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业观光园中的园林设计

2010-08-15 00:51
山西建筑 2010年16期
关键词:园路观光园林设计

1 农业观光园的发展

改革开放30年,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城镇居民面对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纷纷开始向往“回归大自然”的休闲、恬静生活。而我国城市中有限的公共绿地,由于面积小,污染严重等原因,早已不能满足人们紧张工作之后的放松身心和亲近自然的需求,人们迫切需要一种贴近自然,绿色清新的绿地公园。

适逢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各地市城郊和乡镇结合自己的农业特点、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相继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一定面积的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这些园区内,为了突出高新农业特点,大多栽植一些优良品种果树、稀有蔬菜和新潮花木,在绿化设计和道路规划方面也做得很好,有的还设立了一些小品和其他娱乐服务设施。城镇居民很乐意到这种农业园区体验田园和乡村的朴实生活。适逢成熟时期,还会采摘购买一些无污染的绿色果、菜、花产品。这样农民既可处理产品,又可获得一笔非常可观的门票收入,还可促进地方商业繁荣。这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把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及园林绿化业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新型产业,正是观光农业,有人又称其为休闲农业。目前观光农业是世界各国农业、旅游业和园林业发展的热门话题。承载观光农业农产品产出,游人观赏,园林绿化的正是农业观光园。

2 农业观光园:一种新型的园林形式

《辞海》中对于园的解释为:“园:四周常围有恒篱,种植树木果树、花卉或蔬菜等植物和饲养展出动物的绿地”。而园林,我们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农业观光园作为以观光农业为主要内容的绿地,虽然是多产业一体化的发展,但是从本质上说,农业观光园是经过人为改造过的,种植植物,具备审美要求的游憩境域。农业观光园是21世纪生态园林绿化发展的方向,是一种新的园林形式。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是将园林和生态有机结合起来,即向生态园林方向发展。园林已开始从城市向城郊和乡村蔓延,真正朝着大地园林化目标迈进。

3 农业观光园中的园林设计

3.1 农业观光园中的园路设计

农业观光园作为一种园林形式,其园路设计除了遵循园林设计中关于园路设计的一般性原则以外,由于农业观光园的独特性,其园路设计还需结合农业观光园的独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园林设计中的园路要主次分明。要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地形、地貌、风景点的分布和园内活动的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需因地制宜,主次分明,有明确的方向性。因此,园林中一般应考虑:1)主路。主路要能贯穿园内的各个景区、主要风景点和活动设施,形成全园的骨架和回环。结构上必须能适应管理车辆承载的要求。主路图案的拼装全园应尽量统一、协调。2)支路。园中支路是各个分景区内部的骨架,联系着各个景点,对主路起辅助作用并与附近的景区相联系,路宽依农业观光园中游人容量、流量、功能及活动内容等因素而定。次路自然曲度大于主路,以优美舒展富于弹性的曲线构成有层次的景观。3)小径。园林中的小径是园路系统的末梢,是联系园景的捷径,最能体现艺术性的部分。它以优美婉转的曲线构图成景,与周围的景物相互渗透、吻合,极尽自然变化之妙。

园路要随地形和景物而曲折起伏,若隐若现,“路因景曲,境因曲深”,造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趣,以丰富景观,延长游览路线,增加层次景深,活跃空间气氛。也就是园路的曲折要有一定的目的,随“意”而曲,曲得其所,如:在自然式水池岸布路与宜随池而曲,略有凹凸变化;山坡路宜盘旋环绕而上;两土丘之间沿丘脚的相接线弯曲布置;为逾越石山、花丛等障景而曲;符合传统“曲径通幽”的要求而曲。

3.2 农业观光园中的景观建筑设计

农业观光园中的景观建筑设计主要需注意以下几点:1)立意明确,根据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做出景点中小品的设计构思。农业观光园中的建构筑物应该避免雷同,在不同景观区域根据景观主题,分别设计。2)合其体宜,选择合理的位置和布局,做到巧而得体,精而合宜。农业观光园中的景观主体仍然为具有生命的植物,景观建(构)筑物的位置和规模不能喧宾夺主,应该为展示景观主体服务。3)顺其自然,尽量保持原有风貌。4)饰其空间,充分利用建筑小品的灵活性、多样性,以丰富农业观光园的园林空间。5)巧其点缀,把需要突出表现的景物强化起来,把影响景物的角落巧妙地转化成为游赏的对象。特别是一些功能性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在保证其功能发挥的基础上,对其外表进行适当程度的掩饰,不但可以防止对园内景观的破坏,甚至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农业观光园中的灌溉水管,可以进行地下掩埋,裸露于地表的部分可以对其外表进行美化,如将灌溉水管的喷头设计成青蛙等动物形状,可以增加院内景观情趣。6)寻其对比,把两种明显差异的素材巧妙地结合起来,相互烘托,显出双方的特点。另外,农业观光园中应该结合农业观光园的科普教育作用,适当设置科普知识展示牌。

3.3 农业观光园中的植物配置

1)作物配置应该遵循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确立生态园林的概念。园林的生态性在当今世界显得尤为重要。园林作为自然科学的组成部分,而园林设计本身又是一项创造环境、改造环境的工作。农业观光园应该尽量符合生态学的要求,作物品种的选择应该尽量选择本地抗性强的品种。在进行反季节或者跨地区作物品种的培养需要温室环境时,尽量运用太阳能或者其他可再生资源。比如需要对温室进行升温处理,可以采用植物秸秆发酵,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达到目的。另外,生态农业可以作为现代农业观光园的主打内容。2)在进行作物种植时,应该重视植物的多样性。植物千奇百态,丰富多彩,本身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注意不同作物形态和色彩的合理搭配。园林植物的配置应根据地形地貌配植不同形态色彩的植物,而且相互之间不能造成视角上的抵触,也不能与其他园林建筑及园林小品在视角上相抵触。3)农业观光园的植物配置在遵循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的同时,还应结合遵循美学原理。但应遵循先生态,后景观的原则,换句话说,师法自然是前提,胜于自然是从属。但是农业观光园受人类的影响比较大,在植物种植形式和品种选择上可能存在品种单一,种植形式单调的情况。在作物的种植形式上,可以尝试打破传统的成排成块的种植方式,采用不规则的种植方式,合理密植,留出适当空间,既能满足观赏者的近距离观赏要求,又满足自然美学要求。另外农业观光园的植物配置还可以根据需要结合经济性、文化性、知识性等内容,扩大园林植物功能的内涵和外延,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服务大众。4)合理划分空间。植物空间的合理划分,应顺应地形的起伏程度,水面的曲直变化及空间的大小等立地的现实自然条件和欣赏要求而定。现代园林空间艺术,讲求植物造景,多以植物、土坡等分割和划分空间。因此植物种类要多样,配置要有一定的景深,空间大小相济,避免一览无余,并有豁然开朗之意境。但每一空间植物应丰富而不乱,变化中求统一。农业观光园中的作物种植,要按照体态,颜色,落叶或常绿,品种,质地等,划分不同的观赏区,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现代园林造景讲求群落景观,在植物景观设计时,要注意植物与其周围建筑小品以及水体等环境的和谐。

4 结语

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应纳入所在城市的总体规划,紧扣城乡融合的关系,力争做到田园中有城市,城市中有田园,同时按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科技、高品位的目标对现有园林进一步改造、扩建或建设新的农业观光园。研究农业观光园这一新兴园林形式的园林设计,对于发展农业,构建和谐社会,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发展农业观光园这一综合性的产业道路上,作为园林工作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 李保印,周秀梅.农业观光园:21世纪的新型生态园林形式[J].中国林业,2001(8):20-22.

[2] 汪晓云,王会全.农业观光园的功能设置和建设思路[J].科技园区,2003(1):35-38.

[3] 赵 滢,石 磊.园林规划设计中的人文关怀[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44-46.

[4] 钱成明,苏翠芬.浅谈观赏农业的构建模式[J].云南农业,2006(11):58-60.

猜你喜欢
园路观光园林设计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适合观光采摘的主要果树品种
浅谈园路铺装的形式及其装饰作用
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的探讨
园林绿地规划中的园路设计剖析
园林设计中的灰空间
盐城地区观光果园增值对策探讨
略论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园路施工常见问题分析及防止措施
荡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