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后大学生体育意识及需求的调查
——以浙江省大学生为例

2010-08-29 10:22林建君夏积仁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课余奥林匹克浙江省

林建君,谷 晨,夏积仁

(1.宁波大学体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2.宁波大学科技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北京奥运后大学生体育意识及需求的调查
——以浙江省大学生为例

林建君1,谷 晨1,夏积仁2

(1.宁波大学体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2.宁波大学科技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通过文献资料、实证调查以及访谈等方法,对浙江省大学生北京奥运后的体育意识及体育需求变化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得出:浙江省大学生在北京奥运激励下自我健康意识和体育意识增强显著,目前的课程设置及课余活动开展情况还不能很好满足学生对体育的需求,并对此提出相应建议。

体育意识;体育需求;大学生;奥运会

在北京成功举办 2008年奥运会诸多利好因素的促动下,对大学生体育健身意识及对高校体育课的需求的促动到底有多大?本研究从实证调研出发,试图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探讨北京奥运会对浙江省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需求产生的激励作用,以通过奥运精神的传递,深化他们的体育知识,触动他们对体育的深层理解,激发他们的体育意识和需求。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浙江省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样调查浙江省的十所高校 (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温州大学,嘉兴学院,宁波工程学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包括 4所高职类院校的大学生及 6所普通高校的本科生,样本量为 1 200人。

1.2 研究方法

根据课题研究设计要求,设计问卷问题并在课题组成员间进行讨论,征询相关专家认证,确定设计问卷调查表。通过直接发放回收问卷及邮寄方式进行,调查时间为 2009年 2月至 5月间完成。共发放问卷 1 200份,其中高职类专科学校 500份,本科院校 700份。回收问卷 1 028份,回收率 85.7%,其中有效问卷920份,有效率 89.5%。男生为 469人,占比为51.0%,女生为 451人,占比为 49.0%。专科生为 301人,占比为 32.7%,本科生 619人,占比为 67.3%;同时,针对北京奥运会对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及体育需求的影响进行访谈。对有效问卷部分统一输入专业统计软件 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对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理解程度

调查显示,有达 75.7%的大学生了解奥林匹克的相关知识,涉及奥林匹克格言、奥运精神、奥运五环、奥运起源、奥运圣火、奥运比赛项目设置等,这充分体现在高校中我国对奥运精神的宣传和传播成效显著。已有研究显示奥运认知程度对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呈现正相关[1]。借举办奥运会契机,铺天盖地的舆论宣传对大学生的体育态度、意识及对体育深层次的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见表 1)。

表 1 浙江省大学生对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理解程度统计 (N=920)

2.2 对奥运后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分析

北京奥运会的前期宣传和举办期间大量的体育运动及奥林匹克知识和精彩的赛事深深影响着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本研究从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意识和参与体育活动意识两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

2.2.1 提高自我健康意识的变化

浙江省大学生对“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和“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北京奥运会理念的认知度非常高,对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影响较大。健康意识中包含精神及身体两方面的健康。调查得出学生自我健康意识均数为 2.372,标准差为 0.802,证实浙江省大学生关注奥运比赛节目后,对自我的健康意识提高较多,变化非常大的占 14.1%,健康意识降低为0.5%(图 1)。

图 1 浙江省大学生奥运后提高自我健康意识比例

奥运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下促进人身心健康发展,更是潜在提高人的自我健康意识的发展。关注奥运比赛后,对自我的健康意识提高通过 One-way ANOVA分析,分别得出不同性别及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学生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具体数据见表 2),男生关注北京奥运会后对自身健康意识的认知明显高于女生,本科生的自我健康意识明显高于专科生,这与学生的自身知识素养成正相关,知识水平、社会阅历及对体育的投入程度等都将影响其自身健康的理解;不同生源的学生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城镇生源的学生略高于农村学生的自我健康意识,随着城乡差异的缩小,学生间对体育健康意识的差异逐步减小。

2.2.2 参与体育活动意识的变化

北京曾向国际奥委会庄重承诺:在全国 4亿青少年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普及奥林匹克知识,实现《北京 2008年奥运会教育计划》。[2]通过北京奥运会的契机,确实北京实现了这个承诺,让青少年接受奥林匹克教育。其真正的目的是激发学习自我挑战的精神,更注重的是激发青少年参与体育的精神。浙江省大学生通过关注北京奥运会,在激发其体育活动意识上有明显的改观。选择调查项目指标及赋值同上,调查结果显示均数 2.469,标准差为 0.831,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较多,其中提高非常多占 12.5%,反而降低的占0.5%(见图 2)。

图 2 奥运后浙江省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变化图

对奥运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进行One-way ANOVA分析,分别得出不同性别学生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男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明显高于女生。北京奥运会的前期奥林匹克知识的宣传和各种相关活动的开展,激情昂扬的奥运赛事,唯美的画面,让学生沸腾,真正激发了学生参与其中的激情。在文献资料上显示,大学生中男生对体育的态度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均高于女大学生[3],在奥运的促动下,致使男大学生的体育活动意识更进一层,易动好斗的男生提高的幅度更为显著。不同受教育程度及不同生源的学生间不存在差异性,这得益于媒体传播的普及化和国家对举办奥运会的重视,媒体的全方位报道,网络及电视精彩画面的渗入人心,观看及了解奥运知识不分彼此。

2.3 奥运后大学生对体育的需求变化分析

本研究中的大学生的体育需求从非经济型角度出发,主要为关注北京奥运会后学生对学校的体育需求,具体为对体育课内及课余的需求变化。

2.3.1 奥运后对现有体育课程的需求情况分析

体育需求是参与体育活动的前提,学生的体育需求亦是高校开设体育课程的导向杆,以人为本,与时俱进。而高校体育课使用的教材和教学内容是否适应时代的需要,是否符合培养社会需求型大学生体格?文献资料显示大学生体育需求与高校体育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4]。通过北京奥运会多方位对学生的刺激,浙江省大学生体育意识有了明显的改观,同样对体育课的体育需求也有明显的需求变化。基本调查显示,除了占 7.1%的系统缺省值外,有 12.1%的学生认为通过现有体育课活动较能满足他们的体育需求,有37.5%的学生认为现有体育课不能满足他们的体育需求(表2)。

表 2 奥运后大学生对现有课程满足需求变化情况统计

从访谈中了解到学生主要不满意选课的被动性,很多时候不能自主选择,或者现在社会上流行和喜欢的内容学校里未开设或开设课程太少。另外是体育活动的硬件设施,全国普通高校场馆设施建设普遍未跟上扩招的步伐。从“您希望学校能增加什么体育活动或体育知识宣传满足您的体育需求”中的回答有50.7%的学生认为增加体育场馆设施满活动的需要。要满足学生对现有课程的需求,浙江省高校要增加体育基础建设外,更重要的是体育课程的改革。

2.3.2 奥运后对课余体育活动的需求情况分析

北京奥运会对北京市高校的体育人文环境影响较大,特别是承办比赛的 6个高校,现代化的场馆设施给今后开展体育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的课内课余需求较大地获得满足。[5]浙江省大学生在奥运后对课余体育活动的需求较高,目前开展的课余体育活动远不能满足他们对体育的需求。调查显示:累计达到52.4%的学生为非常不满足和不能满足他们对课余体育活动的需求,累计 97.2%的学生认为较满足和很满足(见表 3)。从调查中发现,学生对课余体育活动的满足程度还要低于对课的需求。又从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积极性来看,调查显示有 62.6%的系统缺省值,表明着部分学生对课余体育活动无积极性可言,或这部分学生已经未参与课余体育活动。这与文献研究中得出的学生具有较高的体育需求意识,但与实际参与体育活动行为关系不密切相符[6]。学生处于表层的认识阶段,还未上升为理性阶段,这值得我们警惕,只有累计 12.5%的学生通过奥运的刺激积极性提高了很多(见表 4)。出现这种现象有多个方面因素,从调查和访谈中了解到,场馆设施是制约他们的参与活动的主要因素,另外没有课余体育活动组织团体或兴趣小组,互动人群,自娱自乐型的体育活动不能坚持长久,学生的健身意识和终身健身观念还需培养。

表 3 奥运后浙江省大学生对课余体育活动满足需求变化情况统计

表 4 奥运后浙江省大学生课余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的统计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借奥运契机,宣传奥运精神及传播奥运知识,使得达 75.7%的浙江省大学生了解奥林匹克的相关知识,北京奥组委宣传奥运卓有成效。

(2)浙江省大学生在北京奥运会的激发下提高自我的健康意识的变化较大,男生关注北京奥运会后对自身的健康意识的认知明显高于女生,本科生的健康意识明显高于专科生,城乡学生间也存在一定差异;学生体育活动意识上有明显的改观,其中,男大学生明显高于女大学生的参与意识。

(4)浙江省大学生对体育课的体育需求有明显的需求变化,积极性提高,目前体育课的设置不能很好满足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需求。

3.2 建议

(1)学生的自我健康意识和体育活动意识需要不断的刺激和培养,奥运会的刺激作用具有时效性,在今后的高校体育发展中增加奥林匹克知识宣传,增设奥林匹克教学内容,以奥运精神激励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参与精神。

(2)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为出发点,增减课程内容,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真正与时俱进,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3)体育社团及体育兴趣组织是有效开展课余活动的实体,增加适当的专业指导,使学生的各类活动有序进行,发挥各类体育社团实际作用,课内提高,课余延伸,形成长效的健身理念。

[1]周明星,赵广高,龙昆.奥林匹克教育对大学生体育态度与行为的影响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8(6):132-135. [2]阎伟,王慧琳.奥运文化环境之研究:北京大学生对奥林匹克的认知度、参与度及感受到的影响力[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48-50.

[3]王红福.大学生体育意识与自主锻炼行为的调查分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4):68—70.

[4]韩敬全,李旭.大学生体育需求与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的反差与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2(5):78—79.

[5]刘书元.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高校体育环境影响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7(6):32—33.

[6]张靖,司虎克.全国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研究——以上海高校学生为例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5):80—82.

Survey into the Sports Consciousness and Demand of College Students after 2008 O lympic Games——Taking as an Example College Students in Zhejiang Province

L in Jian-jun et al
(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Ningbo University,Ningbo 315211)

Literature review,substantial survey and interview are applied in this paper to survey the sports consciousness and demand of college students in Zhejiang province after Beijing Olympic Game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ir health awareness and sports consciousness have been markedly enhanced by Beijing Olympic Games and present curricular arrangement an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can not satisfy their demands.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re given to solve the problem.

sports consciousness,sports demand,college student,Olympic Games

G80-05

A

1001—9154(2010)05—0028—04

book=28,ebook=144

G80-05

A

1001—9154(2010)05—0028—04

林建君 (1973—),女,慈溪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产业理论和实践研究。

2009—12—14

猜你喜欢
课余奥林匹克浙江省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第十五届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暨2021年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年会圆满召开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从体能角皮谈中学课余三级跳远训练
抓好中学生乒乓球运动员课余训练应注意的几点
咪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