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游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

2010-08-29 10:22朱丽琦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高水平体制竞技

朱丽琦

(天津工业大学体育竞技中心,天津 300160)

我国游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

朱丽琦

(天津工业大学体育竞技中心,天津 300160)

通过对我国游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发展现状的研究,探讨我国体育系统和高等教育系统在培养游泳竞技人才方面各自具有的明显优势和经验,提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应大力发展学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训练体系,进而成为国家竞技体育事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关键在于完善教育系统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训练体系,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系统功能。

竞技体育;训练体系;教育系统;体育系统;游泳

新时期,深化改革竞技体育体制与运行机制,发挥各系统综合优势,为国家竞技体育事业发展做贡献是我国发展竞技体育的基本理念;夯实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基础训练体系,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优秀竞技体育人才是我国发展竞技体育追求的目标[1]。研究新时期我国游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与训练体系的问题,关系到我国游泳竞技体育整体实力发展的战略问题。

1 我国游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现状

研究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游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历经了学校业余竞技体制——举国体制下体育系统单一主导的专业竞技体制——体育系统、教育系统和其他体育社会团体多家共同参与的、业余与专业竞技体制并存的多元发展格局的演化过程[2]。

1.1 体育系统游泳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体系

我国体育系统的游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已形成了系统的培养人才网络(见表 1)。

1.2 高教系统游泳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体系

我国高教系统的游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一是高等体育教育的游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多所高等体育院校被批准设置了运动训练本、专科专业,并为重点体育院校配置了中专层次的竞技运动学校[2]。二是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游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调研显示,现阶段我国高校高水平游泳运动员来源与模式呈现多元化(表 2)。

1.3 我国体育系统是培养高水平游泳运动员的主体

尽管以高校为龙头的教育系统具有社会化、科学化、知识化、经济化的优势,同时拥有游泳竞技体育后备生源发展的巨大空间,但由于承担起为培养国家高水平游泳运动员重任的时间太短、不成熟[3]。因此,当前我国培养高水平游泳运动员仍是以体育系统为主体,并在教育系统以高校为龙头、其他体育社会团体为 辅助的发展格局(图 1)。

图 1 我国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培养多元格局示意

2 我国游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分析

如表 1,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游泳竞技体育战线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培养人才体系。由于选材与启蒙阶段处于基础教育阶段,这一阶段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很紧密;进入初级人才阶段的训练体制,基本上就纳入了体育系统的管理范围之内;而中级训练体制则基本上与教育系统完全脱离。

在高教游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中,高等体育教育是高教中的一部分,培养多层次的体育师资、管理人员、教练人员、科研人员、产业开发等专业人员,以及高文化素质的优秀运动员。尽管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明确提出培养优秀竞技人才,但囿于师范教育模式,人才培养规格趋同体育教育专业,教育资源未能得以有效地利用;与专业队合二为一的办学体制,培养目标的方向又显得过窄,也未能反映出高等体育教育的功能,如不能通过教育功能来拓宽专业培养口径,无法增强毕业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等[4]。至于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训练体系,由于我国的竞技体育体制与高教体系的衔接尚未真正到位,因此就出现了是按照教育的规律和办学的体系来建设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还是在教育体系中直接借用或嫁接体育系统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问题。

在我国现行体育体制和教育体制下,大学开展高水平竞技体育,运动员来源渠道和构成模式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索的问题[5]。分析表明,我国高校高水平竞技体育是在中学竞技体育发展不充分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又是在我国竞技体育由举国体制一元实现形式逐渐向多元实现形式转型的历史条件下展开的。因此,调研显示了现阶段我国高校高水平游泳运动员来源与模式呈现多元化。

可以说,我国高校高水平游泳运动队的出现,是我国高校高水平游泳竞技体育发展质的飞跃[6]。它表明,这些大学在游泳的运动训练水平、运动队管理水平、运动训练设施、医务监督和生活后勤保障等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应的要求,并且得到了体委系统的认可。但中国的现实和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在优秀游泳体育后备人才绝大多数集中在体育系统,而解决普通中学培养优秀游泳体育后备人才、提高其整体水平等问题,还需要有一个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从发展战略选择上讲,普通中学优秀游泳体育后备人才,应当成为普通高校培养训练高水平游泳竞技体育人才的主体[7]。

调查亦表明,回归到以高校为龙头的教育系统中去接受正规、系统、完整的学习和训练,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是培养训练游泳竞技体育人才的理想路径(图2)。

图 2 教育系统游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理想路径示意

至于我国在游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面如何充分发挥教育功能这一重要问题方面,还应对体育和教育两大系统训练体系的各自优势加以认识。国内现行的竞技体育训练体制的主要形式:体育系统设置、独立管理的训练体制;教育系统设置、独立管理或教体系统合作管理的训练体制[8]。

体育系统的训练体制,体系完整,结构合理,人、财、物相对雄厚;教育系统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训练体制,起步晚,先天不足,软硬件存有差距[9]。由于体制的影响而形成的两种训练体系,事实上造成方方面面的重复与浪费,也出现了如生源、教练员、代表权等诸多方面问题的相互竞争、干扰、排斥和“内耗”,使体制上的优势得不到发挥或显现不出其功能。

体育系统多年来训练体制形成了如教练员培养和训练水平、经费的保障、场馆等训练设施、运动员就业及生活、训练补贴、待遇以及参加比赛等方面的较大优势。但随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需求、就业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目前昔日优势仅在教练员训练水平、经费和训练条件方面较为突出,而在运动员资源的入、出口方面已渐渐失去。

目前我国的学校训练体系,初中以下阶段基本上与教育系统的各级学校直接对口,其学生的思想状况、文化学习、生活规律,德智体方面发展反映出了教育的优势;由于高中以上阶段竞技运动训练要求提高,使得教育系统从事训练工作的教师教练及生活设施、条件以及经费保障等方面出现了问题而体育系统的优势则显现出来,造成竞技体育人才向体育系统的转移。加之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体制和高校办学体制并没有真正接轨,其训练管理体制基本上模仿专业队模式,影响大学生运动员学习和训练的结合,而高等体育院校的教育、管理、训练已自成体系,比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更具优势,更体现出高等体育教育中蕴含着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功能。

总之,我国体育系统和高教系统在培养高水平竞技人才方面各自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经验的结合,是高教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战略探索的重要问题。

3 完善我国教育系统游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模式的思考

我国高教系统要成为国家游泳竞技体育事业发展战略中的重点,关键在于完善教育系统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

3.1 培养目标及其规格的定位

竞技体育的特殊性及其成才规律,反映出达到世界级水平和国家级水平的优秀运动员人数较少、成才率低的客观事实;除优秀运动员外,其他运动员主要集散到中专层次体校、各体育院校和普通大学[10]。因此,发挥学校教育功能对于优秀运动员的成才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与作用。

高教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功能就在于通过实施教育的过程,按照培养目标,既要对于具有一定训练水平和天赋的运动员进行因材施教,通过实施系统化、科学化训练培养出合格的竞技体育需要的人才,完成竞技体育的任务,达到优秀大学生运动人才,又要对于不能成为拔尖人才和在竞技运动方面潜能不突出的分流运动员,按照不同层次和专业进行教育和培养,使其成为适合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的人才[11]。

根据国家游泳竞技体育事业发展战略和社会对游泳竞技与健身娱乐等诸方面的需求,审视高等体育院校和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为国家培养游泳竞技体育人才,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的培养目标,即:技能型人才、竞技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

游泳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侧重于职业领域和熟练掌握技术技巧的专业人才。如游泳传统项目学校、各单项体育俱乐部、基层业余训练等需要的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游泳竞技型人才的培养:侧重于优秀游泳运动员的教育与训练,稳定具有较高游泳竞技能力和运动潜力及其天赋的学生从事游泳竞技运动训练,并在招收、训练、科研、竞赛等方面制订相应的政策和实施方案,根据高教的设施条件、师资力量等确定游泳重点项目,成为国家及各省市优秀游泳竞技人才的培养训练基地。

游泳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侧重于研究生层次的游泳专业人才。高等体育院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条件较好的高校,要为国家发展游泳竞技体育事业及实施奥运战略发展规划,培养训练高层次游泳研究型人才[12]。

总之,针对社会的需要和竞技体育事业的需要,确定高教对培养训练不同层次游泳竞技体育人才的目标定位,不仅为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的游泳训练体系由低、中阶段向高水平阶段发展拓宽了道路,使更多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从而发挥了高教系统培养游泳竞技体育人才的功能,同时又有利于教育系统业余训练与体育系统训练体制的接轨更趋于合理。

3.2 教育系统在培养训练战略发展过程中的体制完善

实现培养游泳竞技体育人才的战略目标,体制上的保障至关重要。根据教育系统培养训练游泳竞技体育人才的定位,体育系统的有关竞技训练必须与教育系统中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与训练的体制紧密连接,建立相适应的教育系统的游泳竞技训练体制。以游泳传统项目学校的普通中小学游泳运动班等的培养训练为基础阶段;以重点中学的游泳班、重点游泳体育学校、重点游泳三集中学校等的教育与训练为初级阶段;以中专运动学校的中专游泳竞技体校等的教育与训练为中级阶段;以高等体育院校、普通大学高水平游泳运动队等的教育与训练为高级阶段 (表 3),形成教育系统培养游泳高水平竞技人才的体制,即教育与训练的一贯制。游泳竞技体育的技能型和研究型人才,主要由高等体育院校和有条件的普通高校承担。

表 3 我国以教育系统为主体的游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

毋庸置疑,高教系统体育功能对于竞技体育起到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明确游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训练目标的定位,进一步发挥教育体系的功能,理顺各层次游泳竞技体育训练体制与教育系统的衔接关系,保证学生游泳系统训练年限的同时,提高学生游泳运动员接受各种层次的教育,培养出更多的高水平游泳竞技人才及适应社会需要的游泳专业人才具有战略意义。

[1]陈希,仇军,陈伟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来源与构成模式研究[J].体育科学 2004(5):1-4

[2]朱桂林.我国高校在国家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7(2):219-221

[3]钟秉枢,梁栋,于立贤等.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及其可持续发展 [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4]李秀佝.中华人民体育史简编[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5]郝勤.当代中国专业竞技体制的特征与评价[J].体育科学,1999(3):30.

[6]宗华敬,陆宗芳.发掘高等体育功能完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1):58-61.

[7]蒋玉跃等.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问题探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4):17-18.

[8]张宏.我院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办学体制改革及发展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3):106-109.

[9]陈希.变革时期我国大学体育的组织与管理[J].体育科学,2002(4):1-4.

[10]胡孝安.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3):20-21.

[11]王楫涛等.关于 21世纪初我国竞技体育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3):1-5.

[12]谢英.21世纪初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4):11-14.

Reform in the Talent Cultivation for Chinese Competitive Sw imm ing

Zhu L i-qi
(Competitive Sports Center,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Tianjin 300160)

Through researching the development status quo of the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for Chinese competitive s wimming,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dvantage and experience of Chinese sportsworld and higher-learning circle in this field.It is proposed t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come the leader in cultivating school talents for competitive sports and the focus i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national competitive sports cause.The key lies in perfecting the cultivation system and bringing into full play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mpetitive sports,training system,educational system,sports system,swimming

G808.17

A

1001—9154(2010)05—0059—04

book=59,ebook=185

G808.17

A

1001—9154(2010)05—0059—04

朱丽琦 (1958—),女,山西临汾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

2010—02—17

猜你喜欢
高水平体制竞技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构建及体制机制创新
智能电磁感知体制新进展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完善地方人大主导立法体制机制浅析
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