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城区景观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10-08-15 00:42夏晓立
山东水利 2010年11期
关键词:水城聊城市聊城

夏晓立

(聊城市勘察规划设计院,山东 聊城 252000)

聊城市地处经济发达的山东省,居鲁西,临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北、华中三大行政区交界处。聊城不仅起着辐射和带动鲁西经济发展的中心作用,而且也是与山西、河北等内陆省份进行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聊城既可利用东部沿海的先进技术,还可利用西部省份的丰富资源,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能源基地、内陆口岸和辐射冀鲁豫交界地区的中心城市。在景观规划中,聊城市如何突出和强化城市特色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 聊城市中心城区现状景观特征

1.1 优势条件

1)河流众多,水利条件十分优越。聊城是长江以北一座独具魅力的北方水城。聊城市境内河流分属黄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主要有黄河、金堤河、徒骇河、马颊河、卫运河及小运河,另外,京杭运河穿过该市境内。聊城城市建成区43km2,湖河水域面积多达13km2,占整个城市建成区的1/3。市区内有我国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东昌湖,水面总面积近5km2。到2008年底,中心城区公共绿地共 518hm2,人均公共绿地 12.3m2;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312hm2,绿地率达28.84%,初步改善了中心城市生态环境。

2)政府积极投入资金,装点、完善中心城区亲水空间。聊城市近年投入了大量资金,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开辟公共活动岸线,创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力图通过更丰富的亲水空间和特色景观节点,将市民活动吸引到江边,创造充满活力的滨水开放空间。

3)中心城区地下水漏斗相对稳定,与生态保护矛盾较小,同时工程地质条件对建设成本的影响相对较小。中心城区地下水漏斗相对稳定,基本可以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需重视工业类型的合理布局,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的防治。

1.2 不足条件

1)中心城市绿地系统不均衡,绿地呈现零散分布,且分布不均,古城区和旧城区绿地面积偏小,新城区绿地面积较大。

2)公共绿地类型单调,草地多、乔木少,造成种群垂直结构单一,季相单调,不能有效发挥其生态功能。

3)在城市总体景观布局上,对历史文化名城和“江北水城”的特色塑造尚显不足。

4)河湖岸线设计的生硬,千篇一律。

2 中心城区(江北水城)景观生态规划

中心城区生态景观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成为景观生态环境优美,具有水城特色的“点、线、面”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形成完善的生态格局,使其成为健康、高效、文明、舒适的人居环境。

在建设中如何充分利用聊城自然和历史人文景观资源优势,保持和完善历史形成的城市空间和景观特色,必须科学合理地编制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特别是以下要素的分类规划。

2.1 自然景观整体性规划

在本区域内,自然景观整体性的规划体现在湿地空间与区域湿地空间的联通以及水域特征的保存与延续,注重沟渠与水系之间的联通。同时将人工的水系循环纳入到整个大的生态水系循环中去。注重城市周围区域以农田为基质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使城市景观生态与自然景观生态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形成城市绿色本底。

2.2 水系规划

通过对水系的梳理、连通和改造,形成“环环相扣,湖河连通,水城相映”的城市大水系结构,使整个城区的河湖相连、水水相通,整个水系循环、流动。

2.2.1 “环环相扣”

历史环——由东昌湖、古城区及周围历史文化遗存组成,彰显城市历史脉络。

生态环——由周公河、湖南河和四新河等多条围绕中心古城区的连通河流形成了大的水环。

防洪环——主要指以西新河、四新河、徒骇河、三干渠及周公河等河流组成的环城市外围的两道防洪环线。

2.2.2 “湖河连通”

为以东昌湖为核心,以徒骇河和古运河为重点,以其他各条河流为纽带,以社区湖面为基础,组成网络化的水系结构。

经过连通、改造河流湖泊,另外,在城区内二十多个有条件的居住小区或者城市公园内,引入水体,形成相互联系的水系,使得社区级的水面和城区河湖水系相互贯通,形成完善的网络化的水系系统。

通过河湖连通使整个城区的河湖相连、水水相通,整个水系循环、流动。在水系设计上,构筑水系各级循环体系,减少水体富营养化,改善和保持良好的水质。通过水系结构调整及植被绿化建设,从地表水体、地下水、大气含水量等渠道增加环境的水量储蓄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2.3 “水城相映”

是指由城区内的各条河道围绕形成的五个大小不同、水水相连的水环。通过生态通廊将城市景观有机划分,与城市功能紧密相连,水城因水而美,因人而丽。

由东昌湖及其周边环境组成的古城景观风貌区。由古运河、徒骇河、青年渠环绕的现代生活风貌区。由周公河、徒骇河、古运河及青年渠围合的商贸物流风貌区。徒骇河与小湄河之间,孙堂干渠以北的现代生产风貌区。由徒骇河、湖南河、小湄河和孙堂干渠围绕形成的文化传承景观区。

2.3 景观生态系统规划

2.3.1 生态廊道的保护

城市廊道是城市景观格局中与区域景观格局联系的重要生态通道,也是自然生态系统对人工生态系统的重要渗透,是城市机理的重要框架。城市生态廊道的保护与构建应当从廊道的数目,宽度、构成,形状,密度等方面考虑。

主要控制要点为:保护自然廊道的原生性,以及城市生态廊道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连接与城市之外的区域斑块,形成区域-城市的统一的生态系统。构建水库生态核心区、河流水系与城市中心区东昌湖生态系统相联通的生态廊道,控制宽度规划定为道路两侧最少60m,并以土质路面为主,易结合生态水系进行规划建设。

2.3.2 景观生态系统的构建

中心城区形成“一心、四岸、四轴、六点”的景观格局。一心:核心景观,即聊城市中心古城区。四岸:围绕东昌湖外围的河岸,形成江北水城独特的古城景观天际线。四轴:呈十字形古城区历史轴线是对称式格局的横竖两条中轴线,聊城因为有光岳楼,所以这条轴线是非常清楚的。这也是古城历史发展的轴线,从过去到现在的一个延续,是聊城古城历史文化遗产的精华之一。

六点:门户景点。

3 结 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旅游、休闲功能的发展,对城市景观环境将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城市景观规划建设的现实情况,一方面需要政府加紧研究制定和完善专门的法规、技术标准体系;另一方面也需要广泛吸收城市规划经验,建立符合城市自身实际的城市景观规划,以此推动城市景观建设,营造出具有特色的城市景观。

[1] 黄凤茹.城市景观和城市规划新思路 [J].城市规划汇刊,1998(1).

[2] 邢海峰.我国城市景观规划建设的进展、问题及反思[J].城市问题,2005(1).

猜你喜欢
水城聊城市聊城
聊城市召开2021年度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席会议
水城扬州
山东省聊城市老年大学校歌
聊城市夏秋季大气VOCs特征及OFP分析
东晋水城“浮”出大纵湖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聊城,宛在水中央
聊城 因水而生 有水则灵
新动能,新聊城
古运河旁的江北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