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与非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

2010-09-12 07:09封丹珺徐凌忠娄凤兰张慧沈一桥
护士进修杂志 2010年18期
关键词:压力感回归方程人格

封丹珺徐凌忠娄凤兰张慧沈一桥

(1.山东大学护理学院,山东济南250012;2.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东济南250012)

·调查报告·

护理与非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

封丹珺1徐凌忠2娄凤兰1张慧1沈一桥1

(1.山东大学护理学院,山东济南250012;2.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东济南250012)

目的了解护理与非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6种问卷对223名护理专业学生以及232名非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对比分析。结果 护理专业学生的焦虑、抑郁得分低于非护理专业,而在K10问卷上的心理健康得分高于非护理专业,但是两个群体只在焦虑得分上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优于非护理专业,其心理健康受压力感、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意义感与控制感的影响较大。

护理专业学生 心理健康 调查

国内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多是将测量结果与国内大学生常模、女性常模、青年组常模等进行比较[1]。但是,由于所有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都与上述常模的样本大小、抽样地区、抽样人群以及抽样时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常模并不是此时、此地、此种条件下所获得的测量结果最优的对照标准。另外,单纯根据一个测评工具的结果就轻易地给心理健康水平下结论也是欠妥的[2]。所以,本研究采用自评焦虑问卷、自评抑郁问卷、K10心理健康问卷3种测量工具,对护理专业与非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调查比较,并探讨压力感、资源人格、应对方式以及社会支持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调查山东大学护理专业本科生223名,非护理专业本科生232名(分别来自医学、材料、管理学、体育、中文等14个专业)。其中,女性350人,男性105人;平均年龄20岁;大一79人,大二172人,大三152人,大四52人。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

1.2.2 调查工具 (1)基本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自评压力感等题目;(2)资源人格特质问卷:由范颖[3]编制,主要用来测量个体的资源人格。资源人格指能够成为应付压力的资源的人格,例如坚强性、乐观性等。问卷分为控制感、意义感、纳己性、信任性、变通性和乐观性6个维度,共32个题目;(3)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由姜乾金等编制,分为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2个维度;(4)社会支持问卷:由肖水源编制,分为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5)焦虑自评问卷(SAS)和自评抑郁问卷(SDS):皆由Zung编制[4],为20个题目;(6)K10心理健康调查问卷:最早由Kessler和Mroczek编制[5]而成,可用来测试心理健康水平。已有研究表明该问卷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护理与非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差异 对护理与非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进行描述统计,并对其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表1)。

表1 护理与非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的差异

由表1可知,护理专业学生的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非护理专业得分,而在K10问卷上的心理健康得分高于非护理专业(该量表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三种测量结果之间保持一致。但是,这种差异仅在焦虑得分上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专业学生在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以及积极应对上高于非护理专业学生,两者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2.2 压力感、资源人格、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对焦虑的影响差异 分别以护理专业和非护理专业的焦虑得分为因变量,以压力感题目得分、资源人格、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问卷的各维度得分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到两个回归方程。经过显著性检验,护理专业焦虑分数回归方程的F=15.54,P<0.01,r2=0.26;非护理专业焦虑分数回归方程的F=47.11,P<0.01,R2=0.29。两个回归方程的具体检验结果(表2)。

表2 焦虑分数回归方程的标准化系数及其检验

由表2可知,两个群体的焦虑水平都受消极应对和压力感的影响:应对方式越消极,压力感越强,焦虑水平越高。此外,护理专业学生还受客观支持与控制感的影响:客观支持越高,控制感越高,焦虑水平越低。

2.3 压力感、资源人格、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对抑郁的影响差异 分别以两个群体的抑郁得分为因变量,以压力感题目得分、资源人格、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问卷的各维度得分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所得到的护理专业抑郁分数回归方程的F=26.82,P<0.01,r2=0.38;非护理专业抑郁分数回归方程的F=30.54,P<0.01,r2=0.40(表3)。

表3 抑郁分数回归方程的标准化系数及其检验

由表3可知,两个群体的抑郁水平都受意义感和压力感的影响:意义感越强,抑郁水平越低;压力感越强,抑郁水平越高。护理专业学生的抑郁水平还受客观支持与积极应对的影响:客观支持越多,应对方式越积极,抑郁得分越低。非护理专业学生的抑郁水平还受消极应对、乐观性与信任性的影响。

2.4 压力感、资源人格、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得分的影响差异 分别以两个群体的心理健康得分为因变量,以压力感题目得分、资源人格、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问卷的各维度得分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所得到的护理专业心理健康分数回归方程的F=20.88,P<0.01,r2=0.33;非护理专业心理健康分数回归方程的F=33.99,P<0.01,r2=0.43(表4)。

表4 心理健康分数回归方程的标准化系数及其检验

由表4可知,两个群体的心理健康都受消极应对、意义感和压力感的影响:消极应对和压力感起消极作用,而意义感起积极作用。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受到积极应对与主观支持的积极影响,而非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受信任性和纳己性的积极影响。

3 讨论

3.1 赵静洁等[1]以及申蕊娟[6]使用SCL 90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测量,并将结果与国内大学生常模比较,得出了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整体优于普通大学生的结论。本研究采用3种测量工具,同时对护理与非护理专业的心理健康进行调查,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3.2 护理专业学生在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以及积极应对方面显著高于非护理专业的学生,这可能是导致护理专业的学生心理更健康的原因之一。护理专业的学生以女性为主,而女性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普遍高于男性,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护理专业的学生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高。

3.3 综合分析两个群体焦虑得分、抑郁得分以及心理健康得分共同的影响因素,可以发现压力感、意义感以及消极应对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此外,护理专业学生还受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控制感以及积极应对的影响。这为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些启示。首先,压力感会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焦虑、抑郁水平,降低心理健康水平,所以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学业、就业等诸多层面减少他们的压力源,以减少他们的压力感。其次,客观支持可以降低护理专业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水平,而主观支持可以增进心理健康,因此要帮助他们增强社会交往意识,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从而主动建立较为强大的社会支持体系。再次,消极应对可以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焦虑水平,降低心理健康水平,而积极应对则可以增进心理健康,因此要帮助护理专业学生尽量使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而非消极的应对方式来应付压力;最后,意义感可以显著降低护理专业学生的抑郁水平,而控制感则可以显著降低其焦虑水平,两者都能增进心理健康,因此在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提高他们对人生价值认识的同时,还要增强他们的信心,使他们在困难面前保持一定的可控感,提高其应对能力。

[1] 赵静洁,徐永红,涂桂英,等.贵阳中医学院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8,33(1):79-80.

[2] 廖全明,苏丹,黄希庭.目前国内常用心理健康量表的回顾与反思[J].心理学探新,2007,27(4):74-77.

[3] 范颖.影响工作压力调节的资源人格特质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1-13.

[4]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196.

[5] 周成超,楚洁,王婷,等.简易心理状况评定量表Kessler10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评价[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6):627-629.

[6] 申蕊娟.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硕士论文,2009:1-10.

R471

A

1002-6975(2010)18-1659-03

2010-04-01)

封丹珺(1978-),男,山东新泰,博士研究生在读,讲师,研究方向:护理心理学、社会医学

徐凌忠

Key wordsNursing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urvey

猜你喜欢
压力感回归方程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采用直线回归方程预测桑瘿蚊防治适期
线性回归方程的求解与应用
线性回归方程要点导学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为何压力越大越能吃
走进回归分析,让回归方程不再是你高考的绊脚石
灵魂画手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高校新进教师压力感来源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