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是竞赛制胜的法宝

2010-09-14 02:43国家体育总局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钱光鉴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0年1期
关键词:躯干力量人体

● 国家体育总局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 钱光鉴

力量是竞赛制胜的法宝

● 国家体育总局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 钱光鉴

每个人都用人体自然力量来生存、生活、劳动、工作。人体自然力量有内环境力量和肢体力量两种。内环境——如五脏六腑和精、气、神、血液,肢体力量——如骨骼、肌肉、关节、韧带等,也叫解剖力量,两者都称为人体的“内力”。但心脏只能带动脏腑运动,肢体只能维持人体活动,两者要强大,必须靠“外力”。每个人在从事各项工作、特别是体力劳动时(每个人在生活或工作中都少不了有一部分的体力劳动),将逐步形成一种专业的(专门的)技术力量来达到每项要求,完成每次任务,实现每个目标。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力量先天就有,后天可以增大,且每个人都有自我发展力量和刺激提高的潜能。每个人都有力量发展的空间。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必然经历由弱到强、由强到弱的演变过程。而支撑由弱到强的根本因素是力量的逐渐增强,直至人生的顶峰;由强变弱的重要原因则是力量的逐步减弱。人类从经验教训中得出结论,一切伤病都因身体中力量的不平衡所致。人们从现实中懂得, “体育锻炼产生力量”。力量是身体健康的基础。现实教育人们,力量是体育竞赛取胜的法宝,不懂得力量健身就不会力量养生,更不能力量重生。

体育运动中,运动员长期受伤痛的困扰。当前,伤痛已成为影响运动员运动生涯延续和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阻力,不仅导致许多优秀运动员提前结束运动生涯,而且造成国家人、财、物的大量浪费,成为体育发展最严重的瓶颈。

任何疼痛或伤病都与力量缺失或无力有关。运动员更要提高力量救助意识,做到伤前有力量自助,做动作有力量帮助,争金夺银靠力量援助,伤后恢复用力量配助,达到身强技高,身体健康,俯视群雄。

对运动员来说,强大的力量是制胜的法宝。

人体各部位有着不同的自然力量。在全身用力时,力量从人的身体由内向外发出,因为人身体中心的力量最大。简单地说,男性力量大于女性,躯干力量大于四肢,下肢力量大于上肢,腿比臂强,脚比手强,而手和脚却是人体力量和技术的最后“出口”。

从人体解剖结构和生理要求来看,如手腕与小臂、小臂与大臂、大臂与肩、肩与胸、胸与背、腰与腹、大腿与膝、膝与小腿、小腿与踝,都会产生局部连动,力量互动,大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因此,人体运动时用力有“一全三面七点”之说,即全身,上肢、躯干和下肢三大区域;七个局部为:头颈部、手臂部、肩臂部、躯干和肩臂部、躯干和髋腿部、髋腿部和腿脚部。无论是全身,还是三大区域、七个局部,用力都离不开协同作用。这需要力量大的躯干积极帮助力量小的手脚,四肢要积极依靠躯干强有力的推动,使其作功,才能通过合力展示技术,取得胜利。

人体是由204(或206)块骨头、639块肌肉、约60亿条肌纤维、485道大小韧带、78个关节组成的活性组织,其活性的多少、活力的强弱、活动范围的大小,都是由力量速度、力量耐力、力量柔韧、力量反应和力量协调的综合作用决定,由此看到,力量是人类活动或运动的动力,是人体的硬实力,而速度、耐力、柔韧、反应、协调则是人体的软实力。也就是说,力量是支撑人类行为和健康的基石,而速度、耐力、柔韧、反应、协调是力量的展示。如短跑的速度、长跑的耐力、体操的腾跳、跳水的旋转、举重的支撑、球类的灵敏,运动中的综合协调都离不开神奇的力量。

人体及其任何部位都是圆柱体,运动时不是一面,而是整个圆,只是向前运动主要为前后,向左运动主要为左右罢了。因此,力量训练必须考虑这一人体运动规律和要求。不能只练前后,而忽视左右,否则,前后强,左右弱,易导致损伤。另外,人永远是向前走的,人的关节前面受力大,用力多,因此,前面越强越易受伤,技术也会失去必要的平衡,更何况前面不强,更易受伤。就此得出一个结论:“前面不练,其他更弱,其他不练,前面更伤。”这一特点启示人们:现代力量训练必须使全面力量训练内容和方法更规范、更实际、更有效。

力量训练的目的:竞技体育力量练到够用,练到取胜,练到稳拿金牌;全民健身力量练到舒适,练到协调,练到心情愉悦。

力量训练的方法:国家队、省市队以专项力量为主,业余队以基础力量为主,每课必练,新队员一小时、老队员半小时,力量小的一小时、力量大的半小时;训练内容必须从项目实际出发,加大基础力量,加强专项技术力量,提高力量对技术运动水平的直接效率。同时,必须确保等量的牵引放松和恢复。普通人每周3-5次,以基本力量为主。

安排原则:

1.先少后多;

2.先轻后重;

3.先易后难;

4.先全面后局部再全面

训练顺序:

1.开头要好

2.手脚要齐

3.腿臂分练;

4.腰腹专攻;

训练模式:

1.从头到脚模式(或反之);

2.从腰到边模式(或反之);

3.训练组次模式;

4.训练强度模式。

训练方法:

1.以点带面;

2.以面促点;

3.点面均衡;

4.重点突破。

组数次数:

一般一次课3-4个动作;一个动作3-4组。

一组次数:轻量8-10次;

中量5-7次;

重量3-4次;

最重量1-2次。

现代力量训练应知应会:

1.自觉树立力量训练意识;

2.全面确立力量训练理念;

3.科学制订力量训练计划;

4.正确把握力量训练原则;

5.准确运用力量训练方法;

6.严格掌握力量训练进度;

7.有效消除力量训练疲劳;

8.详细建立力量训练档案;

9.不断完善力量训练措施;

10.创新发展力量训练技术。

猜你喜欢
躯干力量人体
拉伸对越野行走学生躯干柔韧素质影响分析研究
基于文献回顾的罚球命中率与躯干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人体“修补匠”
人体冷知识(一)
树与人
人体可笑堂
人走路时为什么要摆手?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怀疑一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