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纸一体化视角的我国纸产品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

2010-09-07 10:14竺杏月张智光
中国造纸 2010年3期
关键词:木浆竞争力出口

竺杏月张智光

(1.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2.三江学院经济学院,江苏南京,210019)

·纸产品国际竞争力·

林纸一体化视角的我国纸产品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

竺杏月1,2张智光1

(1.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2.三江学院经济学院,江苏南京,210019)

(*E-mail:zzgemnfu@sina.com)

Abstract:Firstly,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ituation of Chinese paper products export from the aspects including export amount,product and market structure.Then,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paper products export is est imated and analyzed empirically by calculating trade competition(TC)index and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RCA)index over the period of 2003—2008.Finally,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major factors influencing Chinese paper products export,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from forestry-paper integration point of view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paper industry;export trade;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forestry-paper integration

从出口贸易总量、产品结构和出口地区分布3个方面对我国纸产品出口贸易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测算2003—2008年的贸易竞争力(TC)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对我国纸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评估和实证分析。在分析制约我国纸产品出口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林纸一体化视角提出了提升我国造纸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与思路。

纸产品;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林纸一体化

造纸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纸的生产和消费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之一。造纸产业具有资金技术密集、规模效益显著的特点,其产业关联度强,对林业、农业、印刷、包装、机械制造等产业都有重要的影响,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具有可持续发展特点的重要产业。由于我国造纸原材料被迫依赖进口纸浆和废纸,使我国既是造纸大国,又是消费大国,均居世界第二位。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研究我国纸产品的出口贸易如何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国内学者从多国的视角比较研究了我国纸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林云华等通过测算1997—2002年的市场占有率、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贸易竞争力(TC)指数和Michaely波动(M I)指数,对我国造纸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评估和实证分析,得出了我国造纸业出口缺乏竞争力的结论[1]。张吉国等以世界林纸产业先进国家为参照,使用国际市场占有率和贸易竞争指数两个指标实证分析了我国林纸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研究表明,我国的林纸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2]。冯祥锦等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和显示比较优势指数等3个指标分析了我国纸产品1996—2003年的国际竞争力,结果表明我国纸产品不具有竞争优势[3]。这些研究得出的结论看似一致,但对于纸产品的定义并不一致,因此,本课题首先对纸产品作了界定,对我国纸及纸板、纸浆、纸或纸板制品(我国《进出口商品名称与编码》第十类、48章)入世后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研究。

1 纸产品出口贸易的总量与结构分析

1.1 出口贸易总量分析

入世后,随着我国造纸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纸产品的出口贸易额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见表1)。据统计,入世后我国纸产品出口额年均增长率达30%,2005—2007年连续3年保持在30%以上, 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纸产品出口贸易额急剧下降。而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 DATABAS W)的相关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占世界纸产品总出口近一半的造纸工业强国德国、美国、加拿大、芬兰和瑞典的平均增长率不超过10%,其中加拿大仅为3%,2006、2007年连续两年负增长(见图1)。

表1 入世后我国纸产品出口增长情况表

图1 2003—2008年世界纸产品主要出口国和中国的出口同比增长率比较

1.2 出口贸易产品结构分析

目前,我国造纸纸种主要有涂布印刷纸、未涂布印刷书写纸、涂布白纸板、生活用纸、新闻纸等几大类。从产品结构上看(除纸制品外),2007年,涂布印刷纸占纸产品出口总量的22.7%,未涂布印刷书写纸占8.6%,涂布白纸板占9.4%,生活用纸占7.8%,新闻纸占9.6%。2008年,除了新闻纸以外,其他主要纸种占纸产品出口量的比例基本保持不变(见表2)。

1.3 出口贸易地区分布分析

北美、欧洲和亚洲是我国纸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具体来说,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香港在我国纸产品出口中所占的市场份额最大,其中,出口到中国香港的产品主要是通过转口贸易销售到欧美市场。2004年,我国对这4大贸易伙伴出口的纸产品占总出口的72%,随后几年逐渐回落,即使这样,到2007年仍占到总出口的55%(见图2)。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纸产品的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对欧美市场有较高的依赖性,容易受人限制,不利于出口贸易的发展。

图2 2004—2007年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纸产品出口占比变化

2 我国纸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指标分析

2.1 贸易竞争力(TC)指数

TC(Trade Special Coefficient)指数也称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或贸易专业化指数,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通常用于测定一国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它剔除了通货膨胀、汇率涨跌、经济变化等宏观总量方面的影响,能够判断一国(或地区)的某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是否具有相对竞争优势。其计算公式如下:

表2 2008年我国纸产品出口类型及所占比例

式中:TCij为贸易竞争力指数;Xij为i国第j类商品的出口额;Mij为i国第j类商品的进口额。

TCij的取值范围为[-1,1],TCij>0表示一国第i类商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产业处于竞争优势;TCij<0表示一国是第i类商品的净进口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产业处于竞争劣势;TCij=1(或-1)代表一国该产业只有进口或只有出口的极端情况。TCij值接近于0时,说明贸易收支接近平衡,竞争力与国际水平相当;而TCij值的绝对值越接近1,说明贸易收支差额越大,竞争优势越大或越小(正值为越大,负值为越小)。

入世后我国纸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在逐步上升(见表3)。2003年,我国的造纸工业处于竞争劣势,是纸产品的净进口国,到2005年渐近于0,2006年变为净出口国,造纸经过几年的发展,生产效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我国纸产品的TC指数从负数变为正数,徘徊在0附近,说明我国造纸工业的竞争优势不明显。2003、2004年,我国纸产品的TC指数增长相对平稳,2004—2007年,TC指数急剧增长,几乎呈直线上升,这与近年我国政府加大对造纸工业的政策倾斜是分不开的。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影响,TC指数的增长速度有所降低,但仍在上升。

表3 我国纸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

2.2 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

RCA(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指数又称相对出口绩效指数,是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于1965年提出的竞争力测度指标,是指一个国家某种商品出口值占该国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类产品出口值占世界出口总值的份额的比率。它剔除了一国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较好地反映了一国某种商品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RCAij为i国j种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Xij为i国j种商品的出口额;Yi为i国所有产品的出口额;Xw j表示世界j种商品的出口值;Yw表示世界所有商品的出口额。如果RCAij≥2.5,说明i国j种商品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如果1.25≤RCAij< 2.5,则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如果0.8≤RCAij< 1.25,说明j产品具有一般竞争优势;如果RCAij< 0.8,则具有较弱的竞争优势;如果RCAij<0,则说明没有显性竞争优势。

表4列出了我国纸产品总体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从中可以看出,入世后我国纸产品的RCA指数一直在增长,日益增长的RCA指数意味着我国纸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增强,但也发现RCA指数始终处于0.8之下,说明我国纸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仍较弱。

表4 我国纸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2.3 结论分析

通过以上对TC指数和RCA指数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纸产品出口相对于入世前有了明显的增长,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但竞争优势不明显,TC指数小于0.5,RCA指数小于0.8。由于造纸产业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目前我国纸产品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用于生产扩张和国际造纸原材料价格的下降,但是有资料表明世界主要浆厂因价格下降开始实施减产,而且随着经济复苏,对木浆的需求逐渐回升,原料价格上升导致的成本上涨必然使这种优势不具有持久性。

3 制约我国纸产品出口贸易增长的主要因素

建国后,我国造纸工业选择了“以草为主”的原料路线、“以小为主”的产业组织路线,20世纪90年代初治理污染、关闭小型纸厂,现阶段实施林纸一体化战略、绿色造纸,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总体而言,我国的造纸工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入世后,造纸产业已初具规模,但从TC指数和RCA指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纸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并不明显,综上,认为制约我国纸产品出口贸易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

现阶段,我国造纸业的企业结构严重制约了我国造纸业现代化和经济规模化。我国造纸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因而规模效益差、竞争力弱。现代造纸业是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具有极其显著的规模经济特点:产量的增加将使单位产品成本大幅下降。而且,造纸业的规模经济将随着技术进步、环保和生态要求的极大提高,以及日益成为国际贸易大宗商品等因素而逐渐得到强化,超大规模经营更是现代造纸业的特征。因此,国际大型造纸企业的投资规模都十分庞大[1]。目前,我国造纸企业约有3600家,平均年产量不到2万t,是世界造纸企业数量最多平均产能却非常低的国家。2008年,中国纸业达到100万t以上规模的企业仅9家,与世界造纸企业的平均规模相差甚远,可见中国纸业的集中度还相当低,结构调整任务非常艰巨。

3.2 优质原材料匮乏

要提高纸产品质量,首先要保证原料的质量和供应。2002年,发达国家造纸工业木浆比重为63%,而我国木浆比重仅为21%,其中国产木浆比重仅为6%。到2008年,国产木浆比重只有9%。2007年国家发改委出台的《造纸产业发展政策》提出,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提高木浆比重、扩大废纸回收利用、合理利用非木浆,逐步形成以木纤维、废纸为主,非木纤维为辅的造纸原料结构。到2010年,木浆、废纸浆、非木浆结构达到26%、56%、18%。除木浆外,我国目前废纸的回收率和利用率也只有31%和32%,因此,不得不从国外大量进口废纸。

3.3 反倾销

入世后我国造纸工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出口一直在增长,2006年我国终于扭转了持续10多年的纸产品贸易净进口国的局面,另外,出口市场过度集中于北美洲、欧洲和亚洲,尤其是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出口国家和地区的集中度过高,中国的纸张在多数年份出口价格低于世界平均出口价格[2],极大地增加了我国纸产品的出口风险,引起贸易摩擦。如2006年11月21日美国商务部应美国涂布纸供应商新页(NewPage)公司诉讼宣布对中国铜版纸进行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2007年3月30日,美国商务部初裁中国相关企业对美国出口的铜版纸存在反补贴行为,并开始征收10.9%~20.4%的临时反补贴税。2007年10月18日宣布了对中国铜版纸反倾销和反补贴案的终裁结果,决定将对中国铜版纸生产商和出口商征收21.12%~99.65%的反倾销税、7.40%~44.25%的反补贴税。虽然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2007年11月20日做出最终裁定,取消了此前对中国铜版纸企业实施反倾销和反补贴制裁决定。但由此带给我们的警示却是不可忽视的,其他国家会跟风而上。如2008年12月31日,澳大利亚海关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卫生纸征收5%~25%的反倾销税,2009年4月24日,印度对中国出口的铜版纸、纸板、未涂布纸和复写纸做出保障措施初裁:加征20%的从价税。由此可见,未来反倾销将会是我国纸产品出口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

3.4 人民币升值

从2005年汇改至今已整整4年,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达到21%,2009年美国金融危机使人民币汇率改变了一味单边升值的走势,但从美元对人民币一年期以上的远期汇价可以看出,人民币升值在中长期仍是趋势。由于我国造纸原料依靠进口,而由图1看出,纸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较快,因此人民币升值对原料进口和纸产品出口都有较大的影响。从正面来看,人民币升值导致进口原材料价格下降,进而使生产成本下降,但木浆价格离成本线很近,其下跌幅度有限。在人民币稳步升值的背景下,我国造纸企业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我国纸产品出口将产生不利影响。

3.5 出口退税率下调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财税[2007]90号),自2007年7 月1日起,纸产品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5%。因为纸产品属于“两高一资”的产品,与其他行业相比,出口退税调整幅度较大,纸产品行业整体利润率并不高,不到10%。如此大幅度调整出口退税,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行业出口增长率,并对行业整体利润产生一定影响,行业整体平均利润将变的微乎其微。纸产品出口利润的下滑导致造纸行业的重新洗牌不可避免,要么退出,要么调整经营模式,改变产品结构,提升竞争力。

3.6 金融危机的影响

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加深,欧、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步入衰退,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外部需求明显下降,我国实际出口增速下滑,各行业出口萎缩效应的叠加共振使我国纸产品出口面临巨大挑战。2003—2007年,我国纸产品的出口增长迅速,同比增长在30%左右,而2008年仅增长了9%。由于世界经济衰退,我国造纸业首次出现了库存与应收账款同时“双增长”,这将会造成国内造纸企业的流动性危机,加大经营风险。

4 提升我国纸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制约我国出口贸易增长的主要因素中,原材料匮乏、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等都与林纸一体化有关,木浆比重过低、企业规模偏小、产品档次低的主要原因是我国长期的林纸分离,而林纸一体化发展是国际造纸工业及林业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下面就从林纸一体化视角分析我国纸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对策。

4.1 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产业集约度

现代造纸业,设备投入大,固定成本高,企业只有达到了一定规模,才能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特点。目前我国造纸企业约3600家,但普遍规模较小。按我国《造纸产业政策》,到2010年,纸及纸板新增产能2650万t,淘汰现有落后产能650万t,我国造纸企业应适时抓住机遇,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和扩建等方式逐步扩大企业规模,壮大造纸企业的实力,增强专业化程度,将优势资源集中于部分强势企业,最终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大型林纸一体化企业集团。

4.2 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

我国纸和纸板产品品种较少,纸种仅约700种,是发达国家生产纸种的一半,而且技术含量比较低,质量较差,目前在我国纸产品中,低档产品仍占50%,中档占20%,高档优质产品仅占30%。近几年我国大型造纸企业进行了重大的发展战略调整,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档次、高附加值的生产线,实施林纸一体化战略,发展木浆造纸。在出口产品品种上,我国造纸行业应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在继续强化涂布印刷纸主导出口地位的同时,鼓励其他类型产品如特种纸及纸板和高强瓦愣原纸的出口。

4.3 实行林纸一体化战略,保障原料供应

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2007年木浆和废纸对外依存度分别为58.3%和44.9%,2008年基本与2007年持平,为58.6%和44.6%,如此高的进口依赖性使我国造纸行业的原料供应存在巨大风险。理论研究和世界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实行林纸结合,走林纸一体化发展战略,对于提高林纸业产业竞争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目前要积极探索林纸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造纸公司与林业基地的合作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公司+公司,造纸公司与营林公司相结合,通过签订合同,达成互利协议,以保证造纸所需原料的供应;公司+基地,公司自办林业基地,在定向培育、合理作业、合理采伐、集约经营基础上保证原料供应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与拥有林地的集体或农户达成协议,签订合同,以利益为纽带,使林业基地为公司提供稳定的木材供应,从而实现林纸结合[4]。

4.4 加大技术开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

近年来,世界造纸产业呈现出企业规模化、技术集成化的趋势,我国造纸业规模偏小,自主研发水平较低,在技术上过分依赖欧美,大型先进设备基本依靠进口。从长远发展来看,我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在技术和装备上,要坚持引进与自主研究开发并举,应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跟踪研究国际前沿技术,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利用高新、先进的低定量、高填料造纸技术,涂布加工技术,中性造纸技术将中国的纸产品向高档、特种、多品种方向推进。

4.5 提高环保意识,实现绿色造纸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环境,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造纸是传统的“两高一资”行业,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最大的环境污染源。我国化学草浆生产与国际化学木浆生产相比,吨浆耗水近7倍、COD排放量超过30倍。按照我国《造纸产业政策》,到2010年实现造纸产业吨产品平均取水量由2005年的103 m3降至80 m3、综合平均能耗(标煤)由2005年1.38 t降至1.10 t、污染物(CODCr)排放总量由2005年160万t减到140万t,逐步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和谐的造纸产业发展新模式。因此,实施林纸一体化,发展木浆造纸,造纸企业按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抑制自然资源消费,降低环境负荷,实现绿色造纸,既是响应政府号召,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使用无毒生产原料,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采用世界先进的清洁生产设备及技术,使排污设施和排放标准均能达到甚至超过国家的污水处理标准,与环境协调发展。

[1] 林云华,张德进.我国造纸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与发展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5(4):17.

[2] 张吉国,胡继连.中国林纸产品国际竞争力实证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04,24(2):77.

[3] 冯祥锦,陈 蕾,黄和亮.我国纸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J].中国林业经济,2006(4):24.

[4] 邹毅实,杜姗姗,张智光.林纸一体化模式分析与探讨[J].中国造纸,2006,25(7):60.

(责任编辑:郭彩云)

Study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 inese Paper Product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Forestry-paper I ntegration*

ZHU Xing-yue1,2ZHANG Zhi-guang1,

(1.College of Econom ic and M anagement,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Province,210037; 2.Depar tm ent of Econom ics,Sanjiang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Province,210019)

F740.22;TS76

A

0254-508X(2010)03-0071-05

竺杏月女士,在读博士研究生,讲师;从事林业系统工程、林产品贸易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2009-12-30(修改稿)

本课题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32B08)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873059)。

猜你喜欢
木浆竞争力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2017年我国木浆及其他纤维状纤维素浆,回收(废碎)纸或纸板,纸、纸板及其制品进口数据统计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全球木浆产业集中度提升
给情绪找个出口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相思木浆在文化用纸生产中的应用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