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宣肺涤痰汤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 30例

2010-09-08 12:11刘明刘宁湖北省麻城市人民医院中医儿科麻城438300
陕西中医 2010年7期
关键词:宣肺平喘麻黄

刘明 刘宁 湖北省麻城市人民医院中医儿科 (麻城 438300)

喘息性支气管炎简称喘支,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喘息,多伴有咳嗽、咯痰痰鸣等症状。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多为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较常见,大多数患儿可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并发细菌感染[1]。本病好发于 1~3岁,有近半数的喘支可发展为哮喘。西药对喘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轻或控制气道炎症,改善喘息、咳嗽等症状,临床上多以抗感染、抗过敏、止咳平喘化痰等处理为主,能迅速改善咳喘症状,但对痰多粘稠,咳喘严重、肺部哆音不易消失的患儿效果并不理想,且费用昂贵,副作用较多。中医治疗喘支在临床中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我们采用小儿宣肺涤痰汤治疗小儿喘支痰热壅肺证,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选择 2007年 2月~2009年 2月我院门诊诊治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 60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实用儿科学》喘支诊断标准[2]和《中医儿科学》诊断标准[3]。入选对象年龄 1~3岁,病程≤ 72h,监护人知情同意,并能够配合治疗者。排除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入选时合并有细菌感染,或需用抗生素者;伴有心肝肾及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儿。60例患儿中,中男 27例,女 23例;年龄 1~4平均 (1.76士 0.74)岁;病程 (2~72)h,平均 (23.52士6.73)h。 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化痰等对症治疗。治疗组给予自制小儿宣肺涤痰汤治疗,自拟小儿宣肺涤痰汤由炙麻黄、杏仁、姜半夏、地龙各 6 g,石膏 30g,陈皮、白前、前胡、川贝、射干、桑白皮、黄芩、百部、紫菀、款冬花、葶苈子各 5 g,胆南星、甘草各 3 g,生姜 1片,红枣 1枚组成。遇食欲不振者加山楂 10g,伴腹泻的加车前子 10g;发热者去炙麻黄加生麻黄 5 g,柴胡 6g,退热后即用原方。遇病程缠绵反复难愈,属于正气虚弱者加西洋参末 0.5g,兑药液冲服。加水淹过药面,大火煎开,小火再煎 20min,煎两次,药液混合待服。 3~5月婴儿 1次 1汤勺约15mL,每日 3次。6~11月 2汤勺约 30mL,每日 3次。1~2岁 3汤勺约 45~50mL,每日 3次。2~3岁 4汤勺约 60mL,每日 3次。加白糖调服。对不配合的患儿可配合喂药器使用。连续治疗 7d后评价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儿主要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检测治疗前后血、尿、大便常规,心、肝、肾治疗后出现的副反应情况。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主症积分减少≥90%;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主症积分减少≥70%;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主症积分减少≥30%;无效:症状体征无明现改善或加重,主症积分减少不足 30%。痊愈、显效、有效为计算治疗总有效的依据[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3]根据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和一治疗后总积分和)/治疗前总积分和]×100%。痊愈:证候积分值减少≥95%;显效:证候积分值减少≥70% <95%;有效:证候积分值减少≥30% <70%;无效:证候积分值减少<30%。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 9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7%),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 93.3%,显著高于对照组(80.0%),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 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例,%)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在服药第 1天有 1例出现恶心呕吐,后症状自觉消失,无其它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有 12例出现恶心呕吐,5例腹痛,4例腹泻,但均末给予治疗,停药后症状消失。

讨 论 喘息性支气管炎是一组有喘息表现的婴幼儿急性支气管感染的临床综合征。以频繁咳嗽,喘息,发热等为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小儿的多发病,严重者并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4]。本病属于中医学哮喘病范畴,中医学认为痰是本病发作的主要病理因素,而感受外邪(风寒、风热)及饮食不当则是本病发作之主要诱因[5]。结合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临床上痰热壅肺证是小儿喘支的主要证型,该证型的主要病机为小儿肺脏娇嫩,正气不足,若感受外邪,邪气痹阻于肺,肺络失宣,水液输化无权,留滞肺络,凝而为痰,则见咳嗽、有痰、发热的临床特点。因此对小儿喘支的治疗重在化痰,祛痰首当宣肃肺气而驱邪,邪去痰消,咳喘自然平息,中医对喘支的治疗重在肃肺降逆、化痰平喘。

有关本病的治疗方法较多,但报道结果不一。常规西药治疗短期效果好,但由于副作用大,患儿耐受性差,不易被患儿和家长接受[6]。在众多的治疗方法中,中医药治疗小儿喘支历史悠久、疗效显著而备受人们青睐。本研究中所采用的自制小儿宣肺涤痰汤主要由炙麻黄、炒杏仁、黄芩、石膏、甘草、桑白皮、葶苈子等组成。炙麻黄宣肺平喘、润肺止咳,可外开皮毛郁闭,内降上逆之气,为治肺气壅遏所致喘咳之要药。炒杏仁主入肺经,宣降肺气而达止咳平喘之功效。黄芩善清肺火及上焦实热。石膏辛甘寒入肺经,清泄肺热,止咳平喘,常与麻黄相配伍,麻黄得石膏之辛凉,治其温燥之偏性,但不减其定喘之效能。甘草益气和中,与石膏相配,生津止咳。桑白皮味甘而性寒,专入肺经气分,可降肺之气逆,泄肺中实火,与黄芩合用可增强黄芩泻肺清热之力。葶苈子味苦性寒,入肺经,膀胱经,能开泄壅闭之肺气,为治疗痰涎壅塞、气逆咳喘的要药,麻黄合用,一升一降,相辅为用。陈皮、姜半夏燥湿化痰,理气降逆,有方中石膏等寒性药物相伍则不至药性过燥。白前、前胡药性温和祛痰止咳,宣散风邪。川贝、射干都具清热化痰的作用。百部、紫菀、款冬花配伍加强本方止咳平喘的力量。地龙清肺定喘有舒痉之功。胆南星清热化痰,合地龙配伍善化顽痰。服此方患儿大便微溏,是痰热之邪从大便清涤而出之象,故此小儿宣肺涤痰汤配方,具有清热化痰、宣肺平喘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表明,炙麻黄、炒杏仁、具有良好的祛痰、抗炎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作用,石膏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以上诸药相结合共奏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

本研究以常规西药治疗为对照,对 30例患儿采用自制小儿宣肺涤痰汤治疗,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和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提示自制小儿宣肺涤痰汤治疗小儿喘支痰热壅肺证使患儿发热、咳嗽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从而缩短了疗程,改善了症状,提高治愈率,且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少,患儿耐受性好,大大降低了西药副作用的发生。因此,小儿宣肺涤痰汤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1]庞新莉,郭焕利.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小儿支原体肺炎 130例 [J].陕西中医,2007,28(7):777-778.

[2]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M].第 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99-1120.

[3]汪受传.中医儿科学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03-104.

[4]张华静,胡思源.清肺合剂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研究 [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3):668-669.

[5]谭斌杰,张卫娜.浅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体会[J].陕西中医,2009,30(3):372-373.

[6]刘智斌.养肺益脾汤治疗小儿肺炎恢复期 40例[J].陕西中医,2007,28(5):322-323.

猜你喜欢
宣肺平喘麻黄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three decoctions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o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related tolllike receptors-mediated inflammations
Pingchuan formula (平喘方) improves allergic asthma in mice through inhibiting nuclear factor-kappa B/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关注麻黄的配伍禁忌
千年古方三拗汤,止咳、化痰、平喘
地龙生姜平喘
疏风宣肺止咳汤对CVA的疗效及对BHR的影响
养阴宣肺汤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评价
益肺宣肺降浊胶囊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