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整合:技术主导产业方向

2010-08-28 03:35
市场瞭望·投资者 2010年13期
关键词:欧美核心技术制造业

彭 娟

6月24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中央企业将在年內由125家整合至100家以内。李荣融还表示,目前央企的核心竞争力不强,要培育出能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央企亟须在核心技术发展上取得根本性突破,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实现降本增效和节能减排。

其实,央企整合重组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从2008年初的151家调整到目前的125家,今年年底前又将从125家调整到100家;考虑到大部分央企合并时未对旗下上市公司进行整合,预计2011年也将成为央企大规模资产注入的整合年。可以说,央企的“大动作”是贯穿这几年的经济主题之一。重要的是,为什么要花费大力气搞重组?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跻身世界前列。仅以制造业为例,2009年就达到1.6万亿美元,直逼以1.7万亿美元产值排在首位的美国,研究机构更预计2011年中国制造业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与此相对应的,中国的企业在规模上也不逊色与世界级的大公司,中石化、中石油集团这样的“航空母舰”资产以万亿元计算,其它如中化集团、中粮集团资产规模在1000-1600亿元之间,港中旅集团和华侨城集团总资产额也在400-500亿元之间。

但是,数量上的优势并不意味着竞争优势,数据显示,纺织服装等初级工业产品占中国制造业的比重达25%,而美国的这个比重则仅为13%。同样地,中国制造的各种生活用品、小电器占据了欧美的大部分市场,却没有人可以记住其中的一个品牌;每次欧美企图保护本地市场时,仅仅依靠食品标准、卫生标准、安全标准等绿色壁垒,就可以横扫一片“中国制造”的企业,在家电、汽车等行业试图进军欧美市场时,一次又一次地因为缺乏当地产品的核心技术而无功而返;在半导体等先进制造业领域,美国发起的知识产权诉讼案也不断地令中国企业陷入窘境。因为技术这根软肋,中国的优势显得那么脆弱。

正是因为如此,在中国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转变的过程中,企业需要率先完成向具有核心技术的新型公司的转型;也正是因为如此,国资秀才提出,努力培育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提高公司真正价值的创造力。而这一切要从调整战略开始,将资源集中到代表未来方向、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集中到开发自主创新的企业。

猜你喜欢
欧美核心技术制造业
核心技术是厚积薄发的过程
掌握核心技术 赢在精益制造
不忘科创板的初衷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核心技术,造船强国第一要素
亚欧美港口燃油价格
亚欧美港口燃油价格
亚欧美港口燃油价格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