年实习外,每周一到两次利用课外时间带学生出去了解一些相关的建筑结构,让学生看到“实物”,不仅仅限于对建筑方案、力学分析的理解,还可以借此机会开拓视野,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并广泛接触社会,以弥补教学计划中的薄弱环节,使力学与结构在学校的教学摆脱“空中阁楼”的尴尬境地。

5 结语

如果我们了解了这门课专业实用性强、课程联系广的特点,明确了其基本内容,并能在平时教学中细心揣摩、善于总结、求实创新,那么不仅能讲好建筑力学与结构这门课,而且对于培养面向21世纪的综合型人才、推进教育方法的改进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1] 刘西拉.从土木工程领域看21世纪的工程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3):8-14,70.

[2] 黄再兴,胡海岩.国内外大学工科专业力学课程设置情况对比[J].力学与实践,2003(1):44-46.

[3] 方祥位,申春妮,刘兴华.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3(4):42-44.

[4] 赵世平.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9(9):301-304.

[5] 高洪波,刘 慧.结构力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J].山西建筑,2008,34(4):224-225.

猜你喜欢
力学建筑工程人才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人才云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弟子规·余力学文(十)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弟子规·余力学文(六)
弟子规·余力学文(四)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