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

2010-09-16 06:08于永正
教育文摘 2010年9期
关键词:实验员我会影响

于永正

汉代的班固说:“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宋代的李邦献说:“教子弟无他术,使耳所闻者善言,目所见者善行。”这些都是在说教育的“影响”作用。

美国有所布朗克斯中学,该校竟有两名学生后来获得诺贝尔奖。原来这所学校的不少教师就是成就卓越的科学家。所以有人据此说:“如果有一位学识渊博、才华超群的语文老师活跃于讲台,那么台下的学生中有望日后有名作家问世;如果没有优秀、聪颖的数学教师作指导,学生即使有数学禀赋,也不能被催化为才能。”这句话在说,同样饱满、健全的种子,落在湿润、温暖、肥沃的土壤里和落在沙漠中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布朗克斯中学的例子深刻地告诉我们,老师的素质对于学生来说太重要了。

在美国有人做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把小学生分成4组,每组配一个实验员,待实验员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得到了学生的信任之后,分别要求4组学生为孤儿院的孩子捐款。第一组实验员宣传人要有爱心,要慷慨捐款,同时自己也捐款;第二组实验员宣传不去救济孤儿,把钱留给自己;第三组实验员宣传人应当慷慨助人,自己却不捐款;第四组实验员宣传不必捐款,自己却捐款。实验结果是:第一组学生全部捐了款,第二组无一人捐款,第三组少数人捐了款,第四组大多数学生学着实验员捐了款。实验说明:说教对学生影响是微小的,教育不是“叫育”,而实际的榜样却对少年儿童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个实验还告诉我们:老师(包括家长)的言行一致时,教育效果最大。所以教育家说:“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铸造性格。”榜样的影响作用确实是巨大的,深远的。

大德无形,大化无痕。“影响”在小学阶段尤为显著。

我的所有爱好,我的性格、品格,都受到了张敬斋老师的影响。这些影响因为我对老师的崇敬而愈加深刻、久远,甚至今天连我写字的字体中还有张老师的影子,幼学如漆!

同样,我也在对我的学生施加着影响。北京大学研究生、现供职于中国民航总局的魏亚军,在给同学丛晓东的一封信中说:“我之所以选择了文科,完全受于老师的影响。”

徐晴在读大学三年级时写的一篇作文里有这样一段话:“我原来是那样胆怯,是于老师使我成了现在的我,一个充满自信的我。一句话,是于老师塑造了我的人格。父母常说,我像于老师。有一次,我与爸爸讨论一个问题,把他说得哑口无言。他半开玩笑半生气地说:‘都是于老师把你宠坏了。我说:‘小时候你不也很宠我吗?宠得我大气也不敢喘。是的,如果没有于老师的微笑,没有那小学阶段学习生活的和谐氛围,我不会成为现在的我。”——“微笑”、“宠”、“和谐”这些词语背后的东西就是“影响”。

学生的话对我既是巨大的鼓舞,又让我感到不安。我进一步认识到了老师这本“书”的分量。当我们在学生面前打开语文及其他课本的同时,也就打开了自己这本书——一本有内容却是无字的书。

于是我更加努力地、不断地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好人,把正直、善良、宽容、谦让、诚信、耐心、责任感……不断地充实到自己这本书中。是好人,才能是好老师。

于是我更加努力地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有知识的人,一个爱好广泛的人,努力把“琴棋书画”充实到自己这本书里,使自己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人。老师的爱好越多,特长越多,对学生的影响、启迪也就越大、越广——谁也说不定哪块云彩会下雨。

我的张敬斋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多才多艺的大师。上世纪50年代初,在山东半岛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一个刚满18岁的青年,每天要我们写一张大楷、四行小楷;亲自教我们唱京戏、拉胡琴;亲自为我们挖沙坑,让我们跳高、跳远,很小的我们,便知道了什么叫“剪式”、“滚式”、“跨越式”……那时他有“素质教育”的理念吗?肯定没有。他是靠他的善良、热情和才华来教书的。正如杜殿坤教授所说,一个文化高、修养高的人,怎么教都能教好。

我从进入师范学校大门起,就努力向张老师看齐。徐晴在读大学三年级写的那篇作文里还有这样一段话:“相处的日子多了,我才发现于老师绘画、写字、弹琴样样都行,而且他的京剧唱得特棒。他总能将他的才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到课堂上来,令我们觉得上他的课趣味无穷。”

我不但努力地、不断地修改和充实着“我”的这本书的内容,而且“装帧”也很考究。我在学生面前从不邋遢、懈怠,总是精神饱满,笑容可掬,不摆架子。我要让学生一见面就喜欢我,以我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求进的欲望。我要像张老师那样做个“会笑的教师”。

掀开“封面”——“我”的这本书里有爱和尊重。后进生考试不及格而偷偷流泪时,我会悄悄地为他拭去泪水;犯错误的学生来到我的办公室,我总会为他搬把椅子放在我的侧面让其坐下——我从不把椅子放在我的对面,因为对面像是在受审、像是搞对立嘛。留级生来到我班,上课我会鼓励他,下课会和他一起玩。于是他很快就有了伙伴,很快地融入了新的集体……

“我”的这本书有耐心和责任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有的是等待和耐心,必要时,我会到他家里去送书,他不想读也不好意思不读——过几天我会问书中的故事的,我会看他的摘抄本的。“从长计议,”我对家长说。“他更要多读书,等他朗读得很流畅,语言比较丰富了,他会追上来的。只要尽力了,即使还不尽如人意,也不要紧,十个指头有长短嘛。”

“我”的这本书里还要有知识,以备学生查阅。学生的兴趣领域会是千奇百怪的,“于老師,您相信UFO吗?”“于老师,我们的苏27战机能和美国的F16比吗?”“‘暴虎冯河中的‘冯为什么读píng?”……这时我都要及时地给予回答。“于老师,”一个叫冯羽商的学生故意考我似的问,“我的名字有意思吗?”“给你起名字的人应该懂音乐。”“对!我妈妈是音乐老师,您怎么知道的?”“宫商角徵羽,这是古代的五音……”

“我”的这本书里有古今中外的故事,还要有笑话,用时还要随时能讲出来。“书”中还有我和学生之间的故事,我和学生共同书写,我感动着学生,学生也感动着我。

“我”的这本书里还有顽皮和天真。我和学生一起在游泳池里打水仗,一起卧在峰山之巅,仰望蓝天白云,浮想联翩……

“我”的这本书里也难免会有错误和不足。年轻的时候体罚过学生,经常大发雷霆,说过一些不尊重学生的话,但我改了。犯了错误我会当众向学生认错、道歉,于是错误变成了教育资源,学生又从中读懂了什么叫“正确地对待自己”,什么叫坦诚……

老师的确是一本书,一本天天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天天在读的书。这本书的“人文性”对学生的影响,不知要比语文课本中的“人文性”大多少倍!

几十年来我一直不间断地书写、修改“我”这本书,使它的内容不断充实,不断完善,不断更新。让它对学生有更大、更多、更好的影响。

(摘自《人民教育》2010.9)

猜你喜欢
实验员我会影响
我会分辨
我会玩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高校实验员队伍稳定性思考
高校实验员队伍问题分析及建议思考
浅谈高校实验员队伍的管理工作
医学高校学生参与实验(训)课准备过程的探索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