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炊烟

2010-08-19 05:48
中学生优秀作文·高中版 2010年7期
关键词:江畔草垛游子

戴 敏

总是在深深浅浅的记忆中,在疏疏密密的梦里,又见炊烟。

它仿佛是一缕青丝,逆风飘散着。浓淡不一,形状不定,映衬在古老淳朴的青砖白瓦外,成为一幅流动的风景,恍若隔世。清淡雅丽,孑然一身,她拥有着直指云霄的血统。又有着乡里儿女千回百转的愁肠。

炊烟蔓延着,盛开在灿烂的晚霞中,迎风而立。她用纤细柔弱的手指着前方说:那儿,是家乡。

黄昏的小山岗上铺开一路金色的乡愁。前方干净的田野上懒散地躺着几个草垛,一幅上了色的油画也不过如此。然而我却在这温婉宁静的画面中闻到了一缕炊烟的味道。这缕炊烟从老旧的房屋烟囱上蜿蜒而上,铺天盖地的气息弥漫了整个田野。这缕炊烟也偶尔从虚掩的门,半开的窗散开。从容不迫地飘荡,肆无忌惮地蔓延。

炊烟像孩童。表面看上去安分守己,心却在原野上纵情奔驰。她手拿着铜铃,一路敲着,把家的气息传到每个人的心坎里。她嬉闹着,玩笑着,奔跑着。她无拘无束地,把温暖传送到很远的地方。

炊烟又像老人。神色沉稳,目光苍远。他像水一般溢出房屋,正如老人敦厚明朗的庄严。炊烟能穿过地域和时空,扣动别人心中的弦,一如老人沉默时眼神中蓄满的沧桑。炊烟似乎太年轻了,可是他已经老了。

但炊烟最像母亲。她在每个傍晚安静地升起,日复一日纺织出一张缜密的网,挂不尽对儿女的牵挂。她渗入每一寸肌肤,每一缕白发,每一个眼神,每一声叨念。她守着破旧的老屋,守着年岁已久的院子,望着没有尽头的天边,等着牵绊的人的归来。

也许最懂炊烟的是岁月。

一两炊烟,一壶月光,江畔的游子就着西风,将往事喝个够。一钱桂香,一寸愁肠,数来数去,还是最怀念故乡的炊烟。很多年了,只有那一抹清丽是家乡最美的容颜。

漂泊在外的人,总要带上那么一两炊烟,让那份亘古不变的宁静稀释浓烈的思念之情,让那如梦似幻的轻纱,旅途沉淀的铅华,让这氤氲的雾气,弥漫在飘香的梦中,蒙住岁月的双眼,一遍遍擦拭故乡的记忆,让它历久弥新。

那一两炊烟,好像是谁轻轻高唱的一首歌,哑哑的声线,斑驳了回忆的味道。

那一两炊烟,好像是阴霾过后,或厚重的云层里钻出来的第一缕光,在一片混沌里,清晰了岁月的味道。

那一两炊烟,好像父亲破旧棉袄里的烟草味,夹杂着繁重冗长的过往,映刻在流转光阴的梦里,完整了故乡的味道。

我愿将记忆中母亲的唠叨,父亲的烟草味,收割后麦田里草垛上的阳光,雨后山坡上青草的香味,和着这一两炊烟一起打包带走,它便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包囊,在日后干涸的路上,湿润我的心田,这是来自故乡最深切的挂念。纵使走到了海角天边那么远的地方,也会顺着记忆的铁轨,找到回家的方向;我亦想将它们刻经我的手掌,让它们在命运的纹理上重重叠叠,交映着流入每一个细胞,渗入每一根骨髓,随着岁月的流转吱呀地响着,传唱着这首古老的歌谣。

炊烟是一服良方,它能治好远游游子的病,那炊烟中似乎还含着草本植物的落香,沁人心肺,暖至心底。一两炊烟是一张牵挂的脸和一滴思念的泪,炊烟袅袅升起时,撩动最扣人心的一根弦。

带着炊烟出发吧,一两,一两就够了。

点评

作者以扎实的文字功底,呈现了文章的质感。“一两炊烟。一壶月光,江畔的游子就着西风,将往事喝个够。”这样优美如诗的句子。在文中俯拾皆是。不论其它,单凭文字,就应成为同龄文的样本。

猜你喜欢
江畔草垛游子
独立江畔
清明雨
远去的乡村草垛
潮细胞
草垛当凳(大家拍世界)
温暖的草垛
一支游子心弦上的小夜曲
游子的行囊
江畔独步寻花
稻草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